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为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我们开设专栏陆续对国奖获奖学生进行专题报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思榜样”的求知创新之旅,倾听他们逐梦星辰大海的故事。
“雨停了,天也不再阴沉,视野更加开阔。远眺山上郁郁葱葱,俯瞰岭下麦浪起伏。有的风景清幽,有的风景壮美,井径古道,让你体会到何谓沧桑。”这是环境学院2021级硕士生赵晨妍的“绿色之梦”。从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初步好奇,到深入研究六氯丁二烯(HCBD)这一新污染物的排放源,她的每一步都踏在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赵晨妍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学术旅程的记录,更是一曲对自然的深情赞歌,无一不展现了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心怜草木深,青山不负人
赵晨妍的学术旅程始于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初次接触,那是一个由导师刘国瑞研究员引领的奇妙旅程。在研究生生涯之初,赵晨妍对POPs领域尚是一知半解,但导师精心挑选的科普文章和视频,如同一扇窗,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记得有一篇报道,描述了北极熊在环境中难以逃避的污染,这深深触动了赵晨妍,激发了她对POPs来源、特性和控制策略的浓厚兴趣。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赵晨妍跟随导师和团队成员多次深入工业园区,实地考察让她亲眼目睹了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巨大的烟囱和弥漫的烟雾让她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她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更激发了她将个人兴趣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决心。于是,副产物类POPs作为研究方向逐渐清晰,这一选择不仅契合了她的学术兴趣,也成为了她科研生涯的重要驱动力。
但科研之路并非一马平川,高峰有时,而低谷常在。赵晨妍坦言,“在研究HCBD的排放清单时,最大的挑战是检测数据的稀缺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检测多种行业中污染物的排放水平需要大量的样品;另一方面,如此大量的样品和复杂的基质使实验方法在建立的过程不太顺利。”但她努力把这些科研之路的“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她说,“科研就是在人们无数次沉没里,仍有条船不远万里。”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在赵晨妍的科研生涯中,六氯丁二烯(HCBD)的研究无疑是一段充满挑战与突破的旅程。这种物质因其潜在的长期毒性和通过大气、水体的传输能力,引起了国内外环保领域的高度关注。HCBD被我国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以及《斯德哥尔摩公约》的严格管控,意味着其研究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更肩负着推动环保政策和实践的重任。
研究HCBD的排放清单,赵晨妍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数据的稀缺性。HCBD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其排放源的识别和量化在早期几乎是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赵晨妍和团队的其他成员都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借鉴其他污染物的研究方法,以构建起HCBD研究的理论框架。赵晨妍坦言,“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非易事。HCBD检测的复杂性,特别是样品的多样性和基质的复杂性,使得实验方法的建立异常艰难。”赵晨妍和团队成员们在这场“数据荒”中,不仅展现出了科研工作者强大的坚韧与耐心,更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分析方法。为HCBD检测的难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所谓鱼不离水,雁不离群。赵晨妍说,“在加入郑明辉老师课题组后,经过刘老师的启发式指导,我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问题,更是在团队的定期交流中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观点的碰撞。”在分析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她得到了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帮助,这种团队氛围让她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温暖与力量。她的故事,是科研之路艰辛与收获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绿色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科研精神的深情诠释。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面向未来,赵晨妍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她渴望自己的研究能够跨出实验室的门槛,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她看来,“环境科学的未来不仅仅是一串串数据和一个个实验,更是一片需要用心去呵护的绿色希望。”赵晨妍希望借助自己在六氯丁二烯(HCBD)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领域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环境污染。她相信,“每一次科研的突破,都是对绿色梦想的一次有力支撑。”
对于有志于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年轻学生,赵晨妍有着自己的见解。她坚信,“科研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你走过的路,决定了你是谁;你还没走的路,决定了你能成为谁。”她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与其按捺心中渴望,不如就定人生新的版图。同时,也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环境科学涉及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将有助于在研究中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赵晨妍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她认为,“科研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而是团队智慧的结晶。”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协作,不仅能够拓宽研究视野,还能在遇到困难时获得支持和鼓励。
赵晨妍的科研之路,如同她所研究的六氯丁二烯一样,虽充满挑战,却也蕴含着无限可能。她以实际行动证明,科研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社会、对自然的一份承诺。未来,赵晨妍希望她的研究能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深远的贡献,通过科学的力量,让我们的青山绿水得以永续!
近期发布
HIAS温暖季 | 回家的路,有我惦记!
腊八启年序,粥暖岁寒时
海思榜样 | 我院博士生获省化学会创新奖
国科大杭高院HIAS青年
研究生会宣传部出品
文字:张欣怡
图片:赵晨研
排版:黄思毅
编辑:严昊
审核: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