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学生工作部举办的 “优秀校友朋辈沙龙”活动于我院顺利举行。本次朋辈沙龙特邀我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侯增担任主讲嘉宾。侯增毕业于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凭借其卓越的学术造诣与专业素养,于毕业当年成功通过杭州市余杭区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计划,踏入余杭区良渚新城管委会,开启职业生涯新征程。
活动期间,侯增也接受了研会宣传部同学的采访,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一睹为快吧!
1、为什么会选择现在这份工作?
我在毕业季的时候,去过了秋招和春招。当时我面对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走科研道路,另一条是去政府行政部门工作。由于我的博士期间一直在做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感觉有一点闭门造车无法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所以当时我一直在想,这些基础研究最后真正的落脚点在哪里。我觉得我应该要跳出这个闭门造车的屋子,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去推动新药研发更好地落地开花结果。政府作为一个联系高校和企业的桥梁,让我能够接触到从新药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我做过前期的研发过程,能够更好地服务高校和企业。同时,我现在就职的良渚新城,特色重点产业之一就是“生命健康”,这里有包括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精准诊疗等领域的重点企业超过300家,正是我能够大展拳脚的舞台。
2、在毕业季选择这份工作的时候,做了哪些准备?
我觉得第一个准备就是心态。因为无论未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行业、以及能获得多少薪资,当我们真正的面对现实的时候,一定会有心理落差的,心理可能会有很多不平衡,但是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面对的,也是我们需要在心态上克服的。
还有一个就是应试、应聘能力。我们在研究生阶段,自己掌握多少技能,对于我目前选择这个行业有多少帮助,都需要自己进行规划,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拿出自己的实力,让应聘单位的HR看到自己的优秀,这就需要锻炼我们应试、应聘的能力。所以当时我也为了考试做了不少准备,刷题、看课是我实验之余的常态,通过参加各种考试、面试,以考代练,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
3、工作一年多下来,请问你有什么感想,有没有比较有成就感和难忘的经历?
令我最难忘的事情是我在对接服务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时候,由于企业扩大生产,需要更大的空间用来生产和办公,因此企业负责人就想找个合适的厂房空间,由于生产场地对于建筑空间有特殊要求,涉及到的知识点偏向于土木建设相关,然而我是这一领域的门外汉。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不仅自己连夜补习了相关知识,解答了企业相关问题,还联合住建、规划、商务、经信等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场地空间难题,实现了跨部门、跨科室的无缝交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收获的过程,同时也看到了政府为企业肯办事、办成事的决心和毅力。
4、日常工作与在杭高院学习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沟通和交流。我在杭高院是在从事科研工作,与药品、仪器打交道,而在政府工作中是以交流为主,需要多部门多方面达到共识,然而这些不仅仅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需要多方沟通交流。同时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事情,需要考虑事情的全貌,不仅要想当下,更要想未来,这也是与学生生涯最大的不同。
5、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建议或寄语?
我想以四个心——信心、恒心、初心、细心,寄语给未来的学弟学妹们。
一是要树立信心。由于现在每一年的就业竞争压力都很大,内卷程度较大,此时就需要我们有信心,我们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我们的学校足够优秀,培养出来的我们也必定同样优秀。一样的单位、一样的职位、一样的工作内容,我们要有信心做得更好。
二是要坚守恒心。人生是场马拉松,但是在这个看电影都要倍速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沉下心来,好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现在正处于快节奏的时代,社会浮躁,导致大家太看重短期的效益了,大家很难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因此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往往不可能“一炮而红”,而是要悉心经营,源远流长。
三是要不忘初心。大家最后都要进入社会的大海里,我们作为高学历、高知识储备的当代青年,发展的舞台是无比广阔的,同时竞争也是无比激烈。如何在激烈的漩涡中保持住自己,不走弯路、不走错路,不走岔路,就需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初心。
四是要时刻细心。我们必须要培养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往往影响事物发展的都是微不足道的错误。所谓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只有时刻做到细心,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中平稳的走下去,抵达成功的彼岸。
我院学生在多个大赛中喜获佳绩!!
走进余杭参观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铭记先辈重托,担当时代重任
国科大杭高院HIAS青年
文字:王航航(沙龙)
殷乐(采访)
排版:陈典言
编辑:严昊
审核: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