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此刻
AT THAT TIME, THIS MOMENT
顾铮
黎晓亮的摄影实践长期面对、触及并且要处理的是当代社会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与相互影响,呈现当代时空中文化对话产生的张力以及通过摄影可能形成的某种平衡和调和,并进一步彰显建构新的文化认同的可能性。
这次展览里跨时数年的十多个作品,既集中呈现了他长期持续的创作,也展现了他的各项创作所具有的交叠重合相互胶着,有时齐头并进,有时单骑独行的独特方式。
在时间的流逝中,所有的“此刻”都会成为“那时”。一切摄影行为都是“那时”的向生而行,但摄影的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之处是,照片所承载的影像总是有可能以各种方式回来,回到我们面前,成为大家可以重新体验“那时”并且面对与进入新的“此刻”的契机。这同时也为我们通过摄影向新而行、向新而生、把握纷至沓来的新的“此刻”提供了可能性,作好了准备。
展出系列
EXHIBITION SECTION
并非真的意外
Not really an accident
2016-2024
“《并非真的意外》系列的照片,拍摄自停车场的车轮擦痕。这些既是机械直接作用于现实的痕迹,更是人力通过技术间接施加于现实(物质空间)的痕迹。这些刹车、拐弯所得痕迹,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却是人类空间移动中时的产物。黎晓亮取其局部呈现,俨然一幅幅抽象画面,殊不知却是人的意思与意志(外)的产物。它们既是人类文明和现代技术的痕迹,也是人类无意识的某种意外流露和泄漏。摄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人类活动的转写和复刻。黎晓亮的将停车场上的车轮擦痕抽象化的艺术尝试,拓展了对于以汽车文明为重要标志的人类意识活动和生活实践的新的想象空间。”
——顾铮
·
黎晓亮,并非真的意外/Not really an accident,2016-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用镜头记录下在停⻋场那些被进出的汽⻋反复刮蹭过的通道墙面,这些画面的“创作者”由于失误在墙上无意识留下的线条,与不同色彩、质感、经过反复补救粉刷的墙面一起,构成了取景器中的视觉景观。
并非真的意外/Not really an accident,“黎晓亮:旅客”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北京,2024
融化的蜡
Melting wax
2021-2024
黎晓亮在2021-2024年期间创作的摄影和影像装置系列作品“融化的蜡”。在此期间他造访了冰岛、荷兰、意大利、印尼等地,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不同地点的自然温度,并将这些温度影像嵌入其对应场景之中,以个人的方式展示了自然的情绪和呼吸,并实验性地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紧密而微妙的关系。
黎晓亮,融化的蜡/Melting wax,2021-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融化的蜡/Melting wax,“黎晓亮:游猎的光”展览现场,昊美术馆,上海,2024
未知之旅
Journey to nowhere
2011-2024
“什么是真实,任何一个严肃的摄影家最终必然会面对这个大哉问。《未知之旅》系列中,以黎晓亮长期积累的直接摄影照片为主,掺入经过计算机演算所得的虚拟图像照片,他以此将得自于个人经验的现实片段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结果聚合为一个系列整体。这是对现实世界图像的再编和重组,给出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更具心理学意义的解释,也是一种有关如何表征世界与揭示现实的超现实性的方法论探索。通过真实与虚拟图像的互涉互渗互融,既打破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也提醒与确认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和展望,更是黎晓亮通过摄影所给出的真实论。”
——顾铮
·
黎晓亮,未知之旅/Journey to nowhere,2011-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黎晓亮用大量他的摄影素材训练AI生成虚拟图像,与直接摄影作品合并展出。展出的7组图像以计算机语言二进制的方式排列成一个词组“REALITY”。二进制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上用的算法,在本次展陈图像的排列中“0”代表直接摄影,“1”代表生成图像。
未知之旅/Journey to nowhere,“黎晓亮:旅客”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北京,2024
未知之旅/Journey to nowhere,“黎晓亮:那时此刻”展览现场,山灰艺术社区,西安,2024
摇晃的房间
Rock N room
2008-2024
《摇晃的房间》是黎晓亮从2008年开始记录那些在青春期时影响他的摇滚音乐人的现状,并在近年开始将镜头对往当代的音乐场景和对象,在展览现场该系列时围绕一个影像歌单来呈现。
黎晓亮,摇晃的房间/Rock N room,2008-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孤独星球
Lonely planet
2015-2024
“《孤独星球》系列是拍摄者和对象之间在非接触非交流状态下、由摄影家单向凝视与掌控的产物。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发现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的手机将人进一步原子化的后果是如此昭然若揭。”
——顾铮
黎晓亮,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2015-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跨越24个国家及地区,用智能手机的镜头记录在世界各地“看手机的人”,捕捉一种自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低头,注目”指出了时代特征与当代社会中群体同质化的现象。作品中的发光屏幕构筑了一个空间,个体虽然相距遥远,却通过电子媒介相互连接。
新房子
New houses
2022-2024
“《新房子》是黎晓亮正在进行的最新系列,记录其家乡藏区的居⺠生活及其⽣活空间景观。这些当地居民的新居,主要以木材为基本建筑材料,以此修筑的⽊质房屋,具有地方文化特点和独特历史风貌。而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也给他们的生活空间及内部装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黎晓亮以照单全收的凝视、饱满响亮的色彩以及端正的构图,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活⽅式的呈现及空间装饰的细节刻画等多方面入手,同时结合了民族志和纪实摄影的方法论,将多⺠族长期共存的⼟地上所发生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演化的过程视觉化,提示和确认‘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碰撞和对话之下产生的新现象。”
——顾铮
·
黎晓亮,新房子/New houses,2022-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从2年前开始记录家乡青藏地区的居⺠及其生活空间,从他们新修筑或局部改建的房屋中体会“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新房子/New houses,“黎晓亮:旅客”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北京,2024
在场
At spot
2009-2024
《在场》系列记录了数量繁多的导演、演员和艺术家的“在场”。黎晓亮以幕后工作者的身份亲历了时尚媒体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从个人视角见证了公众人物的工作状态,同时也参与了他们的“公众形象”的塑造。他将候场时捕捉到的幕后细节制作成地毯,与“成片”合并展出,试图将“幕后”置身于语境之中,深入探讨个人与公众、幕后与台前的微妙关系。
·
黎晓亮,在场/At spot,2009-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场/At spot,“那时此刻:黎晓亮”展览现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深圳,2024
在场/At spot,“黎晓亮:旅客”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北京, 2024
斑马
Zebra
2011-2024
黎晓亮经常涉足世界各地,也使得他能够在数十个国家及地区记录不同地区、地貌、气候中的城市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他将镜头聚焦设置在城市中的特定符号“斑马线”,捕捉穿梭、徘徊、停留在其中的人和事物。通过将相机举过头顶带来的俯瞰视角,他将主体从街景中分割,给出他有关城市生活的视觉日志。
斑马/Zebre,山灰艺术社区,西安,2024,作品使用SIGMA适马fpL相机和24mm/f3.5镜头拍摄
·
彼&此
Here & There
2016-2024
手机也是黎晓亮的重要表现手段。他将日常“被动”感受到的事物和景象,通过技术更新和推动下的计算摄影,得到更接近人眼视觉的视觉图像。这个更具随机性的系列,在潜意识中或许更贴近创作者的内心感受的生活和现实。
黎晓亮,彼&此/Here&There,2016-2024,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彼&此/Here&There,“黎晓亮:旅客”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北京,2024
回声
Echo
2024
“《回声》系列以《回到黑色》系列的布光和构图为基本模式,黎晓亮通过一个可自动触发拍摄的互动拍摄装置来‘取代自己’,让照相机作主拍摄在7个城市展开这个项目时来到照相机面前的人们。如果说《回到黑色》系列中的所有照片都是黎晓亮精心控制下的产物的话,那么《参与者肖像》系列照片就是由‘参与者’部分控制自己形象生产的结果。以这样的方式,他‘赋权’到场的观众决定自己形象的生产,同时还让某种偶然性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这一打破拍摄者‘独裁’、放弃拍摄者权力的尝试,让到场观众获得了更多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黎晓亮对肖像摄影的反思的结果。”
——顾铮
·
黎晓亮,回声/Echo,2024,装置,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复制“回到黑色”系列的布光和构图,黎晓亮制作了一个可自动触发的互动拍摄装置来“取代”自己,在过去4年中与在7个城市募集的参与者互动,收集了超过十万张素材,在2024年,这个新版本的装置专注于记录被拍摄者与荧幕中影像的关系。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顾铮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2020、2021、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年)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著有多部专著,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当代摄影及艺术展览。
ABOUT ARTIST
黎晓亮
摄影师、影像艺术家
黎晓亮的创作主要包括摄影、影像和多媒体实践,他⻓期实践具有持续议题性的个人艺术项目。其艺术项目“孤独星球”在连州国际摄影节获⻢丁·帕尔评审的摄影样书奖、“北京公寓”获得FAPA等国际奖项,陆续在坪山美术馆、设计互联、⻄海美术馆TAG、今日美术馆、UCCA lab、chi K11美术馆、昊美术馆、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香港K11 Musea、谢子⻰影像艺术馆等艺术机构举办个展。
艺术家特别分享
ARTIST TALK
12月21日开展当天,艺术家黎晓亮将带来一场特别导览和分享,进一步探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由视觉触知互动所带来的文化记忆、情感共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回应。
本次活动面向公众开放,购买展览门票即可参与,XPM会员可免费参加。同时,欢迎各媒体平台、机构、自媒体和KOL博主报名,参与展览“黎晓亮:那时此刻”艺术家特别分享,用思想和创造力搭建公众桥梁、跨越鸿沟!
签到地点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二楼前台
活动时间
12月21日(周六)13:30-17:00
活动流程
13:30-14:00
活动签到
14:00-15:00
艺术家导览
15:00-17:00
艺术家分享会
报名方式
观众报名,请扫码进群
(群二维码12月19日前有效,请及时进群)
媒体报名,请扫码添加XPM小助手
黎晓亮:那时此刻
LI XIAOLIANG: AT THAT TIME, THIS MOMENT
主办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策展人
顾铮
艺术家
黎晓亮
展览时间
2024年12月21日-2025年4月13日
(12月21日为特邀嘉宾预展日,12月22日起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展览地点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三楼5、6展厅
单人票原价48元,早鸟票现仅需38元
张茧:摄影助推丽水“出圈”的启示——这座山城,何以被世界“看见”?
来源|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编辑|赵娜 一审|勤快的勤 二审|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