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对孩子不满,其实与孩子无关。父母觉醒了,孩子就变好了

文摘   2024-11-12 21:06   北京  

"孩子不明白妈妈生气了,是因为她感到能力不足,是她与真实的自我失去联系的表现。孩子也不明白爸爸责怪他们,是因为他在工作上觉得没有安全感。孩子们看到的,只是父母的怒气指向了他们,使他们以为自己是惹爸妈生气的原因。他们也不明白妈妈或爸爸为什么总不跟自己相处或玩耍。孩子看到的只有父母的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因此他们以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或者不够有趣。"

——《家庭的觉醒》

重读《家庭的觉醒》依然感慨良多,它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执念。

父母对孩子的不满、焦虑和控制,往往不是因为孩子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父母内心的投射在作祟。

大家可以回溯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因为成绩不够好而责备孩子的时刻,那些因为表现不够优秀而流露失望的眼神,甚至是那些打着"为你好"旗号的过度期待,都是我们内心焦虑和不安的外化。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迫切地想要与其他家长分享这种顿悟,因为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在经历着相似的困惑。

1

父母的焦虑本质是自我投射

我们对孩子的焦虑,往往来源于自己过往的经历和创伤。就像书中所说,当我们对孩子不满时,其实是我们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在呐喊。这种焦虑会不知不觉地传递给孩子,让他们背负不属于自己的情绪包袱。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我们的焦虑往往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无关,而是自己内心不安全感的外化。当我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时,我才真正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区分什么是孩子的需要,什么是自己的投射。

书中写到:"孩子不需要我们带领他们觉醒,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觉醒的。我们的任务是巩固他们天生的觉醒意识,为它提供可以开花结果的土壤。"

2

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来自未实现的自我,这会消磨孩子的天性

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对儿子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未完成梦想的补偿。我期待他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却忽略了他对篮球的热爱;我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却没有关注他是否真的热爱学习。

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理想的投射,也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延续"这句话绝不是空话,深思下来让我深感惭愧。我们的期待常常是对自己未竟之事的弥补,是将自己的遗憾转嫁到孩子身上。

当我们期待孩子实现我们的梦想时,实际上是在剥夺他们追寻自己梦想的机会。这种期待不仅不合理,更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和伤害。

3

父母的控制欲是内心不安全感的表现,它会压抑孩子的独立性

我曾经以为,严格管教就是爱。直到遇到各种碰壁,各种困惑。

后来书中的观点点醒了我:过度控制往往源于父母内心的不安全感。我们害怕孩子走错路,害怕他们受伤,害怕他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但这种控制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自己的恐惧和不安

而且,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原本就是在很多次失败和错误基础上完成的。

当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时,本质上是在说:"我不信任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不信任不仅伤害了亲子关系,更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控制欲越强,往往意味着内心的不安全感越深。

父母需要放手,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相互支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安全感,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和成长。

4

觉醒是重建亲子关系的希望

真正的教育觉醒始于父母的自我觉察。我们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理解它们背后的原因。当我能够觉察到自己的焦虑、期待和控制欲时,就为改变打开了可能。

这种觉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持续的反思和练习。每当我感到焦虑时,我会问自己: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投射?当我想要控制时,我会思考:这是出于爱,还是源于恐惧?

写在最后

正如书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我们能做的不是替他决定长成什么样子,而是为他创造适合生长的土壤。"

希望这本书可以带来更多父母的觉醒,回归到应有的使命上来。加油ヾ(◍°∇°◍)ノ゙


宝爸思维
分享家庭教育、儿童成长方面的学习与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