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如果孩子问你"我是不是很差?","我是不是学渣?","我是不是你们的累赘?",你们的心是否会咯噔一下。
确实!
这些问题也让我想起前几天读到的一篇文章,谈到东亚孩子普遍存在的自我贬低倾向。文章说得很对,这种倾向往往来自父母的过度否定,让孩子们失去了自我肯定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内容创作者,我也深知孩子的自我认知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今天我们专门来说一说这个话题。
1
父母的评价如何塑造孩子的自我认知
记得有一次儿子考了95分,我第一反应是问"那5分是怎么丢的?"看到他瞬间黯淡的眼神,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父母的每一个反应,都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你是怎样的人。当我们总是关注缺失的5分,而不是已得到的95分时,孩子就会认为"我永远做得不够好"。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父母也是一样,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我,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直到现在,我依然会在职场上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这种代际传递的模式,如果不及时打破,将会继续影响下一代。
2
家长要识别并改变对孩子的否定模式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否定往往出现在以下几个场景:
学习成绩没有达到期望、做事方式与家长的想法不同、或是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不够"得体"。深入分析后我明白,这些否定都源于家长对自己的不接纳。
比如,家长会因为儿子没有拿到第一名而生气,其实是因为家长童年时也总是与第一名失之交臂。
家长对孩子的苛责,往往是对自己未实现期望的投射。
3
具体的改变策略和方法
认识到问题后,可以做以下一些改变:
首先,我开始关注过程而非结果。不再单纯追求分数,而是肯定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比如当他主动完成作业时,家长要真诚地表达赞赏,而不是立刻检查对错。
其次,学会以理解和引导替代指责和否定。当他犯错时,家长要先听他解释原因,理解他的想法,然后一起讨论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在我家实践时,效果非常好,儿子开始主动与我分享问题,而不是害怕被批评。
最重要的是,我开始经常告诉他:"你本来就很好"。这不是一句敷衍的赞美,而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真诚的肯定。当他画画时,我会欣赏他独特的创意;当他与同学相处时,我会称赞他的善良。
一段时间后,我欣喜地发现儿子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有一天,他拿着一幅画给我看,说:"爸爸,这次我画得不是很好,但我知道下次可以画得更好!"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正是健康自我认知的体现。
写在最后
最后,特别感谢这篇文章的提醒。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别人眼中的好孩子,而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本来就很好。这个信念,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底气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带着自信和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ヾ(◍°∇°◍)ノ゙
如果有用,请点击下方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