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好春光,茂名年例正在陆续举办中。6日,记者走访茂名多条乡村发现,今年,茂名年例增添一层绿色底色。“做年例齐种树”宛如一阵春风,让年例文化与绿美茂名建设深度交融,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旧俗焕新植入绿色理念
年例承载着茂名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深深祝福,有着“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往昔,每至年例,村民大摆筵席,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今年,茂名积极探索年例的创新发展之路,“做年例齐种树”蔚然成风,为古老的年例注入了崭新的绿色基因。
在茂名市电白区,绿美生态建设与年例习俗紧密结合,开展“办年例,来种树”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年例”新风尚。
倡议一经发出,便在电白的乡村间迅速传播开来。村民们纷纷响应,许多家庭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种树计划。李大叔规划在自家院子里种上几棵桂花树,“以后年例的时候,客人一进门就能闻到桂花香,多好!”李大叔笑着说。
各地掀起植树热
据统计,截至2月4日,电白全区22个镇街均开展了“办年例来种树”活动,累计种树6424株,发动群众3126人次参与。
化州市同样在移风易俗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将年例的重心从奢华的宴席转移到广袤的大地之上,“年例菜”摇身一变成为“年例树”。在党建的引领下,多部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起“做年例来种树”活动倡议书,一场转变观念的行动在化州蓬勃展开。
春节期间,化州各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新安镇开展“年例来植树”主题绿化活动。中垌镇组织的第二期“年例来植树”“有喜事来植树”主题绿化活动场面更为热烈,200余人齐心协力,种下300多棵新苗。官桥镇六角埇村的村民们自发筹集资金购置树苗,在村子周边种下一片生机勃勃的“年例林”。
植树活动逐渐代替年例宴请
如今在化州,年例期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渐渐被欢声笑语和植树的劳动声取代,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大幅减少,人们谈论的话题更多地围绕着树木的养护和成长。
“做年例齐种树”为年例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发展。如今的年例,不再仅仅是吃喝庆祝,更是一场绿色环保与文化传承的盛宴。
高州市巧妙地将绿美高州生态建设与岭南千年民俗“年例”深度融合,把坚持推进十年的“有喜事来种树”活动与年例习俗有机结合,成功推动“不比菜式比种树”成为新民俗。春节前夕,高州市向全市党员群众发出的倡议书,如同一颗颗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年例期间,石鼓镇的村民们以家族为单位,兴高采烈地认领树苗,在村边的荒地上种下一排排绿树。老人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种树。分界镇不少村庄还别出心裁地组织了年例植树比赛,各家庭之间相互比拼,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植树成为凝聚力量的抓手
“做年例齐种树”活动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广大群众热情参与。电白区的一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捐赠大量优质树苗。高州市的乡亲们纷纷慷慨解囊,为家乡打造“年例林”提供优质树苗。化州市建立了“年例林”养护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巡查、浇水、施肥,守护绿色家园。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为村子添绿可比大吃大喝更能庆祝年例,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化州市平定镇积田村委会龙眼根村村民龙国成说。
正如龙国成所言,“做年例齐种树”活动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凝聚力。茂名各个乡村植树蔚然成风,村民们为了共同的绿色目标齐心协力,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在共同种植和养护树木的过程中,村民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文明风尚。
茂名“做年例齐种树”活动,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据统计,茂名各地已种下“年例树”约1.4万株,培育从“吃喝年例”向“绿色年例”转变,营造了植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来源:羊城晚报
文,图 | 记者 全良波 通讯员 卓剑斯 赖宣任
责编:张欣怡
初审:梁立梅
终审:梁向玲 江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