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百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正迎来三年攻坚的决胜时刻。2025年作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收官之年,承载着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深度融合的历史使命。唯有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方能在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茂名乡村振兴“精彩100里”示范村根子镇桥头村。记者 周泽佳 摄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的战略支点。我市各地虽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但整体竞争力仍待提升。当务之急是围绕“补强做优”精准施策。在龙头企业培育上,高州需加速奇瑞项目落地形成产业磁极,信宜要支持集信国控打造检测产业集群;在产业链延伸上,电白要以欣旺达基地为核构建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化州要抢抓临空经济区机遇做强化橘红特色产业。还要同步推进金石产业带建设,完善马店河产业园配套设施,通过“筑巢引凤”提升产业承载力,让县域经济筋骨更加强健。
化橘红博览馆。化州融媒供图
作为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节点,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城带乡”发展逻辑。我市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提升城镇化质量,通过乡镇街道改制、农民权益保障等制度改革,推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打造“留人”环境,信宜路网贯通工程缩短产城距离的做法值得借鉴;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县城与乡镇、园区、高速路网衔接,建设高品质居住社区,将乡镇打造成乡村治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中心,让城镇成为安居乐业的热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
乡村振兴重在唤醒沉睡资源。我市拥有丰富的乡村资源,应充分挖掘,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精心规划“乡村产业走廊”,推动根子—泗水—分界—霞洞—林头—黄岭“环浮山岭产业带”等特色产业带建设,将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落实省委指示,抓好省际边界镇建设,打造“粤桂边界风貌走廊”。特色化规划边界镇,建设样板村,布局展示区,展现广东风貌和茂名特色。以农房风貌提升为抓手,按照“四沿”区域分步推进,实现从“点上盆景”到“全域风景”的蝶变;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将特色村落转化为诗意栖居地,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
美丽的泗水镇滩底村。通讯员 方圆 摄
要深入实施“社会力量赋能行动”,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外部帮扶之手、群众勤劳之手”的协同作用。主动争取外部帮扶,统筹利用省直单位组团帮扶、佛茂对口帮扶及央企助力等资源,加快在建项目进度,谋划更多共建项目;深化“企地”“校地”合作,借助高校人才资源,推动县域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发挥商协会和企业优势,开展“百会帮百镇”“村企共建”等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探索“赛事+”“文化+”“夜市经济”等新模式,吸引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结合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让群众在参与中收获发展成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霓虹闪烁的“飞马夜市”吸引着众多游客。记者 康乾 摄
春风吹拂,战鼓擂响;使命在肩,实干为要。站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历史节点,我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在县镇村协同发展中蹚出城乡融合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绘就壮丽画卷。
文/兴茂平
来源:茂名发布
责编:梁立梅
初审:江健平
终审:邱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