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杨志昌:制度优势托起山乡群众的幸福

文摘   2024-09-27 18:36   湖北  


9月18日早上7时,家住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杨志昌拿着门球杆,来到离家数十米的门球场。

见到杨志昌时,93岁的他正与球友们切磋技艺。瞄准、击球、门球飞旋,动作利落,丝毫看不出已是耄耋之年。

“老有所乐的退休生活,原来想都不敢想。”抹了一把汗,杨志昌笑着说。

1931年,杨志昌出生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杨吕池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被各种英勇的抗战事迹感染,在组织的推荐下,1946年,杨志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9年正月初二,杨志昌从武邑出发,随解放军南下支援广大新解放区建设。

同年7月16日,宜昌解放,抵达当阳的杨志昌随即被分配到宜都红花套工作。自此,杨志昌在宜昌安家立业,随后又先后到五峰和长阳工作了40年。今年是他在宜昌生活的第75年。

打了差不多一小时门球后,杨志昌回屋休息片刻,便和老伴张立芸来到屋旁的菜园子,打理种的小菜。

“这么多年,他还是喜欢种地,自力更生搞成了习惯。”张立芸笑着说。

“现在是为了打发时间,以前可是必须在土里刨食。”杨志昌说,1951年从宜都调到五峰后,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土地改革,分田到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开始过上温饱生活。

“抓生产,稳民生,我们党和政府才能站稳脚跟。”杨志昌回忆,1978年,五峰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在外面忙活了一圈,杨志昌拿出几本厚厚的相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他下田地、进工厂的工作画面。其中一张标注为1988年6月9日参观长阳一家民族服装厂的照片勾起杨志昌的思绪。

1984年,已调到长阳工作的杨志昌见证了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本民族地区事务,少数民族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民族更团结了,大家干事积极性更高了。”

“长阳还制定出台了湖北省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全国第一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行条例,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困难。”杨志昌说,党领导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五峰和长阳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于2020年同时脱贫摘帽。如今因乡村振兴战略,百姓衣食富足,产业兴旺。

“当然,地方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实施。”杨志昌指着另一张在隔河岩水电工程的调研照片说。

1987年1月,隔河岩水电站开工,建成后不仅带来了巨大发电效益,还打造了百里清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

时刻关注国家和身边的大小事,是杨志昌多年的习惯。晚上7时,杨志昌准时打开电视,收看中央新闻联播和宜昌新闻、长阳新闻。

看到中秋假期,全市综合交通客运量超33万人次,杨志昌直呼“交通兴、发展兴”。

在杨志昌的印象中,以前到宜昌市区开会,要先坐轮渡,再坐汽车,两天的会来回要一个多星期。

“刚来宜昌时,宜昌境内仅有100多公里的公路,长阳、五峰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杨志昌感慨,“现在全市公路总里程30000多公里,呼南高铁、沿江高铁在长阳交会,沿江高铁在五峰还有两站,路网四通八达,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

每天坚持看新闻、读报纸,杨志昌对宜昌的发展一清二楚:“刚到宜昌时,宜昌的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到2亿元,几乎没什么工业基础。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现在宜昌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5500亿元,真是沧桑巨变!”

“在苦水中长大,在党的培育下成人。”杨志昌说,很幸运见证了国家的飞速发展,坚信在党的领导下,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强盛。

来源:三峡日报 记者 付江山 陈佳佳


- End-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宜昌老干部




投稿邮箱:yclgjxdk@126.com

往期回顾

75岁桥梁专家周昌栋:宜昌9座长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

【学海泛舟】一半烟火 一半诗意

宜昌老干部
宣传离退休干部政策,交流离退休干部工作经验,展示老同志精神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