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夜幕低垂,75岁的熊祥国穿上红色志愿服,拿着喇叭,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前往江边开展安全巡逻。
熊祥国生于1949年,既是一名老党员和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为群众服务多年的志愿者。2003年,因为工作原因,熊祥国从荆门沙洋举家搬到宜昌。
途经江豚广场,散步的人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嬉戏玩耍。“刚来宜昌的时候,城区还不大,高楼大厦不多,远没有现在繁华热闹。”熊祥国回忆。
2007年,所就职的公司改制后,熊祥国和30多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杨岔路社区,并成立了昌达党支部,熊祥国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熊祥国说,那时候住的小区老旧破败,地面坑洼不平,垃圾遍地,楼道堆满杂物,都没地方下脚,居民三天两头吵架,住着很不是滋味。
一年后,熊祥国与同一小区的4名党员商量成立了一个党员互助小组,并从党员互助开始,渐渐扩大到服务整个小区。墙上有广告,就拿起铲子铲;地面有垃圾,随手捡起丢到垃圾桶;邻居有矛盾,第一时间充当“和事佬”。
2015年9月,杨岔路社区联合熊祥国所在的党员互助小组,建立了“熊祥国党员互助站”,50多名党员主动报名加入,队伍逐渐壮大,志愿服务也从小区拓展到整个社区。
根据个人特长,熊祥国将志愿者分成了不同志愿服务队,有的负责调解居民矛盾,有的负责维护环境卫生,还有的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等。
在党员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旁观者”成为“志愿者”,小区楼道杂物没了,垃圾也不乱丢了,邻里更和睦。
2016年9月,在社区的支持下,党员互助站升级为“杨帆志愿联盟”,社区各企业单位及组织也纷纷加入,成立13支各类志愿服务队,服务范围辐射到整个宜昌城区。
“现在,不光我住的小区大变样,宜昌市民的文明素养也越来越高。”熊祥国感叹,“就拿交通来说,最开始车子路上喇叭按不停,到后来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而现在,‘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熊祥国一行巡江过程中,路上不时有其他志愿者在主动捡拾垃圾。熊祥国说,如今志愿者越来越多,街面更加干净,文明过马路蔚然成风,城市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我们‘杨帆志愿联盟’的注册志愿者人数近千人,在城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更让熊祥国欣慰的是,宜昌全市志愿者超100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有7000多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随着年龄增大,熊祥国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部分志愿活动,但依旧坚持每周巡江。熊祥国的“队友”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只有6岁,也有许多一家人一起参与志愿服务。
“在宜昌,志愿精神后继有人,宜昌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闪耀。”熊祥国说,年龄大不是问题,只要还能动,就会把志愿服务一直做下去,服务更多市民,为宜昌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来源:三峡日报 我的宜昌 记者付江山 通讯员朱晶晶
- End-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宜昌老干部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