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风情 | 金秋栟茶行

政务   2024-11-21 17:15   江苏  

金秋时节,原工作单位组织我们退休人员去栟茶古镇游览。


栟茶古镇始建于唐朝,已有1400多年历史,相传此处曾矗立有两棵象征性的大树——栟树(即棕榈树)和茶树,挺拔高耸,冠大如盖,渔民们出海归来,栟茶二树成为特有的航标,故而栟茶因树得名,又名茗海。栟茶又因盐而生,有着“苏东古盐都”之称。唐宋以来,因商而兴,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栟茶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等荣誉称号,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栟茶古镇 徐培钦摄


我们沿着石板路进入古镇中市街,石板街呈东西北丁字形,是目前南通最完好的石板街。石板街印刻下骆宾王、范仲淹、左宗棠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我们漫步石板街,踏寻历史的记忆。老街保存了大量古建筑和传统民居,每一处都遗留着历史的痕迹,映入眼帘最多的是一座又一座的牌坊,将远处的天际切割,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牌坊主要用于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昭示先人或家族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是门洞式传统纪念性建筑物,也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牌坊通常选用青石或花岗岩等石材雕刻而成,多为三间四柱冲天式,匾额镶嵌在牌坊的正面和背面,刻写有文字或图案,内容与主题有关,立柱上镌刻定撰的楹联。古镇的牌坊种类繁多,大小、高矮、款式不一,精致大气,各具特色:最早为唐朝的南沙坊,栟茶本是由古代海水冲积,聚沙成陆,相传唐大历以前,海中有北沙,栟茶处于北沙之南,别名南沙,南沙坊也因此得名。代表宋朝的有范公坊,范仲淹在黄海岸边修筑捍海大堤,后人称之为“范公堤”,由于此堤的建成“来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原先逃荒出走的百姓得以返乡,为纪念范仲淹特建此坊。代表明朝的有二贤坊,是为纪念缪思恭、缪思敬两兄弟而建,二人为朱元璋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不远处还建有二贤祠。此外,还有纪念元朝尚书徐邦大的尚书坊,标榜清朝康熙年间祖籍栟茶的缪红高中状元所建的状元坊等。古镇曾走出过一位状元、一位榜眼和19位进士,体现了古镇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尚书坊和状元坊不仅是古镇标志性建筑,也反映了栟茶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辉煌业绩和文脉之盛。据当地的女导游介绍,古镇的牌坊曾经拥有37座之多,其中5座是奉旨建造的。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一座牌坊就有一则故事。一座座牌坊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标识引导等作用,构成古镇特有的牌坊文化,“牌坊万古芳,千秋沥沧桑”,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民国的寂然坊,这是为纪念寂然法师所建的。寂然法师俗姓严,出生在栟茶镇,少年出家。1938年南京沦陷时,数万名难民涌向栖霞寺,身为栖霞寺住持的寂然法师不畏日军的恐吓,毅然打开山门,带领寺庙僧人自建难民收容所,营救了两万多名南京难民,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寂然法师成为栟茶人的骄傲,特建牌坊以示纪念。栟茶的牌坊见证了古镇的沧桑岁月,牌坊文化也成为古镇最大的亮点。


更为可喜的是,地方政府重视对古镇牌坊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据本地同事介绍,2018年,栟茶镇总体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根据规划建设需求,2019年7月,古镇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历时三年半建设,“一街(中市街)两岸(岔栟河两岸)三巷(禅巷、茶巷、画巷)”基本完成,复建了中市街7座牌坊。2021年国庆节,栟茶古镇中市街开街,进一步唤醒古镇文化,激活古镇活力。2021年还举办了“中国·如东栟茶古镇牌坊楹联征集”活动,促进牌坊文化得以发展,使古镇成为网红打卡地。正如获奖楹联所云:“凤翥栟榈,沐千载沧桑,立心天地照青史;潮兴茗海,偕九州儿女,放眼古今唱大风”。


栟茶古镇夜景 徐培钦摄


我们还参观了古镇红色旧址大东旅社、徐氏宗祠,汪刃锋版画艺术馆,酒文化博物馆等复建景点。女导游兴奋地告诉大家:今后栟茶将继续以古镇开发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精美特色幸福小镇。这次金秋栟茶行大家也真切感受到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在新时代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传承,并正在赓续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

来源:江海晚报

编辑:邵萍

审核:刘一秀

复审:耿婷婷

终审:朱元星

青春南通
南通共青团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