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河独具城抱水、水抱城、城水一体的自然格局,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民国初年,城西南濠河水面虽然较为宽阔,但整体上还处于半芜状态,芦柴丛生,有损市容,与新开辟的模范路(今濠南路)、桃坞路周边景观很不相称。张謇决定根据其地域特点,花费5年时间傍河兴建东、西、南、北、中五个公园,从民国元年至5年(1912—1916年)五公园相继建成。此后濠河及周边颜值大为提升,受到旅通中外人士高度赞赏。时有歌曰:“城濠积浮融,有园而五公复公,曰南北,曰西东,四方回拱应手中,四时佳日游人众。”
许丛军 摄
北公园居于五公园之首,总面积2.4公顷。位于中濠河北侧,景物清幽,回绝尘俗。有诗云:“公园好,第一北公园,浅草平铺沙粒粒,青松夹道影圆圆,笑语水边喧……”公园建筑系西式连房复式,小巧玲珑,格式典雅。园内设置弹子间,辟网球场。网球场后有木桥,称“公园第一桥”。沿桥趋步数尺,便到了万流亭,此亭四面环水,呈八角形,半拱飞檐,上下两层。在万流亭旁停泊一小舟,名“苏来舫”。园内有垂柳、国槐、桃树、杏树等大小树木百余株。
中公园,总面积1.45公顷,四面环水,居于东南西北四公园之中,有诗曰:“公园好,最好是中央,漠漠四周云水裹,参差几处露红墙,隔岸遥相望,齐拍手,今日喜非常……”园内,一座大楼迎面而立,楼下为“旦戎堂”,堂内设各种棋具和乒乓球桌。另建魁星楼,正厅置有魁星塑像,左为奎南,右为奎北,两室皆陈列古碑字帖及佛经,供游人观赏。园内有垂柳、棕、柏、松等树木数十株。
许丛军 摄
南公园,位于南濠河北侧,清溪环绕,花木葱茏。总面积1.56公顷。公园内的建筑倚水而造,相向而立,东为与众堂,西为千龄观。有诗云:“公园好,缥缈望南园,一片风绮何浩浩,南山飞翠落樽前,天水荡无边……”与众堂庄重雍容,为当时南通名流聚会议政议事之处。堂中央有张謇书写的楹联,两旁排放着南通各界及中外人士到通参观时捐助公益慈善事业的款项碑。千龄观古相典雅,为五开间大楼,张謇曾多次在这里会见来通的中外著名人士。该园园路架设半圆形竹栅,两侧除种植垂柳外,且栽藤花绕于竹栅上,春夏之交,叶放花开,人行其中,芳香扑鼻。
西公园,位于南濠河西畔,总面积1公顷。公园四周垂柳环绕,夹以桃木。每当春日,桃红柳绿,故西公园西侧马路称为“桃坞路”。公园内树木葱郁,曲径通幽处立有一古色古香的小亭——自西亭。亭门两侧有联:“装点知多少,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欲去且留连,有华镫碍目,正盖坊花。”亭后有一紫荆树,树干粗壮,虬枝蜿蜒伸展,树上绕以常青藤。由此向前,河边即是竟漕船坞,划船可达中公园。公园门内,右侧设少儿活动场地,左侧架石为凳,筑茅亭一座。
东公园,位于南濠河东岸,总面积1.3公顷。公园前立有石雕仙女像一对,工艺精巧。园内有滑台、秋千、走梯、球场,供儿童戏耍。我国第一个县级电影制片厂——中国影戏制造有限公司就设在东公园内。该公司拥有摄影棚和影片加工车间,曾先后拍摄《张謇游南通新市场》《陈团长阅兵》《五山风景》等片。有诗云:“公园好,第二数东园,才过画桥无十步,一双仙子立云端……半园树身隐秋千,争惜艳阳天。”东公园内垂柳、桃李环绕四周,暑期市民尤喜到此纳凉。
五山原为大海中的岛屿,随长江三角洲的形成逐渐进入长江,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始山麓涨沙,五山陆续与陆地衔接,狼山首先与陆地相连。清康熙年间,军山最后登陆。狼山居五山之中,海拔106.94米,投影面积18.34公顷;马鞍山海拔50.3米,投影面积8.26公顷;黄泥山海拔30.74米,投影面积2.37公顷;剑山海拔87.33米,投影面积12.54公顷;军山海拔118米,投影面积26.1公顷。5座山峰临江屹立,呈弧形排列,绵延3.6公里。
张超 摄
狼五山经过历代的修筑与种植,特别是张謇时代的大面积人工造林,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被喻为镶嵌在扬子江畔的五颗绿色翡翠。
张謇对森林保护、植树造林等极为重视,1914年担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时,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关于森林的独立法律《森林法》,并由《政府公报》颁布。这部法律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目的是“预防水患”、“涵养水源”、改善公众卫生、保护“航行目标”、“利便渔业”、“防蔽风沙”等,促进水利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王进军 摄
张謇在狼山一带先后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植树造林活动,建立了大型苗圃基地供应树苗,并在1914年建立了“五山森林事务所”,开展林业生产研究工作。狼山苗圃基地有紫叶李、香橼、木槿、女贞、蚊母、柿子树、枇杷、龙柏、雪松、花柏、蜡梅、夹子桃、海桐球、桃叶珊瑚、黄金条、柳树、盘槐、青枫、樱花、大叶黄杨球、石榴、银杏、栀子花、火棘、迎春、丁香、紫薇、剑麻等数十种苗木,有蜡梅、中叶罗汉松、五针松、红继木枯桩、榆梅枯桩、加罗木、六月雪、白兰花、橡皮树、南阳杉、蟹爪兰、棕竹、木兰、君子兰、茶花、朱顶红、杜鹃、铁树、石榴桩、南天竹、绣球松、茶梅等数百盆盆景。1922年,张謇自选了距狼山3公里处的一块宝地,作为自己未来的墓园。1923年开始建园,初建园时主要栽植有大龙柏、爬地柏、雪松、台湾杉、璎珞柏、香樟、池杉、猴臂柳杉等名贵树木,这些树木大多由海内外朋友和张謇亲友所赠。
护林与植林同样重要。为了保护狼五山森林,张謇通过《通海新报》发出了《禁止攀折林木启》,宣布将对破坏树木行为进行惩罚,并设立“森林警区”,切实加强对树木的保护与管理。张謇还曾想设立“森林警察”,后因经费等诸多原因未能实现。
张謇还非常重视城市绿化。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着南通第一条公路——港闸路的修筑,南通开始了街道绿化。后来城山路、城闸路以及城区模范马路(即现在的濠南路)、桃坞路建成,这些主要道路在张謇的倡导下都栽有枫杨、垂柳、法桐、国槐、青桐等行道树。
张謇在通州师范学校和农校的师生中倡导种树,在狼山建立了苗圃基地,供应树苗。他还十分关注封山育林、涵养水源、护岸治坍、治理水患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狼山江岸水系改造,倡导成立南通保坍会。这些举措不仅绿化、美化了城市,还在有效阻隔工业烟尘污染、防尘、提高空气清新度、调节温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百姓生活的舒适指数。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通城的人口即达到133000余人。
来源:江海晚报
编辑:邵萍
审核:刘一秀
复审:耿婷婷
终审:朱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