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茭白上市,可以说,就成了我相濡以沫的嘉蔬。其洁白甘甜,鲜嫩芬芳,蕴藉着一股水灵灵的清气,自是清隽的本味。难怪出生吾乡如皋的李渔赞曰:“蔬食之美,一在清,二在洁,茭白形质,堪担其美”。
图:视觉中国
茭白之美,在于对水照影,亭亭玉立,衣衫凝绿,碧青而秀颀,丰腴而内敛。以茭白入馔,也因质本洁来,可谓“百搭”——炒蒸炖焖烧,皆成佳肴。从小起,我就喜欢在灶间帮忙剥三两枝茭白,汲井水洗净,妈妈将之切片,配上青椒、木耳,爆炒茭白肉丝。炉火正红时,往铁锅里倒油,待油烟袅袅,投进肉丝、姜、葱煸香后,再倒入茭白,烹点儿水,煸炒片刻,起锅装盘即成。其风味独特,深得荤素中和之妙,叫人齿颊生香,不肯卒筷。长大了,读到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这么一段记述:“茭白炒肉,炒鸡俱可。切整段,酱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初出瘦细者无味。”深感此言真实不虚。
实在有幸,即便离乡,之于茭白,我的口福不浅。记得沪上求学报到的一天,我背着行囊方过校园桥,恰见满满一卡车的茭白运到了,一网袋、一网袋地卸下,以平板拖车源源不断地往食堂里拉。条件反射,偷着乐的同时嘴角潮润:上四年学,我的胃有得安顿啦。从此,无论油焖茭白,还是茭白炒肉片,抑或茭白炒鸡蛋,我总是吃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不久,听说上海青浦练塘是“天下茭白第一镇”,我还兴致勃勃地探访过。秋日里,河流密布、白荡接踵的练塘果然是茭白的天下,茭白何田田,密密匝匝的茭白长得比水稻还多。茭农们涉水下田,拨开剑戟般的叶片,一行一行掰过去,上了岸,又以铡刀切掉长长的茭白叶,把茭白整齐地装进网袋,搬入船舱,舀满水并用木棍撬紧,保持茭白的新鲜度,摇着小船起运。想不到,竟是在“魔都”上海,头一回领略到了“茭白乡里说丰年”。
后来在职读研,又在水韵苏州,品质绝佳的吴江茭白便成盘中餐,且愈见精致。除了茭白炒虾、茭白炒鳝丝、茭白炒毛豆、茭白炒雪里蕻外,有回在凤凰街小聚时,其中一品清简的美馔惊艳了我:茭白切丝,切得严丝密合,以沸水淖过,滗水,蘸上好的虾子酱油,清爽、甘甜、缠绵,可谓苏州菜里的声色婉转,亦是苏州情调里的精魂。习得此招后,可巧,家里常备“五山”三伏虾子酱油,屡试不爽,不亦快哉。
村民正忙着采收新鲜的茭白
想来,就像喜欢一个人,便在意她的一切一样,我对茭白更多特“蔬”关注。
茭白,有个古雅诗意的名字——菰,它的植株能抽穗结实,种子叫菰米。三千年前的《周礼》上就有:“食蜗醢而菰羹。”并将菰米列为“稻、黍、稷、粱、麦、菰”六谷之一。后来,菰米又叫雕胡。《西京杂记》说:“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之雕胡。”用菰米煮成的雕胡饭,香滑软糯、味美可口,颇受人们推崇。宋玉《风赋》云:“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在唐代,菰米也是待客的好饭,诗人多钟情之。李白诗曰“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杜甫诗作“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王维亦云“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等。
其实早在西汉,人们就惊奇地发现,菰因为感染黑粉菌而不抽穗,但是茎部却不断地膨大,逐渐长成肥嫩的纺锤形茎,古称为“茭郁”,以之充饥,居然十分鲜美。于是,把能结籽的“开花茭”拔除,以期得到更多的茭白,至宋代这样的人工选种已经大规模完成。改良后的茭郁,变身为风味独特的水生蔬菜,因其白芽似笋,嫩若皎玉,便称之茭白,也称作茭笋、茭瓜、高瓜等。
茭白入馔,深得文人名士的垂青。明人张岱给茭白极高的赞誉:“(法相)寺前茭白笋,其嫩如玉,其香如兰,入口甘芳,天下无比。”看似冷峻的鲁迅先生,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现代作家汪曾祺怀想故乡高邮,动情地说:“昂嗤和茭白同烧,味道绝美。”人间有味是清欢。茭白的滋味浸润着味蕾,浸润着心田,牵动着乡愁。
当然,承载最柔软之乡愁的,当属“莼鲈之思”。晋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官回乡,并云“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那菰菜就是茭白。为了家乡的美食宁可辞官,这样豁达的境界,也令李白为之敬佩写下了“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的名句。
因为惦记,秋菰便与乡愁绾结在一起,成为梦里老家的一种标识。今年春,我探访过黎里的张翰故里,又在比邻的吴江同里古镇退思园里,见主人也有一座“菰雨生凉轩”。菰雨生凉,顾名思义,在亲水的亭子里,秋风满亭,雨打菰蒲窸窣作响,氤氲的水汽与烟云俱老。
村民正忙着采收新鲜的茭白
有意思的是,清秋返乡,顺道于城西一户家庭农场采摘果蔬,刚过路边的荷塘,不期而遇大片种植的茭白。秋水长天中,青纱帐似的丛丛茭白迎着秋风摇曳生姿,叶声沙沙,成了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农场主人介绍,这是引进的优良品种“中腊台”与“吴江茭”,说是鲜甜嫩脆,并让我们掰些回家尝尝。
在水一方,望着那润泽至今的爱物欣悦不已,心里不由念叨陆游的一句诗: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
来源:江海晚报
编辑:邵萍
审核:刘一秀
复审:耿婷婷
终审:朱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