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丨岳飞与南通的交集

政务   2024-11-07 19:15   江苏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师从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岳飞19岁从军,加入真定宣抚使的队伍,参加宋金联合攻辽的战役。23岁加入赵构的队伍,为下级军官,因功升为秉义郎。24岁,岳飞因“越职上书”被免职。同年,岳飞被河北招抚使张所任为统领,后转入宗泽麾下,任统制。25岁,老将宗泽病逝,由庸将杜充接任,岳飞在其手下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建炎四年(1130),岳飞26岁收复建康,8月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岳飞像

度军井

颐和园长廊里的包袱锦苏式彩画《岳飞传》中岳家军与金兵交战的场景





领命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南宋在与金军交战的江淮、江汉地区普遍设置镇抚使,这是利用“群盗”守土抗金的地方军区。南宋也将实力较小的地方军政长官改任镇抚使。岳飞收复建康后,时任神武右军都统制的张俊没有将岳飞部归并入神武右军(官兵),而是推荐其出任地方官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辖区是扬州以东,从泰州到南通。
岳飞认为通泰镇抚使的职责只是据守江北一隅之地,不适合军人,便写了一封申状给南宋王朝的尚书省,希望到淮南东路抗金前线一线任职,但没有得到宋廷的应允,还是去上任了。
岳飞到达泰州后,首先张贴“安民告示”,颁布社会秩序管理条例,组织民团,维护社会秩序,拜访乡绅,了解地情、民情,安抚百姓。他探访到通、泰二州粮食短缺,急切间难以筹划,便向朝廷请求加派船粮:“欲乞借支两浙、淮南路盐钞一百万贯”,熬过眼前的困境,但是送上去的札子石沉大海。由于船只太少,部队只能陆续前来泰州。他将军营屯于城外,不允许士兵随便到街市闲游,并常常各处巡视,严禁军士骚扰百姓,其军队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深得百姓拥护。
在建炎四年夏季,南宋政府对沿江的防务进行了重新布置。九江一带,以朱胜非为安抚大使;由池州到建康,以吕颐浩为安抚大使;镇江以下,以刘光世为安抚大使。此时,任通泰镇抚使的岳飞便隶属于刘光世的管辖指挥之下。







驰援楚州三战三捷





岳飞到达泰州还没几天,就接到北上驰援楚州(今江苏淮安)的命令。
原来金军挞懒和兀朮要打开南下的通道,南北进攻楚州。承州(今江苏高邮)镇抚使薛庆为求牵制南路敌人,缓和楚州的紧急局势,率部去与扬州郊外的金兵作战,却不料扬州镇抚使郭仲威贪生怕死不肯协力出击,致使薛庆陷入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后被金人俘获,遇害。王林接替薛庆任承州镇抚使,不久扬州和承州相继被金军占领。
在扬州和承州陷落之前,挞懒的兵马已经包围了楚州。楚州镇抚使赵立勇敢淳诚,生就一副魁梧奇伟的身材,平时能和士卒们同甘共苦,战时每次都是披甲冲锋在前。兀朮刚刚渡江、驻兵六合,就曾在楚州城外分设了南北两屯,对楚州进行夹攻,结果全被赵立打退。当这次听到挞懒要率大军来攻楚州时,赵立就着手把可能调集的粮食都集中到楚州城中,准备长期坚守。挞懒果真率兵马来攻时,赵立不但屡次亲率士卒出击,而且委用一些武勇和熟悉当地情况的地方人士,在保卫楚州的战役中尽量集合了各方力量。
扬州、承州和楚州所处的战略地位都是相当紧要的。当扬、承二州陷入敌人手中之后,如不尽力确保楚州,则整个淮南将全部落入金人控制之下,泰州也面临陷落之危。因此,执政大臣赵鼎向赵构建议说,应当派遣张俊到江北去督率那里的镇抚使们火速驰援楚州。然而,张俊害怕和女真兵马交锋,用种种托词拒不渡江北进。于是,南宋政府直接下令给江北的各个镇抚使。
岳飞接到驰援楚州的命令后,立即准备开赴前线。泰州已受金兵劫掠,既无银钱、也缺绢帛,岳飞便写了申状给尚书省,请求调拨一些钱帛,以便支付本军冬衣费用。因军令急促,岳飞未等到回应,便命部将张宪留守泰州,自己挥师出征,率部进驻承州以东的三墩,逢敌边交战边等其他宋军,但迟迟未见各路镇抚使率兵前来。
当时,刘光世也接到驰援承州的命令,但他拖延几天后只派出副将王德等率轻骑过江,应付朝廷。此时王德在江北和金军接触后收兵返回镇江府,而王林和郭仲威都“敛兵自保”。只有东海镇抚使李彦先和赵立“刺臂为义兄弟”,救援楚州非常出力,率部伍直抵楚州山阳县北神镇,却被金军扼制于淮河中,不得前进。岳飞与李彦先也难以汇合,他率缺衣少食的几千孤军,屯扎在敌人的大寨附近。
事已至此,岳飞深知援楚之难。他接连向刘光世发出两封公牍,申述自己的困难处境,只提出“欲望钧慈捐一二千之众,假十余日之粮,令飞得激励士卒,径赴贼垒,解二州之围,扫犬羊之迹”。或“别差统制官一员前来掎角,庶成大功,不致误国事”。激切心情,溢于言表。但是,如此恳切的、最低限度的请求,刘光世也杳无回音。
势孤援绝,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金军,岳飞不但每次都亲临战阵,而且经常身先士卒担任“旗头”。将士的动止进退,都唯“旗头”是瞻,看岳飞如何挥动手中的旗帜。岳飞庄重严肃、不轻言笑,对将士公正无私、恩威相济、赏罚分明,全军齐心抗敌。在援楚战斗中,“三战三捷,杀金将高太保,俘酋长七十余人”。虽然小胜三仗,由于敌势强大,楚州九月二十五被金军攻陷,岳飞无奈之下退至承州白炭村扎营候旨。

高宗闻报,“诏飞还守通泰”。岳飞于十月初回师泰州。








主动撤离泰州、通州





金军攻下楚州之后,20万大军转向通泰。负责长江下游防务的刘光世此前曾向南宋政府夸口说,已经把沿长江的诸处要隘严加防守,保证不会让敌人得以南渡。然而对于敌人入侵通泰军区,他却置若罔闻,不作任何应援措施。

泰州这地方,无天险可以防守、无地利可以凭借,幸而邻境有一个鼍潭湖,早已被一支由梁山泊转移来的水军所占领,可以借用为泰州的一道军事屏障。这支水军,人数在1万以上,拥有两三百只船舶,在张荣的领导之下,此前就曾与金军作战。当挞懒率领山东境内的金军南下之际,张荣也率领全部舟师顺清河而下,每只船都满载粮食,进驻于鼍潭湖中,他们将茭草堆积成墙,再用泥土涂抹黏合,建成茭城,作为据点,屡次向南侵金军挑战,诱敌深入,使敌人步骑四集,都深陷在泥淖之中。但到建炎四年十一月初,天寒冰冻,张荣的水军失去优势,金军遂攻其茭城。张荣力不能当,于是焚其积聚,弃其茭城,率其舟船和水军转往兴化缩头湖。

金军把张荣的水军驱逐出鼍潭湖,等于把泰州的军事屏障全部拆除,在泰州的岳飞部队,再没有可以依恃的军事力量了。

挞懒号称20万的大军,猛扑泰州。此时,泰州城无险可恃、无粮可守,岳飞只有1万多兵力,与金军相差悬殊。岳飞接到命令,要他“可战即战,可守即守”,如不可守,则保护百姓,撤退到江对岸的沙州。

11月初,岳飞只能主动放弃泰州城,率军退守泰兴县的柴墟镇。金兵的大军迫来,与岳家军在南霸塘展开激战,“河流为丹”。到十一月初七,在难民全部安置于阴沙(靖江)后,岳飞率军自柴墟镇分批渡江,移屯于江阴军境内。十一月十七泰州沦陷,十一月二十通州沦陷。

泰州、通州失守后,岳飞上奏“待罪”。宋廷谅解,只是命令他在江阴军“就粮”,防守江岸,“极力捍御金人,毋得透漏”金军。







岳飞在南通的遗迹与传说





岳飞任通泰镇抚使虽然不长,但在南通留有遗迹。金兀术攻陷楚州后大举南侵,连盐税颇丰的如皋城,也被金兵占领了。岳飞奉命由泰州率岳家军分水陆两路北上阻敌,其中陆路由岳飞亲自率领,直逼如皋城。岳家军行至如皋西十里许八角井(今城西何庄,此地有井栏呈八角形,故得名)时,饥渴难忍,岳飞命令休息,因此大家都到这口井打水暂解饥渴。可是一口井怎够数千兵马饮用呢?当地民间传说表达了美好愿望:当时只要井水不涌了,只要岳飞亲自去叩了一下井栏,井水就溢出井口外,于是,这口井竟供应了岳家军数千人马的饮水。此后,如皋百姓为纪念精忠报国的岳飞,将这口井更名“度军井”,其井栏得名“圣井栏”。

岳飞任通泰镇抚使时,曾统兵经过白蒲,也留有一口岳家军使用过的古井,名为“济忠井”,旧《如皋县志》有记载。清姚鹏春所撰《白蒲镇志》中说:“济忠井,在白蒲关北。宋岳飞曾总兵过此,时值亢旱,河水尽涸,唯闸北有井,中注清泉,方虞一勺之水不能偏饮,飞对井拜祝,泉即涌出,味甘如醴。公语人曰:‘此井有灵,宜谨护之。’今数百年,岁旱不竭。”








·

来源:江海晚报

编辑:邵萍

审核:刘一秀

复审:耿婷婷

终审:朱元星

青春南通
南通共青团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