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地铁广告是谁的统治区,我说Boss直聘,大家没有意见吧。
Boss直聘不是在打广告,就是在打广告的路上,所以我多年上班的路上,一路都能看到Boss直聘影子。
最近坐标北京的上班族,都被boss直聘的广告刷屏了。
图源:小红书网友大肥橘小菊
一位网友路过北京国贸地铁抬头一看:
瓷,您来啦~
第一眼以为是瓷砖广告,但第二眼也绝对不会想到这是招聘广告。
图源:大肥橘小菊
上一次看到丑出圈的广告,还是芒果tv《声生不息》的谢添地。
就像问谢添地是谁,也想问“瓷”是谁啊?
图源:Xixixixixi
翻完网友的阅读理解,发现广告更抽象了。
瓷,辞职。难道劝你年底赶紧辞职?
瓷,碰瓷。不知道以为是碰瓷。。。
瓷,瓷器。不就是china和China,原来是宣传中国·瓷器文化。
既然说到“瓷”方言,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个陕西方言“瓷锤”,呆头呆脑。
大家“瓷来瓷去”那么久,就是没“瓷”到Boss直聘的心巴上。
人家说的是北京方言“瓷”,好哥们好朋友,类似于东北“老铁”。
其实Boss直聘也有做说明,表示交情莫逆。
图源:大肥橘小菊
这么一说的话,还真的跟好朋友意思对上了。
相对于一问三不知的“瓷”,更让人不解的,是Boss直聘祝大家通勤愉快,部分人感到阴阳怪气,还不如祝通便快乐。
我以为Boss直聘玩的是碰瓷,没想到的是方言广告。
当一个广告被网友拍下来发在社交媒体上,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成功。
如果你问我这个广告为何翻车,总结起来就是在地域营销、文案通俗等方面差点意思。
地域营销顾此失彼。
Boss直聘在北京打广告,写文案以北京方言为灵感来源,跟当地套近乎,这也无可厚非。
就像之前杜蕾斯推出过一个公交广告,用一句“无论去边杜,杜杜都安全”,关联了安全套产品开车内涵,接了广州粤语文化的地气。
地域文化既然涉及文化,就意味着它有很多面。
但不是每一面都是好的一面,茶颜悦色就因为“捡篓子”三个字,在地域文化上摔了个跟头。
Boss直聘的广告尴尬的地方在于,想要讨好北京人,但却忽略北京地铁也不是只有北京人,还有陕西人。
北京和陕西方言中“瓷”的内涵,恰恰站在两个极端,导致Boss直聘顾此失彼,两边都不讨好。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也带给我们一个启发,品牌做地域营销时,要更理解中国地域文化,尽可能兼顾不同地方的习俗或者文化冲突,规避冒犯之嫌的部分。
瓷来瓷去不知所云。
当一个广告出街后,要解释半天让人费解,背后的金主爸爸,就要自我反省说话方式了。
地铁有着精准营销上班族和客流量大的特点,是一个自带传播优势的广告渠道。
这也意味着走过路过的上班族,忙于两点一线,不会特地驻足留步做广告阅读理解。
如果品牌广告不知所云或者故弄玄虚,就错过一个与受众有效沟通的机会。
正如Boss直聘的一个“瓷”,被解读出多重含义,有的理解甚至还与品牌背道而驰。
与其费解或者被误解,这时候品牌倒不如直接说一句“上boss直聘”,提高广告沟通效率。
文案缺乏用户视角。
此外Boss直聘“祝大家通勤愉快”表达同样不妥。
就像看到某预制菜品牌在除夕前夜,祝你吃预制菜快乐。
看到宝马小编起了个大早,对你说:我已经加满油了,你呢?打工人。
图源:宝马官微
有人评价,这无异于老板亲口对你说:你还不996,我的宝马要怎么升级。
同理也没有哪个打工人,想要被祝通勤愉快。
正如广告大师奥格威说过:千万不要做那些不想让你家人看到的广告。
这些品牌翻车的本质还在于,没有站在用户视角写文案,没有做好营销的换位思考。
不过说起来,boss直聘一直以来都是靠丑和吵出圈。
如果说杨幂的广告原则是“不抽象的广告我不接”,那么boss直聘就是“不吵的广告我不做”。
这个吵可是含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吵眼睛,一个是吵耳朵。
Boss直聘的广告总是在招人和辞人之间,选择了吵人。
说到吵耳朵,想必大家会联想到boos直聘2018年世界杯广告。
一大波人歇斯底里呐喊“加薪,升职”,吵出了大型撕逼现场的画风。
图源:海哥商业观察
或许意识到在吵耳朵赛道上挤满了对手,消费者的耳朵不够用了,于是开始选择了吵眼睛。
钞能力营销。
说到钞能力不得不提卡塔尔世界杯,眼看当蒙牛倒着放把广告,海信擦边打了“世界第一”。
Boss直聘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把蓝色logo挂在比分牌下面。
图源:微博网友@一拳超人马溪冬
只能说这去不掉的钞能力,给人营销一种“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真是看比赛的时候也逃不掉工作,Boss直聘似乎时刻提醒打工人,看球也不要忘记找工作。
看球吗?看个球啊!
拆迁风营销。
印象深刻的,Boss直聘还推出过一个拆迁风的丑广告。
地铁包柱化身拆迁区电线杆,点缀着几只显眼包野蜂,歪歪扭扭贴着“找工作boss直聘 直接谈”。
斑驳的水泥质感加上歪扭的涂鸦效果,营造一股浓浓的工业拆迁味,让人对牛皮藓广告一下子具象化。
地铁场景广告。
结合地铁把手装置,打造“握紧”和“站着”的原生广告,多少有点压迫感。
图源:科睿惟略
偶尔还会搞笑,比如以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官方供应商身份做的广告,用对比式展现找工作的执行力。
图源:小红书网友qiuwda
当然boss直聘也不是只会吵你耳朵和眼睛,偶尔也会懂得走心。
Boss直聘的一条广告“面试官请接招”就是如此,将求职者和面试官的身份互换,让求职者去反问面试官。
面试官被要求“先做个自我介绍”,被提问“你们公司的缺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画饼”“加班有三倍工资吗”等等,
图源:广告门app
可以说boss直聘洞察到了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求职者和面试者存在不对等关系,很多求职者面试时,被面试官问到一些没边界问题。
为此boss直聘通过一场换位思考的面试实验,展现面试官面对措手不及的问题时毫无招架之力的一面,为面试者提供解气的情绪价值。
如果说Boss直聘广告虽然是吵的,但它有100种吵的方式。
今天涂鸦明天当你嘴替,但万变不离其宗:
第一就是“钞能力”,第二个就是“吵能力”。
Boss直聘将“钞能力”和“吵能力”结合打好营销的组合拳,这块算是被Boss直聘玩明白了。
哪怕你觉得缺乏美感,或者洗脑简单粗暴。
但必须承认,boss直聘这些年确实吵出了争议、吵出了流量。
毕竟营销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记住,让广告可以被置于公共讨论之中。
好比椰树的新丑风包装,还有五个博士冒犯女性,让人看一次就记住了。
所以或许在这些金主看来,冒犯受众不可怕,被骂也不可怕,没有砸起水花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