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艺】从名画看中国美术史之《踏歌图》

民生   2025-01-16 10:03   浙江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

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






作者:马远

创作年代:南宋

画作类型:设色画

材质:绢本

规格:纵192.5cm,横111cm

现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踏歌原是中国民间一种不拘程式的娱乐形式,即用足蹬踏节奏而作歌,宋时已经在百姓中流行开来。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踏歌这一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


画面上端有五言绝句:“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马远很可能是应诏根据此诗而创作。





该图景色中山石、林泉、楼阁、人物尽有,整个画幅近景、中景和远景相互衔接,层层铺设,由近及远,虚实相间,开阔了然。



近景中描绘一派田园风光,画面下部有两大巨石,田间阡陌中有六位农人(身份有争议)似在酒后边踏边唱,一位长者在中间,其余分别位于两边,神态相异。泉水涓涓,梅花绽放,垂柳依依,翠竹相映。



画幅的中景处是一片云烟,与山林相接。在树的掩映下,宫殿隐约显现,露出部分楼阁。



远景中奇峰突起,遥遥相见;上部留有大片天空,上有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附有小字“赐王都提举”。 





该画采用“一角式”布局,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左边奇峰巨石,显得分量有些重,所以作者在右边安排了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姿以及点景人物,从而以静待动,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在具体画法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几丛翠竹用双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审:王绍东

二审:郑志玥

三审:郑志玥


宁波市文化馆
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组织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和艺术作品参赛;组织、培训群众艺术团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与保护等。宁波市文化馆公开邮箱:nbwhg117@nbwhg.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