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医生】跨越山海医心援外,新岁序开同赴新程——来自我院援非医生孙熙罡、赵建勇的新年祝福

健康   2025-01-29 09:37   天津  

跨越山海医心援外,新岁序开同赴新程

——来自我院援非医生孙熙罡、赵建勇的新年祝福




瑞气呈祥,共迎新岁。我院孙熙罡、赵建勇作为天津市第31批援刚果(布)中国医疗队队员,肩负着祖国人民的期望和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工作者的重托,远离亲人和家乡,奔赴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当地民众带去了健康和希望,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展现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为中非友谊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目前他们已经开展医疗援助任务两个多月,值此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他们在万里之外与我们分享工作感悟并送上了新春祝福。

左:脑病针灸中心 孙熙罡  右:重症医学科 赵建勇)

脑病针灸中心 孙熙罡


时光荏苒,两个多月前,我心怀激动与忐忑,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和亲人的嘱托,跨越万里,抵达刚果(布)的布拉柴维尔。初到此地,自然景色宜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民风淳朴,当地居民热情友好,让人倍感温暖。然而,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也接踵而至,停水、停电、断网频繁发生,道路崎岖坑洼,颠簸难行。更糟糕的是,发电机、电闸、抽水泵等设备相继出现故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但如今,我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并且能够冷静应对,逐一解决这些困难。


我们所支援的中刚友好医院位于市郊,医疗条件简陋,药品匮乏,医疗设备陈旧,辅助检查手段单一。面对各种复杂的病例,我往往只能依靠病史询问和有限的检查手段,凭借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在这种条件下,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优势愈发凸显。四诊合参,我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积极开展毫针、电针、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这些疗法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减轻了病痛,改善了生活质量。许多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疼痛缓解,身体机能逐渐恢复,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真诚的感谢,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在当地的魅力和价值,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和尊重,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增进了中刚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努力克服语言障碍,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每当看到患者好转,我内心都充满了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信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医将在异国他乡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华严经》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刚果(布)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的内涵。面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始终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当地民众和华人、侨胞服务。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祖国争光、增进中非友谊的重任。在工作中,我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当地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改善刚果(布)的医疗卫生条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重症医学科 赵建勇


2024年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经过五个月的集中培训和考核我正式成为了第31批援刚果(布)中国医疗队的一员,带着对亲人的不舍,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在11月我乘机踏上了万里之外的非洲刚果(布)的首都:布拉柴维尔,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工作。初到驻地,生活条件的艰苦超出了我的想象。这里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网络信号时有时无,与外界的联系变得异常困难。但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并没有阻挡我投身援非医疗工作的决心,我迅速调整心态,努力适应这里的一切,因为我知道,前方的医疗战场才是真正的挑战。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中刚友好医院急诊科工作了2月余。生活上的不便,与急诊科里生死攸关的忙碌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由于医疗设备有限,我们无法像在国内那样迅速进行检查、化验及手术操作,只能依靠有限的药物治疗来争取时间。但由于这里的医疗资源紧张,药品短缺,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就地取材,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棘手的问题。疟疾在这里极为常见,但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许多患者病情迅速恶化。面对这样的患者,我深知病情的严重性,会立即组织团队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我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精心调整治疗方案,将许多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与疾病抗争的同时,我也在努力适应这里的医疗环境和文化差异。在与当地医护人员的交流中,我逐渐发现,他们使用的医疗设备虽然简陋,但对待患者却有着无比的耐心和热情。我开始尝试用简单的法语与患者沟通,用微笑和眼神传递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温暖。这趟援非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医疗援助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急诊内科医生,我肩负着拯救生命的重任,每一次成功的抢救都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虽然这里的生活条件艰苦,医疗工作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听到他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表达感谢,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非洲的患者们带来希望和健康。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为中非友谊的桥梁添砖加瓦,让急诊内科的光芒在这片土地上闪耀。





文稿整理/人事科

校对/陶爽

编辑/王玉杰 晏欣然(实习生)

责编/张艺卓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我院互联网医院平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承担社会责任,一切服务病人\x0d\x0a打造一流学科,培养卓越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