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话山药
冬季是“紧闭坚藏”,生机潜伏的季节,在饮食调养上,应以“藏”为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冬季进补”。今天,我们介绍一味具有补肾益肺,补脾养胃的药食同源中药——山药。
山药应用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即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珍馐美味,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被历代医家认可。山药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常食山药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历来有“中药小人参”的美誉。
山药名称由来
山药原名“藷藇”,最早见于《山海经》,古称薯蓣。因唐代宗名预(豫),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期,又因避宋英宗赵曙之讳,更名为山药。但据本草考证,山药作为药名出现在本草始见于侯宁极著《药谱》,该书成于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比宋英宗赵曙的在位年限(1064~1067年)要早一百多年。因此,有些学者不认可避讳之说。关于山药之名的释义,明王世懋《瓜菜疏》云:“薯蓣本山中野植……故名山药”;同朝人徐献忠著《吴兴掌故集》亦云:“山药,本名薯蓣,以山土所宜,故名山药。”
山药产地
山药主产于河南、河北等地,传统认为古属怀庆地区(今河南省焦作所辖沁阳、武陟、温县、博爱等县)所产山药最佳,是山药道地产区,故称“怀山药”。古代医家认为因河南怀庆府一带“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寒”,最适合山药生长,因此,此地生产的山药最为正宗。
淮山药和怀山药,一样吗?
有人认为“淮山药”和“怀山药”是一回事,其实不尽然。“淮山药”一般指江苏、安徽一带,古称淮阴地区出产的山药,而“怀山药”则指现今河南沁阳和焦作一带,古称怀庆府等地所产的山药。二者都能当山药入药,但“怀山药”是道地药材,“淮山药”不是道地药材。
菜市场卖的山药,有补益作用吗?
菜市场卖的有些山药,外观粗大,形状不规则(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圆有的扁),容易折断,外皮较薄也比较光滑,含粘液和水分都比较多,口感是脆的,这个是“菜山药”,这种菜山药生长期短,产量高,而且长的特别大,价格也相对便宜,一般以食用为主,不能作药用。
“怀山药”,因表面可见特有的暗红色“锈斑”,故又名“铁棍山药”。粗细均匀,头圆尾巴尖,“毛眼”大、毛须长,外皮颜色比普通山药更深,直径一般在1~2厘米,质地细腻紧实,入口“面而甜”,并有淡淡的麻味。
还有一种山药叫小白嘴山药,在河北衡水市安平县种植历史悠久。小白嘴山药和铁棍山药一样,都是药食两用的山药,其口感软糯甘甜,比铁棍山药更好吃,整体比较光滑、带有紫色斑点,具有肉质白如玉、皮肉好剥离等特点。
哪些人不宜多吃山药?
1.山药具养阴作用,可助长人体湿气,故有湿邪或积滞者不宜用。
2.虽然山药有降低血糖作用,但山药本身含淀粉量较高,过多食用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可一次过量食用山药。
3.山药含钾量较高,肾功能不全、钾代谢能力较差者,不宜吃太多。
山药现代研究
山药主含皂甙、黏液质、糖蛋白、甘露聚糖、尿囊素、山药素、胆碱、多巴胺、粗纤维、果胶、淀粉酶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药有调整胃肠功能、抗氧化及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山药食疗方
文稿/药学部
校对/运乃茹
编辑/王玉杰 晏欣然(实习生)
责编/张艺卓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我院互联网医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