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封神第一部》上映时,宏大且精妙的架构,从殷商宫廷的权谋斗争,到西岐大地的蓬勃生机,处处尽显东方文化底蕴。
精良的制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服化道细节满满,每一帧画面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再加上独特的东方美学,无论是气势恢宏的战场,还是神秘玄幻的法术,都让观众沉浸其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上古封神时代。
凭借这些亮点,它在国内豪取 26.82 亿票房,一跃成为国产神话电影的佼佼者,也让大家对《封神 2》翘首以盼。
然而,当《封神 2》千呼万唤始出来,等来的却是铺天盖地的差评。
究竟是如今观众的审美愈发严苛,还是影片自身存在难以回避的硬伤?
01
《封神第一部》的特效堪称惊艳,殷商大军攻城时,那尘土飞扬、金戈交击的震撼场景,士兵们的呐喊声仿佛就在耳边;
各种法术释放时的绚丽光影,元始天尊降临的仙雾弥漫,无不彰显着特效的强大魅力,也拉高了观众对后续作品的期待值。
但《封神 2》的特效却让人失望透顶。
尤其是殷郊的法相,一亮相就惨遭群嘲。
那色彩诡异的造型,毫无东方神话的庄重威严,反倒和 “蓝精灵”“阿凡达” 有几分相似,特效质感粗糙,身形像是飘浮在空中,毫无重量感和力量感。
原本应该是顶天立地、震撼人心的法相,却成了影片的一大败笔,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观众对影片特效大失所望,也成为《封神 2》被吐槽的重要原因。
剧情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而《封神 2》的剧情却杂乱无章,让人摸不着头脑。
姬发和邓婵玉的感情线发展得极为突兀。
第一部里两人几乎毫无交集,到了第二部却突然情愫暗生,没有任何情感铺垫,显得十分生硬,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影片的节奏把控也十分糟糕。
西岐与殷商的战略对峙,这本是紧张刺激、关乎天下大势的关键情节,却被匆匆带过,观众还没来得及感受紧张氛围,就已切换到下一场景。
相反,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对话和琐碎场景却占据大量时长,显得拖沓冗长,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观众很难沉浸在故事中,自然难以对影片产生好感。
02
成功的角色塑造能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而《封神 2》在这方面却差强人意。
姬发在第一部中是英勇果敢、一心追求正义的少年,为了真相不惜与父亲决裂,充满了热血与豪情。
可到了第二部,他变得优柔寡断,在面对重要抉择时,常常陷入纠结,甚至有些 “恋爱脑”,与第一部的人设大相径庭,让观众难以接受。
姜子牙作为封神故事的核心人物,本应是智慧与正义的化身,拥有超凡的能力和坚定的信念。
但在影片中,他法力平平,面对危机时常常束手无策,失去了应有的风采,人设严重崩塌。
这些角色的问题使得观众对他们失去兴趣和认同感,影片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
《封神演义》作为经典名著,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原著粉们期待电影能尊重原著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
但《封神 2》的改编却让他们愤怒不已。
原著中,殷郊性格鲜明,他的倒戈有着复杂的原因和深刻的背景,是其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但在电影中,殷郊的倒戈显得仓促又简单,缺乏合理的逻辑和情感铺垫。
商朝覆灭的原因也被大幅改动,与原著相差甚远。
这种过度改编破坏了原著的灵魂,让原著粉们深感失望和愤怒,自然对影片批评不断。
03
中国神话 IP 改编一直面临困境,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要融入现代元素迎合观众审美,还要避免过度改编引发原著粉不满。
在这方面,国外的成功案例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以《指环王》系列电影为例,电影团队在改编时,既尊重原著的中土世界设定和故事情节,又通过精湛的特效和出色的角色塑造,让古老故事重焕生机。
同时,深入挖掘人性、勇气、友谊等普世价值,使影片不仅有视觉震撼,更能引发思想共鸣。
反观《封神 2》,虽有丰富的神话素材,但在改编时未能平衡好传统与现代、忠实与创新的关系。
这提醒中国神话电影未来发展要更注重对原著的理解和尊重,也要结合现代电影技术和观众需求进行创新,打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神话电影。
04
真心希望导演乌尔善能慎重考虑《封神 3》的拍摄。
就目前《封神 2》呈现出的审美与创作能力来看,若还是维持现有水平,想要拍出一部广受赞誉的好电影,难度着实不小。
与其仓促推出下一部,不如给自己留出充裕的时间,摒弃趁热圈钱的短视想法,静下心来好好打磨作品。
毕竟,好的电影是需要时间沉淀与精心雕琢的。
同时,也希望某些演员,尤其是某某男艺人,要坚守底线,把心思多放在提升演技与打磨作品上,少搞一些花边新闻,专注于演艺事业本身,如此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看完记得关注@迷雪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