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堂分享
本学期,护理与健康学院助产专业课程组针对24助产班的同学们开设《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生死文化与生死教育是一个引导学生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他们的价值观、创造力的觉醒。课程由助产专业主任严璐璐、与专任教师欧阳辉玲老师讲授,以下是课堂的分享:
一
第一次课:唤醒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雅尔贝斯曾经在关于教育本质中提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提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对于生死文化与生死教育的课堂实践中,如何才能做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死亡文化引入
通过引导回顾学生在过往的生命中,发生在身边的死亡事件来唤醒学生对死亡的自我认识,开始理解何为死亡以及我们应当怎样面对他人和自己的死亡,课堂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与死都是自然生命的必经过程。例如:一只伴随了多年的小猫去世、从小养育自己的奶奶因病离开、在临床接触到刚出生的婴儿就突然窒息等等,通过回顾与分享,同学们获得对死亡应有的认识,消解关于死亡的困惑,通过死亡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不必避讳讨论死亡的话题,我们在课堂中虽讨论了生与死,明白正因为生命有死亡的终点,使得“生”变得更有意义。
苜蓿种子的成长历程
课堂采用多元化的课堂体验来感受不同生命的意义,在课程的第一次课课后,欧阳老师给同学们每人一小撮苜蓿种子,并指导他们如何给种植,经过一周的精心呵护,苜蓿种子长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示出生命的生机勃勃、生生不息。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种植种子的过程,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每天都为它换上新鲜的水,还给它晒太阳,听音乐。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用了一个特别可爱的瓶子,给它一个舒适的环境。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每天看着它长起来,可是为什么它还是比我舍友的长得慢一点?........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方法,养出了不同形态的苜蓿种子。哇,生命真是太奇妙了!
种植的过程分享
二
第二次课:灵魂
有趣的灵魂相聚在一起
死亡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关于生命价值的自我认识,那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灵魂有信仰的人?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这种教育旨在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在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从希望和爱中,深入自己的灵魂,明白对希望与爱的追求,是每个人应有的高级的精神价值,通过聆听绘本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花婆婆》、《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外婆住在香水村》等等,这些故事通常包含深刻的生命和爱的寓意。
同学们一起完成爱心碎片的拼凑
三
课堂成果及收获
通过看汶川地震的纪录片、医学纪录片《人世间》《生门》《哆基朴的天空》等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性和珍贵性,体验和感受生命中充满希望和爱的力量。而且这些力量,能让人排除万难,抵达希望终点,让学生明白,有灵魂的生命,比物质与享受更有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死亡时,希望和爱如何成为支撑他们的力量。那如何让课堂变得有灵魂?多样性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深度体验的课程选择来唤醒学生的潜能。更好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对苜蓿种子的种植,同学们有的收集了图片,有的制作成了视频,投稿到生命教育网,参与十万个生命教育礼赞的活动,并且成功收录到礼赞视频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苜蓿种子的成长历程吧。接下来,我们还会对每一次课做课堂的分享。
撰稿丨欧阳辉玲
图片/视频丨欧阳辉玲、严璐璐、24助产班同学
初复审丨曾银珠
终审丨黄珊珊
专业介绍
省高水平专业群龙头专业:护理专业
特色专业 : 助产专业
特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公众号 | 岭南护理与健康
抖音号 | 广东岭南护理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