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史翼讲座丨中国文明的山海适应性

文摘   2024-05-30 14:42   上海  

友社复旦大学史翼社将于5月31日晚19:00于光华楼西主楼2001会议室举办题为“中国文明的山海适应性”的讲座,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 


“古典学:中国与世界”

系列讲座

第二季

第四讲




— 讲座信息 —

讲座主题

中国文明的山海适应性


主讲人

徐坚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特聘教授、副院长


讲座时间

5月31日(周五)晚19:00


讲座地点

光华楼西主楼2001会议室


— 内容简介 —


新考古学认为,适应是人类历史的主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产生特定的生计模式和经济方式,构成人群结构和观念意识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文明的研究中,既往工作偏向以平地为预置地理范畴。因此,密集种植型农业、人口密度更高的市镇、广域王权国家、层级式官僚管理体制等特征被视为文明的常态,其他适应性则被当成异常、甚至落后的表现。


土司考古学提供了重要的反思机会,使我们认识到山地社会不是平地社会的自然延伸,山地国家也采取了与平地国家截然不同的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山地经济适应,而青铜时代,西南夷诸国呈现出山地社会适应。同样,在海上和近海社会,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也表现出海洋适应性特征。重新发现中国文明中的山海适应性和山海体系有助于更加真实地认识中国文明的多元特征。


— 主讲人简介 —


徐坚,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上海人类学会理事。研究领域包括考古学、博物馆学、物质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研究。全球考古学和全球艺术史、新博物馆学和开放博物馆运动发起人和代表性学者之一。曾主持大英图书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日本住友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和主持洛阳金村东周遗存、武陵山区山地社会、环北部湾地带海洋社会、比利时弗兰德斯战地遗存等国内外多项重大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以及山西青铜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常设展和特展策展。代表作包括《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和《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







      史翼社全年欢迎大家的加入,由于目前社团活动群人数已超200人,请各位入社同学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史翼小助手”微信并备注“史翼招新+年级+专业+姓名”,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处理,感谢大家配合!



讲座内容简介由徐坚老师提供

排版| 钟林燕

   海报| 吴易谦

FDU舆图社
舆山川万物,图天地经纬。欢迎对地理有兴趣的小伙伴们来到复旦舆图天地,我们将会推送社团活动的最新信息,以及关于地理严肃而有趣的一切。合作请联系:yutushe@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