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中游晋陕峡谷与小北干流段地处黄土高原,自然地貌壮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然而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造成了黄河中游流域范围内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制约着流域内经济建设与发展。
其中,陕西、山西两省范围内的黄河是黄河中游生态治理的重点、难点。黄河在此途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水土保持工作形势严峻;且黄河中游历史上多次改道,尤其小北干流段河道摆动幅度较大,治理困难;此外小北干流沿岸地区重工业企业和采砂场等数量较多,曾对黄河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长期以来,晋陕两省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与地方省市区联合印发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黄河生态环境治理进入攻坚战阶段。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方案》思想引领下,晋陕两省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开展生态文明发展与高质量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实践队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合影
继2023年暑期“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社会实践后,2024年7月8日至15日,以复旦大学舆图社为基础的十六名实践队员再访黄河。
点击阅读往期“黄河实践纪实”系列公众号文章
本次实践队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邹怡副教授的指导下,响应“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号召,以“大河安澜天下平”为题,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渭南市韩城市,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永济市等两省四地,深度调研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成就,如流域水土综合治理、沿黄文物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工业污染治理与绿色经济发展等。在实践过程中,队员注重切身体验,向当地干部、工人、居民、游客等充分了解具体情况,并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山西省运城市,分别与陕西、山西两省河务局深入座谈,力求以点带面、全方位考察黄河中游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学科背景与所见所思,积极提出建议与期待,为黄河中游沿岸县市提供借鉴参考,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此过程中,实践队通过文字、录音、摄影、航拍等手段充分记录实践所见所闻。“FDU舆图社”公众号将分五期推出黄河中游实践纪实系列文章,在实践队员亲身体验记录的文字与图片中,与你共同回顾这段令人难忘的记忆。
本篇是第一期《浪腾壶口,壮美宜川》,记录了7月8日的实践过程。
7月8日所涉主要地点 | 陕西省 · 延安市 · 宜川县
1、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陕西段)
2、壶口镇惠洛沟大桥周边植树造林区
(文:颜文渊)
7月8日,实践队员们齐聚陕西省宜川县,开启了本次黄河中游之行。
宜川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川塬相间,东隔黄河大北干流与山西吉县相望。宜川县城正处在西川河、大南川河谷交集处,两河在此汇为仕望河(县川河),蜿蜒东行至壶口镇县川口注入黄河。县川口上游不远处,便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最大黄色瀑布——黄河壶口瀑布。
队员们第一站到访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考察宜川县依托黄河的旅游开发情况。壶口瀑布位于秦晋大峡谷中段,是世界罕见的金黄色大瀑布、中国大江大河干流上唯一的大瀑布,亦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是以壶口瀑布为核心,集瀑布、峡谷、龙王辿、十里龙槽、孟门山、大禹庙、古渡口小镇、黄河大合唱实景演出、弧幕影院、九曲黄河漫游馆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冠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四大国家级荣誉称号。
上午,众人乘大巴车沿309国道溯黄而上,与黄河并肩而行。过了孟门山之后,眼前的黄河河道渐渐收窄,浊流也渐渐湍急起来,河两岸由峭壁逐渐变为平坦的漫滩,而河水被束缚在滩中央凹下去的深沟中:这就是“十里龙槽”。槽东西两侧,不时有跌落的水流汇入中流,形成一处处小瀑布。不少队员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黄河,随即被其雄伟壮丽的景观触动。
壶口十里龙槽的湍流
在黄河岸边矗立着《黄河大合唱》歌词雕塑——正是壶口瀑布之畔,衍生出这慷慨激昂的组曲《黄河大合唱》。1938年,在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浪潮中,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在壶口附近东渡黄河,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遂创作出《黄河大合唱》诗篇,再由爱国音乐家冼星海谱写成曲。
河边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队员们最终步行抵达了壶口主瀑。滔滔黄河水流经秦晋峡谷宜川段,从千米河床骤然涌向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如水壶口,“壶口”因而得名。正值七月丰水期,黄河水流倾泻,浪花飞溅,雾气上涌,涛声如雷,蔚为壮观。壶口瀑布波涛汹涌激荡民族之音、勇往直前彰显中华气节,因此被国人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当之无愧。
壶口瀑布白沫直泻,涛声如雷
本次黄河中游实践考察壶口瀑布,恰逢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开工。据央视报道,7月9日,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工程坝址举行,标志着这项黄河干流关键控制性工程已进入建设阶段。建设中的古贤水利枢纽位于山西吉县、陕西宜川县交界处,工程坝址位于壶口瀑布上游10.1公里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任务以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并为下游补水和增加河道外用水创造条件,建成后可与小浪底工程联合运用。
虽然古贤水利枢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保障,但其建成后对壶口瀑布的影响也同样难以忽视。2023年,生态环境部在《关于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 [2023] 84号)中指出,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拦沙和水沙调控将对壶口瀑布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产生影响,很可能导致壶口瀑布规模、形态、颜色等与天然状态相比发生较大改变,呈现景观单一化且以清水瀑布为主,冬季冰瀑景观出现概率将大幅降低”。队员们今日所见的盛况,在将来可能难以再现。
7月9日晚《新闻联播》所报道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
在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博物馆,实践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壶口的地质情况。壶口作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坐拥不对称河谷、谷中谷、侧蚀凹槽、侧蚀洞穴、侵蚀梯状谷坡、河床构造节理网、水蚀涡穴、漏斗、冲蚀凹槽和波痕、冰河地貌等地貌和地质现象。例如在瀑布边石质台地上,实践队注意到地面大大小小的圆形坑,好奇于其形成过程,而博物馆展板给出了答案——这引人注目的坑穴被称为“水蚀涡穴”,是漩涡状水流携沙不断研磨侵蚀所致。
壶口瀑布景区所见水蚀涡穴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博物馆内科普展板
实践队员在壶口瀑布景区合影
下午,队员们从壶口瀑布继续向上游进发,考察惠洛沟大桥附近的水土保护,途中惊喜地偶遇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王辿遗址。龙王辿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遗址之一,距今约2.6-2.1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该遗址第一发掘地点位于龙王辿村北惠洛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台地上,总面积约为3.27公顷。2005-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队,先后进行了7次发掘,发现3万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和多处与人类生活加工相关的遗迹,同时在周边还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时期遗址。2013年3月5日,龙王辿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阅规划可知,宜川县在此地规划有龙王辿遗址公园、遗址保护研究中心等项目,然而队员们观摩时,遗址仍是公路边被围栏围住的一大片荒地,只立着两块文保碑与两座告示栏,尚有很大开发前景。
队员们考察龙王辿遗址
在惠洛沟大桥及附近的观景步道上,黄河两岸的景致可以尽收眼底。实践队观察到,陕西一侧的山梁、沟壑少有黄土裸露,大部分地表被葱绿的植被(主要为侧柏)覆盖。查阅新闻得知,这里有支付宝“蚂蚁森林”栽下的“保护黄河幸福林”与中盐集团栽下的“生态青年林”等植树造林项目,它们在涵养水土的同时,可防止岸边丘壑泥沙俱下,缓解黄河河道淤积;壶口景区和宜川县的整体形象也因此提升。
队员们登上步道,考察惠洛沟大桥附近的水土保护情况
惠洛沟大桥附近山坡景观
实践队于山坡上所见侧柏,应属于“蚂蚁森林”栽下的“保护黄河幸福林”。侧柏的生命力强,耐旱性好,且根系发达,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常见作物。
在惠洛沟大桥远处,实践队见到中盐集团保护黄河生态青年林
近年来,陕西省积极协调绿委成员单位,对接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开展植树造林、国土增绿活动。宜川县积极跟进,计划2024年完成各类营造林10万亩以上,借助黄河“几字湾”攻坚战的政策东风,将宜川县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2024年3-5月,中盐集团已为“保护黄河生态青年林”人工造林项目投入40万元,于宜川县壶口镇新造侧柏林50亩,项目业已竣工验收。此外根据规划,2024至2026年,蚂蚁森林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将继续在宜川县壶口镇、云岩镇等地开展植被恢复项目,计划投入1395万元,完成整地并栽植连翘3000000株,同时落实完成幼林抚育与管理、作业区补植和宣传设施建设等责任。
实践队航拍所见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植树造林成果
实践队航拍所见黄河大北干流,右侧(陕西省)森林覆盖率明显较左侧(山西省)更高。河道远处为壶口瀑布景区
实践队在惠洛沟大桥周边植树造林区合影
下期,记录实践队7月9-10日在韩城市所见所闻
敬请关注黄河中游实践纪实后续更新
文字 | 颜文渊
图片 | 黄河中游实践队队员
制作 | 梁孜鑫
欢迎点击阅读系列舆图好文~
迎新 | 复旦交通指南(2023)
(2024最新版即将推出!)
复旦夜间交通指南(邯郸校区)
(枫林校区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