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也不想光玩手机
高彤鼎
前几年暑假时去英国研学,在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校园里,看到一批又一批游学队伍络绎不绝。长着各种肤色、各种面孔、讲着各种语言的老师和学生,带着憧憬和向往,徜徉于一砖一石都浸透着学术气息的千年古校之中。许多年长者如我等也欣然前来,一睹牛剑风采,释解名校情结。
各国的带队老师大都相似,跟班学生却大不相同。在各种活动场所,中外孩子差别立显。中国孩子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在老师讲解时有些孩子仍在摆弄手机。当然,我所在的行知研学团队,因为老师对孩子的手机有严格的管理,孩子们只能用拍照和编辑当天的游记,一旦发现孩子们玩手机,老师就会没收。但外国孩子都是自己管理手机,他们往往手拿一个本子,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做着记录。
我曾问过一些孩子,你们真的愿意成为手机的俘虏吗?这些孩子都说:“我也不愿意光玩手机,但不玩手机还能干什么呢?”其实孩子们也为自己沉迷于手机而苦恼,他们也尝试过摆脱手机的控制,但现实却一次次地把他们拉回到手机跟前。上课没啥意思,考不出好成绩还要挨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被允许,也没有机会;想跟父母说说心里话,又得不到他们的理解;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嗨皮”,又常常凑不起人来。
相比之下,手机对孩子来说更为友好,手机不会黑着脸斥责孩子,不会严苛地要求孩子。手机里有永远刷不完的短视频,如果你觉得一分钟的太长,人家能温馨地推送十几秒钟的;看够了某种系列的,人家会及时推荐另一种系列;聊天室里能见到天南地北形形色色的人,甚至能碰上外国人,语言不通没关系,人家可以提供即时翻译;聊天的内容或主题也可选择,可以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没有标准答案的限制;如果玩游戏过不了关,屏幕上会出现“别灰心”“继续努力”“再试一次”“加油”等鼓励性的话语,还会告诉你闯关的诀窍。
- The End -
点个【在看】,【分享】文章给更多人,愿我们都懂得教育,并善用教育,我们的孩子定能够成为温暖而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