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学习心理学是为了调适自己
高彤鼎
再次走进心理滋养工作坊,认识了一些新的同修,大家很自然地聊起学习的目的。有的说看到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想学点相关知识技能帮助他人;有的说自家孩子厌学了,想从工作坊里寻求对策;有的说马上就要当祖母了,过去不懂心理学,教育儿女不太成功,不能再耽误孙辈……有同修问我为什么来学习,我说是为了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当下的状态、处理事情的方式都跟他过往的经历、积累的经验以及当时的体验有关。愉快的经历可资回味,能给当下的生活添加幸福的佐料,为今后的生活提供激励和动力。痛苦的经历也会被激发,给当下的生活蒙上阴影,成为生活中的陷阱和羁绊。所以心理学家都主张减轻生命早期创伤性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一岁之前曾被数个保姆照料,后来爷爷去看我,对保姆的照料很不满意,果断地把我带走,我从此跟爷爷生活了七八年,然后回到父母身边上学。频繁更换照看者,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是个创伤,孩子找不到安全感,而且会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对周围的人也缺乏信任。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受到的刺激较多,会变得比较敏感,脑子里思考的事情会多一些,会表现得比较“老成”。
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戒备心强,都使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度裹足不前,所以我经历了漫长的心理修复,直到现在,有些问题仍未得到处理,修复还在路上。
跟随心理导师,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觉悟,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二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得到治疗,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三是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开发自己的潜能,走上自愈之路。
孩子的出生,对父母而言是极好的成长机会。我女儿现在发展得很好,正在踏踏实实地做她喜欢的学术研究。回想起来,我对她的“管理”和“教育”并不多,相反,她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我是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我参加过很多心理学课程和工作坊,但从未想过用学到的知识来“对付”女儿,要“对付”的只有我自己。
学会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人,但前提是自己具有了足够的能量,能够轻松地为他人赋能。
有位年轻人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他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当有人超车的时候,他都会有一股怒火升腾。
我引导他回忆过去的经历,他说有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一直下滑,排名在后的同学纷纷超过了他,他没少挨父母的责骂。挨骂的滋味当然不好受。
我说有可能是过去的经历导致了今天的结果,每当有人超过了你,你就会想起父母的责骂,怒气由此而生。然后我和他一起大声喊出下面几句话:“我允许别人超过我!我爸爸允许我被别人超过!我妈妈允许我被别人超过!”
喊叫几遍之后,我问年轻人感觉如何。他说一下子感觉通透了。
我说我也感觉很通透。我小时候被父母约束很多,但我现在允许我做我自己。“大路朝天,一人半边。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父母不必约束子女,我们也不必约束别人,有人想开快车,那是人家的自由嘛。
所以,学习心理学首先是为了调适自己,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推而广之,我们从事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然后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 The End -
点个【在看】,【分享】文章给更多人,愿我们都懂得教育,并善用教育,我们的孩子定能够成为温暖而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