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獎-鄒丹娜,字子赤,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生於廣東韶關,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班在讀,習詩八年餘,歷於華南師大、中山大學、東吳大學問學。曾受中華大學生研究生詩詞大賽、短詩大賽及⎾海嶽杯⏌、⎾蒹葭杯⏌等詩詞賽事獎掖。
客居臺北雜感四首
謁殷海光故居
臺北詩歌節聽日治時期詩詞朗誦出門見抗戰勝利光復紀念碑發幽光於暗夜有感
暮登劍潭山至老地方觀機平臺賞城市夜景
將離臺北贈別友人
評審獎-羅偉,現居上海。大陸詩詞聯文賦比賽獲奬數百次,作品散見於《中華詩詞》、《中華辭賦》、《詩潮》、 《當代詩詞》、《星星》等雜誌。
優等獎-小發,本名李正發,一九七一年生,臺灣雲林人,現為視障按摩師,服務於臺灣盲人重建院附設舒壓小棧。
草山春行四首
其一
三月陽明曳杖行, 花香蝶影鳥嚶鳴。人間到處皆春色,難得閒心細品評。
其二
入眼繁華誰與同,漫天櫻雪舞流風。卻知幽谷無人處,別有山花自在紅。
其三
巖頂風情知幾重,閑雲意態最從容。高低境遇心安住,所立皆為第一峰。
其四
罷看春光望北城,高亭坐對暮雲平。紅塵走馬應何似,風起花飛又一程。
槑評:小發老師的詩一向平平無奇,無甚可評。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這組詩雖然寫得極平庸,但依舊具備構成「組詩」的各項條件。日後還想要繼續投稿台灣詩詞比賽的詩人朋友們可以參考。然後,我還想把去年看到小發老師獲獎作品時候寫下的一些思考再複製過來:
「這組詩的優點就是流暢。但倘若我們更進一步追問,所謂的『曉暢無瑕』是從何而來?其中有多大部分是來自於語言的『尋常』呢?別人都這樣說,我也這樣說,不就是流暢嗎;古人說的對,我也來重複一遍,不就是無瑕嗎。既然文無第一,那麼古典詩的評選是追求最獨特,還是追求最平庸呢?我沒有答案。」
當然今年我依然沒有答案。
北城旅懷
征程捷運計生涯,盡處斜陽不是家。點檢離人心上血,都城一片杜鵑花。
每向中和望大安,客心分付與春寒。人間莫道朱顏好,洗盡輕狂是險難。
槑評:「中和望大安」,這招往屆比賽中絹文就用過,可謂屢試不爽。
京華燈火不關身,寂寞青衫萬里人。只有多情殘夜雨,殷勤為我洗風塵。
九曲前途初霽雨,北來身世委蓬蒿。儒冠不及枝頭鳥,早占春風衣錦袍。
槑評:在這組詩裏,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手段,絹文也因此在近幾年的台灣詩賽中無往不利。不過還是建議以後可以在主題選擇上做些改變。我記得大春老師曾說他在寫小說的時候,往往是一部作品獲獎後,就再也不會觸碰相同的主題了。創作者理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