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防御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堑壕战原则仍具重要意义的情况下,对指挥与控制节点的防护至关重要。在制定静态指挥控制节点的有效防护策略时,平衡资源限制、战术考量、通信与信息技术系统以及作战需求至关重要。不存在单一的解决方案,相反,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作战环境以及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可获取性,灵活调整应对方法。
指挥与控制节点在日益动态和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是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要素。它们在物理和要素上对协调军事行动至关重要,因此成为作战对手的主要攻击目标。本文源自 2024 年澳大利亚陆军“野狗狂怒”和“鹤舞”演习期间部队开设地下指挥所的经验教训。尽管小规模、高机动性能够提高指挥与控制节点的生存能力和灵活性,但实际作战中往往会要求部队占据静态防御阵地。俄乌冲突进一步表明,堑壕战战术依旧具有持久的重要性。在战争中,部队需要占据防御阵地,士兵不得不从装甲车辆上下来,逐个清理敌方的防御工事、战壕和掩体。这凸显了建立能够承受长期交战并保持作战效能的安全静态阵地的至关重要性。部队建造一个地下指挥所时,需要全面考虑战术定位、功能布局、顶部防护以及实施欺骗四个主要因素。指挥所的选址对于确保指挥与控制节点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将地下指挥所设置在向敌斜面上,能提高视野和态势感知能力,对于需要直接监督作战行动的营以下指挥所而言较为理想,但代价是增加了遭受敌方火力攻击的风险。相反,将其设置在反斜面上则优先考虑隐蔽性,降低被敌方发现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减少直瞄火力威胁,适合诸如战斗群或旅级等更高级别的指挥所,以避免被探测到。地面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挖掘难度会影响施工时长,施工活动可能因此暴露在敌人面前,进而降低该阵地自身的生存能力。理想情况下,可利用现有地下结构,加以改造后用作指挥所。通信范围、预期威胁的有效射程,以及作战需求与风险之间的平衡等因素,都影响着这些选址决策。这凸显了为地下指挥控制节点量身定制选址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特别是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投入。
(a) 施工第 5 天, (b) 准备回填
指挥所的功能布局直接影响内部人员的生存能力。例如,旅级指挥所可设有服务器机房、宿舍、作战室、行政区域和弹药库。这些区域必须经过精心布局,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同时维持作战效率。例如,将关键区域(如联合行动室和服务器机房)尽量分散布置,或者增加走廊的转弯数量,这样虽能增加敌方瞄准的难度,提高生存能力,但会延长建设时间(这反过来又增加了易受攻击的风险),并降低作战效率。在这方面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功能布局的设计考量必须与指挥所的用途相契合,以平衡作战效率和生存能力。下图展示了这些平衡因素之间的关系。关键的是,这体现了 “次优区” 的概念,在该区域内,额外的复杂性会增加构建时间,却无法在生存能力方面带来任何实际益处。例如,如果一个指挥所的顶部防护厚度超过了应对中口径火炮的要求,但仍不足以抵御大口径火炮或火箭弹的攻击,那么它就处于这个次优区。在这个例子中,增加的顶部防护会增加构建时间,但却没有带来任何额外的实际好处。同样地,假设一个指挥所是用足以抵御最大口径火力攻击的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但敌人仅装备了轻型或中型火力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提供了超强的防护,但额外的努力却没有多少实际益处,这表明构建工作的资源分配并不理想。注: “次优区”是一个在各种规划、设计、资源分配等情境中使用的概念。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系统或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区域或状态,其表现虽不是完全糟糕或不可用,但也没有达到最优水平,处于一种相对较次的优化状态。在这个区域内,一些操作或投入虽然会带来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的效益、效率、性能等角度来看,并不是最理想的,存在着资源浪费、效果不佳等问题。就像文本中提到的指挥所建设的例子,如果顶部防护厚度超过了应对中口径火炮的要求,但仍不足以抵御大口径火炮或火箭弹攻击,或者用能抵御最大口径火力的钢筋混凝土建造指挥所,而敌人只有轻型或中型火力,这两种情况都使得指挥所处于 “次优区”。即增加的建设成本和时间没有带来与之相匹配的实际生存能力提升,资源投入没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在防御作战中,“顶部防护” 这一术语经常被使用,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被误解。根据澳大利亚陆军作战理论,顶部防护主要用于抵御 “炮弹破片”,500毫米厚的土层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合理防护。为抵御直接命中,顶部防护必须构建功能层,根据材料可用性以及预期威胁类型(直接命中的粉碎效应、破片、爆炸超压),这些功能层包括多层未压实的泥土、骨料和木材。尽管作战理论中并未明确 “合理防护” 的具体含义,但500毫米厚的土层或许能保护内部人员免受破片和碎片伤害。功能层可以通过空隙吸收压力,从而提高对爆炸超压的防护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功能层的设计需要专业工程兵来评估穿透深度、所需覆盖材料以及支撑结构的结构完整性。在顶部防护设计和支撑结构中,平衡作战风险、时间和资源至关重要。必须认识到,没有哪种顶部防护能够抵御所有武器系统,因此,诸如欺骗、伪装和隐蔽等额外措施仍然至关重要。最终,指挥官在评估部队面临的风险时,必须了解顶部防护的水平及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以便确定最适宜的被动部队防护措施和部队态势。以沙袋射击点作为顶部防护
当前,敌方能够轻易识别建筑方法、使用的材料、布局以及其他关键情报,从而使用合适的武器系统实现直接命中。像地下指挥所这样的大规模指挥与控制节点,几乎不可能完全隐蔽起来。那该怎么办呢?要么接受这一事实,要么进行部分隐蔽,并就该设施的用途对敌方实施欺骗。一旦建筑完工,应立即重新布置新鲜植被,并尽量减少光线暴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欺骗:同时开展施工活动,在假位置故意暴露建筑材料 / 机械;将通风口和通信管道设置在偏离实际位置的地方,以误导敌方。在投入使用后,还可以借助其他被动措施来辅助欺骗,比如将天线和卫星设备设置在远离指挥所的地方,减少停放在指挥所附近的车辆。多种欺骗措施综合起来,就足以干扰敌方的决策。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会员申请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