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跌宕升级,大国博弈日趋加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事强国持续强化战略谋划布局与作战概念牵引,高度重视商业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架构、系统装备技术的数字现代化转型,同时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等前沿技术在装备建设中的运用,不断推动网信赋能下的装备体系战建结合、跨域协同能力。
中国电科战略情报团队梳理总结了世界军事电子领域整体,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与网络、定位导航授时、网络安全、电子对抗、电子基础、无人智能、计算与服务、量子等11个分领域年度十大进展,本篇为该系列第1篇:《世界军事电子领域2024年度十大进展—综合篇》。
1
6月,美国防部发布《支点:国防部信息技术推进战略》,这是继2019年《数字现代化战略》后美国防部的第二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聚焦用户需求和体验,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产品和数据的互操作性和耐用性。该战略还提出了实现此目标的四项关键举措,包括提升联合作战信息能力、推进信息网络与计算现代化、优化信息技术治理、培养一流的人才队伍。该战略作为《数字现代化战略》的继承与延续,在秉承美军以信息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现代化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将以往按照功能域进行分割的条块式规划架构,改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跨功能域设计架构,将对美军强化数字化转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2月,美国防部宣布,联盟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可通过集成现有系统和新型软件、智能数据服务,初步解决不同作战域与武器平台的“数据孤岛”问题。“数据孤岛”问题是当前联盟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2024年,美国防部、陆军分别发布《数据网格参考架构》2.6版草案和《统一数据架构》1.0版,强调发展“数据网格”,实现数据互联组网和通用共享。国防部还启动了“政府所有开放数据和应用互操作存储库”“先进分析”平台升级等项目,并在“全球信息优势实验”中测试了“数据集成层”能力,旨在推动统一数据环境建设,实现跨军种、跨域无缝数据共享,提升数据利用效率,解决数据资源构建与利用上各自为战、效率低下的问题。
3
8月,美军在“猩红飞龙”演习中成功验证了“专家智能系统”(MSS)在1分钟内完成目标识别定位、引导火力实施精准远程打击的能力,较2020年的743分钟有大幅提升。该系统是美军重点人工智能军事化项目“专家工程”的主要成果,以帕兰蒂尔公司“高潭”人工智能平台为基础,采用开放式架构,运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融合卫星图像、信号情报等多种数据源,实现了智能化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运动跟踪、模式识别与预测等,为作战人员提供近实时分析结果,加速决策与作战行动。美军正向各作战司令部推广部署“专家智能系统”,并计划将其与“专家工程”项目其他成果融合集成,推动美军战场情报处理系统代际升级和智能生态构建。
4
2月,由西班牙英德拉公司牵头,11个国家参与的欧洲未来战斗机载“皇冠”雷达结束为期32个月的开发工作。该项目于2021年启动,旨在为下一代战斗机研制基于宽带共孔径、数字阵列的侦干通一体、轻量紧凑、低成本机载综合多功能雷达。项目基于超宽带有源相控阵天线,成功研制出2~18GHz技术样机,并在暗室环境下进行了验证,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未来频段将进一步扩展到40GHz。“皇冠”雷达基于可扩展、模块化、通用架构,集探测、干扰、侦察、通信等功能于一体,可灵活装载于有人机、无人机、车辆及舰船等平台,将推动欧洲各类作战平台向多功能一体化方向演进,提升作战效能。
5
1月,美国SpaceX公司发射6颗具有手机直连功能的“星链”V2.0迷你型卫星,随后又发射多批同类卫星;4月,美国Lynk Global公司宣布与美国防信息系统局签署首个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合同,为美国防部、国土安全局等联邦政府机构提供手机直连卫星服务;6月,美太空军太空作战分析中心表示,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是未来窄带通信体系架构的重要候选技术之一,可用于增强或者取代美军现有窄带卫星通信系统,如“移动用户目标系统”。手机直连卫星技术趋于成熟,有望打破军事应用中的地理空间限制,在降低作战人员通信设备体积、重量、功耗、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战术部队战场通信能力。
6
6月,美空军第350频谱战联队指挥官乔什·科斯洛夫上校表示,美空军已“非常接近”实现3小时内更新机载电子战系统战场威胁任务数据的目标,第350频谱战联队负责的大部分电子战系统已具备此能力,相比此前的3个月有了大幅提升。第350频谱战联队在2021年成立之初就提出,要在首次发现新威胁3小时内,完成远程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对策生成及更新数据回传至全球美军及盟军部队的行动。该目标的达成标志着美军已在认知电子战算法、数据工程、高性能机上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进步,将显著提升美空军对战场威胁的快速响应与反制能力,助力其在未来作战中夺取电磁频谱优势。
7
3月,美国防部发布《国防工业基础网络安全战略》,强调加强美国防部与美国防工业基础(DIB)相关部门合作,进一步统筹协调资源,确保2024至2027财年美国防工业基础免遭恶意网络攻击,增强其网络安全和弹性。该战略提出了四大核心目标,包括强化国防工业基础网络安全治理架构、增强国防工业基础网络安全态势、在竞争环境中保持国防工业基础网络关键功能的弹性、改善国防部与国防工业基础相关部门的网络安全合作。该战略旨在建立安全弹性且技术先进的国防信息生态环境,提高国防工业综合体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确保美国的作战优势。
8
3月,美白宫发布《国家微电子研究战略》,旨在通过加快未来微电子技术研究、建设并充分利用微电子基础设施、培养和稳定人才队伍、加快成果转化等,确保美在未来微电子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7月,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与德克萨斯大学宣布建立为期五年、价值14亿美元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美国首个先进微电子制造中心;2024年,根据《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授予多家公司超300亿美元投资,以支持半导体技术研发和产业本土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美国将未来微电子技术发展方向逐步聚焦到单片三维异质集成这一革命性制造方式,并将其作为未来微电子创新的核心技术路径。该方法可将现有制程水平的、由不同材料、不同平台、不同工艺生产的芯片进行立体组合,通过大幅缩短互连间距,获得更先进的性能。
9
2月,美国防部表示“复制器”计划后续迭代将以软件为重点,着重研发可连接多传感器和无人机所需的软件,使所有无人平台能在协同作战中发挥最大能力;9月,美国防部批准“复制器2.0”计划,重点发展基于现有电子战手段和动能武器的反小型无人机能力;11月,美国防部宣布“复制器”计划第一阶段第二批次将采购软件赋能器,尽早实现大规模或超大规模无人集群作战能力。该计划的迭代推进,标志着美军在无人系统作战领域的理念革新,从重视发展规模和数量转向更加重视协同和质量,意在通过软件赋能进一步强化无人作战平台的实战效能。此外,美军加速推进反小型无人机能力研发,也将对未来无人作战产生深远影响,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10
12月,谷歌公司发布105量子比特的新型量子芯片“柳木”(Willow)。该芯片采用了可调耦合器的架构以实现两个量子比特的链接,其创新性体现在达成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条优化,提升了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性能和计算精度。该芯片实现了两项重大突破,一是在增加量子比特数量的同时指数级降低了错误率,突破了量子纠错阈值,解决了近30年量子纠错领域的关键难题;二是可在5分钟内完成此前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前沿”需10²⁵年才能完成的标准基准计算。该芯片展示了超导量子芯片设计制造、微波测控、实时解码分析调控等核心关键技术能力,在量子计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迈向通用量子计算机以及量子计算实用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本文来源:电科防务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会员申请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
欢迎关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媒体矩阵
CICC官方抖音
CICC头条号
CICC微博号
CICC官方网站
CICC官方微信公众号
《指挥与控制学报》官网
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官网
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官网
全国兵棋推演大赛
全国空中智能博弈大赛
搜狐号
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