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跌宕升级,大国博弈日趋加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事强国持续强化战略谋划布局与作战概念牵引,高度重视商业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架构、系统装备技术的数字现代化转型,同时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等前沿技术在装备建设中的运用,不断推动网信赋能下的装备体系战建结合、跨域协同能力。
中国电科战略情报团队梳理总结了世界军事电子领域整体,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与网络、定位导航授时、网络安全、电子对抗、电子基础、无人智能、计算与服务、量子等11个分领域年度十大进展。本篇为该系列第3篇:《世界军事电子领域2024年度十大进展—情报侦察篇》。
1
5月,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首份《情报界信息环境愿景:信息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参考了情报界100多名重要技术人员的建议,确定了未来5年美情报界需要重点投资的5项重点领域任务和19项关键措施,是其未来几年在数字基础、网络安全、云环境、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技术领域进行技术转型和能力提升的指导性文件。该路线图能够为所有情报界成员提供实操指导,加速路线图落地实施,全面提升情报能力,助力美保持战略竞争优势、维护国家利益。
2
2024年,美国从战略层面和系统层面积极推进开源情报建设。在战略层面,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和中央情报局于3月发布《情报界开源情报战略2024-2026》,明确指出开源情报是所有情报门类中的第一选择,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开源情报的巨大价值,包括四个战略重点领域:协调开源数据获取并扩大共享、构建集成的开源收集管理范式、推动开源情报创新以交付新能力、发展下一代开源情报技术和人才队伍。在系统层面,美国防情报局于6月宣布即将上线“主要开源任务管理集成网络”系统,该系统为美国情报界及“五眼联盟”提供初步的开源情报任务分配、搜集、处理、利用、分发服务,其作为美军事情报系统开源情报搜集与分发的统一架构,将促进“五眼联盟”开源情报能力的首次全面融合。
3
8月,美军在“猩红飞龙”演习中成功验证了“专家智能系统”(MSS)在1分钟内完成目标识别定位、引导火力实施精准远程打击的能力,较2020年的743分钟有大幅提升。该系统是美军重点人工智能军事化项目“专家工程”的主要成果,以帕兰蒂尔公司“高潭”人工智能平台为基础,采用开放式架构,运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融合卫星图像、信号情报等多种数据源,实现了智能化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运动跟踪、模式识别与预测等,为作战人员提供近实时分析结果,加速决策与作战行动。美军正向各作战司令部推广部署“专家智能系统”,并计划将其与“专家工程”项目其他成果融合集成,推动美军战场情报处理系统代际升级和智能生态构建。
4
3月,在美陆军协会举办的全球力量研讨会上,美陆军发布了《统一数据参考架构》1.0版本。该文件提出一种新的数据架构方案,旨在解决当前陆军数据架构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问题。该文件强调陆军必须从当前以网络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的架构过渡到以数据为中心的架构,以更快地按需向决策者提供数据,促进作战任务的高效执行。该架构引入了数据网格原则,将简化任务伙伴之间的数据共享,并支持更高速度和更大规模的数据驱动决策。美陆军将此架构定义为一种指导性框架,旨在通过标准化和分散化的方式提升数据治理效率,并强化陆军与其他军种、联盟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共享能力。该文件的推出不仅将简化陆军数据架构,更将增强数据治理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解决不同系统和项目之间数据管理的挑战,为联合作战中的信息无缝对接树立了新标杆。
5
5月,美国家侦察局开始实施“星盾”低轨侦察卫星发射计划,截至12月底,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先后分6批发射了100多颗“星盾”低轨侦察卫星。这些发射计划表明2021年双方签署的价值18亿美元的合同成功落地。根据合同,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建设一个由上百颗侦察卫星组成的侦察网络,预计可使美国家侦察局的情报搜集能力增加10倍。美军基于“星链”构建了更加强大的“星盾”国防专用星座,配备光学传感器或合成孔径雷达执行地面探测和侦察任务,利用低轨卫星星座的数量优势,通过接力侦察可实现对地面动目标的实时跟踪。
6
1月,德国国防部防御技术年度报告披露一种名为Sabbia 2.0新型无源雷达系统的测试细节。报告称,该系统利用“星链”卫星星座信号对目标进行跟踪和成像,可能代表了一种创新的侦察监视技术方法。该无源雷达由弗朗霍夫高频物理与雷达技术研究所研制,利用高增益天线跟踪“星链”卫星并复制其信号,用监视天线指向观测区域,接收来自目标的回波。由于“星链”是由3000多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能从各个方向照射目标,可提供理想的辐射环境。此外,该系统的设计便于在舰船等移动平台上部署,在不影响其隐蔽性的情况下提供了作战灵活性。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可能包括将“星链”信号与来自地球同步轨道电视广播卫星的信号进行整合,从而有可能开发出能够进行连续雷达成像的原型机。
7
7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与亚马逊云科技公司共同开发名为“绝密情报云”的项目。澳大利亚计划在未来12年内向该项目投入20亿澳元(约13亿美元),为澳大利亚国防和国家情报部门建设一个安全的存储环境,以处理绝密信息。“绝密情报云”还将提升澳大利亚在高速、大规模数据共享及分析方面的能力,并加强与合作伙伴的互操作性,未来将显著改变澳大利亚与美国、英国情报机构之间的合作方式。10月,五眼情报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国防部情报信息系统全球会议上表示,希望建立一个绝密云环境,使五个国家能够无缝地共享数据,实现信息技术互操作性。通过构建这个可互操作绝密云环境,并对数据进行标记,整个五眼联盟和情报界的“细粒度标记数据”都能够储存到云端,有助于五眼联盟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8
9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新型“电子扫描多功能可重构集成传感器”完成了首次飞行测试。该传感器被定义为超宽带传感器,其核心是全数字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采用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军用自适应相控天线阵的相关技术以及现在通用的开放式架构标准,基于通用构建块和软件容器化设计,不仅可同时执行雷达、电子战和通信系统的功能,还能实现快速经济高效制造。该传感器的架构易于扩展和重新配置,可广泛应用于包括小型无人机在内的各种平台和领域,对未来构建分布式感知网具有重要意义。
9
2月,美军新型无人机XQ-67A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灰山机场成功首飞。XQ-67A是美空军研究实验室“机外传感站”计划的关键成果,该无人机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概念,强调可扩展性、模块化与低成本,具有隐身性能,可作为分布式传感器网络节点协助有人平台,在强对抗的高风险环境下探测、跟踪和应对威胁。XQ-67A配备信号情报系统以及红外和光电传感器,可在前出飞行时与盟军有人机传递有关敌方活动和位置的数据。XQ-67A的首次飞行,标志着美空军朝着由先进无人系统主导的分布式空战愿景迈出了重要一步。
10
9月,在美陆军举行的“先锋24”演习中,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深度感知和目标定位”系统成功展示了将商用飞机平台转变为飞行情报中心,高效处理来自卫星和无人机实时情报的能力。在演习中,“深度感知和目标定位”系统与搭载“高精度检测和利用系统”的美陆军新型电子侦察机协同工作,为情监侦和目标瞄准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深度感知和目标定位”系统可作为空中边缘情报中心,快速部署至作战区域,通过汇聚和处理来自卫星、无人机、地面和海上传感器实时数据,按需生产态势与目标情报,为地面作战指挥和战术行动提供高质量、高时效的战场边缘情报保障。“深度感知和目标定位”系统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2022年向美陆军交付的“战术目标瞄准访问节点”天基预原型系统为基础,其统一研发基座和敏捷研发模式,是支撑快速形成能力的关键要素。
本文来源:电科防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会员申请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
欢迎关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媒体矩阵
CICC官方抖音
CICC头条号
CICC微博号
CICC官方网站
CICC官方微信公众号
《指挥与控制学报》官网
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官网
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官网
全国兵棋推演大赛
全国空中智能博弈大赛
搜狐号
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