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员工在2024年的年末简直不要太开心。
12月23日,刚刚公布完年终奖计划,在“固定年终奖”的基础上,再加上“目标年终奖”,京东零售集团和职能体系从16薪,升级为20薪,京东采销的年终奖更是达到了平均23薪。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同于以往开盲盒式的年终奖,为了让员工对最终金额更有感知,确保优秀员工能够拿到足够甚至超出预期的回报,京东此次年终奖的评选发放秉持透明基调,一方面对A以上评分的员工进行公示,让大家实实在在的看到。另一方面则是系数明确,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模糊的区间。
紧接着,京东又在25日宣布,再次升级客服人员薪酬福利。
超2万名京东客服月固定工资大幅提升,提高收入的保障性和稳定性,实现全员平均涨薪2个月。这也是继今年2月京东客服全员平均涨薪30%之后,又一轮的薪酬大幅上调。客服薪酬上调的当天正逢圣诞节,刘强东还自掏腰包为兄弟们发了8万盒巧克力。
当前的经济环境“打工人”们一定都有感受,相比起其他一些公司的“降本增效”,不但取消年终奖,甚至还降薪裁员,京东的扩招、涨薪以及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一个发自灵魂的提问,不是最赚钱的京东,为何能够持续不断的慷慨发钱,给员工涨薪呢?
业绩支撑下的涨薪
企业给员工涨薪,大多建立在一定的业绩基础上,京东能够连续涨薪,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在于其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
根据京东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2604亿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117亿元。
有的企业赚到了钱,首先想的是如何激励员工回馈客户;有的企业赚到了钱,首先想的却是老板高管的利益如何最大化。
第一种企业得人心,走得稳,也会走得更远,第二种企业可能会有短暂的闪光,但注定不会永驻山峰。
很显然,京东想做第一种企业,与一些做流量生意的公司相比,干自营零售的京东赚的并不多,但京东还是愿意拿出利润与员工分享,彰显的是公司创始人的担当。
京东舍得给员工发钱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源自于京东自创立以来就树立起的商业信仰,即贯穿着京东创业全过程的“三毛五理论”:如果京东有一块钱毛利,只会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中,三毛五给团队,三毛五用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刘强东“三毛五理论”让京东成为最重视“人的价值”的公司之一,也让所有的京东员工深深的感受到来自公司的兄弟般温情。
过去10年,京东体系的员工数量增长了近10倍达62万人。在业绩节节增长的同时,员工薪酬同样“水涨船高”。三季度,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约146亿元,京东不仅为一线员工缴纳“六险一金”,也是业内首家专门设立节日致敬包括快递员在内的一线员工的企业,目前已在京东物流退休并领取养老金的一线员工已经超过2000人。
之前,京东物流无锡001号员工金宜财退休时,引发了广泛关注。当时金宜财对媒体表示,“有房有车,在城市里安家,我们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能有这样的生活,我觉得很满足。”
不久前,2007年入职,在京东干了17年的快递“老哥”陶杰在岗位上光荣退休,他也非常庆幸自己走出老家选择了京东,“我有房有车有股票,退休了还有养老金和退休医疗,儿子也在京东10年了,这都是京东给我的,我们一家子都很幸福了。”
从一个企业良性发展,长远运营的视角来看,没钱硬发不行,有钱不发也不行,京东的“三毛五理论”对企业经营最大的启示就是,企业要和员工共富。
“先人后企”激发员工动力
企业和员工共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执行过程中往往取决于企业创始人品性格局和抱负理想。
京东的特别之处在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中,京东62万员工数量几乎是其它大厂的总和,但每年赚取的利润,京东的排名并不高。
京东其实还可以“挤”一些利润出来,但刘强东并不愿意这么做,“如果一家公司是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挣钱,牺牲他们60岁以后保命的钱,那是耻辱的,赚了多少都会让我良心不安,我没有成就感,这家公司的存在也没有价值和意义。”
刘强东的“倔强”来源于他的创业经历。
1992年,刘强东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正式离开自己的老家——一个位于江苏宿迁的小村庄,他背负着的,不光是全村人的希望,还有全村人的积蓄。
这份积蓄,包括了由分币、毛票组成的500元钱,也包括了全村积攒下来的76个鸡蛋。
“家里面、村里面不可能再给我任何一分钱了。”背着这些鸡蛋,刘强东走到了北京,完成了学业,不断创业,并创办了京东。最终,改变了命运。
76个鸡蛋拨动了命运的齿轮,刘强东肯定无数次想起这个瞬间。这样的经历,让刘强东清楚洞悉人生的艰难和机会的可贵,以及对纯朴善良的基层百姓的感恩。
刘强东把这些都注入了京东,“坚持‘先人后企’,员工发展先于商业成功,打造公平包容的工作环境,完善福利关怀,建立人才发展机制,助力员工发展。”
自此,京东的企业商业信仰完成了理论闭环,京东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也变得独一无二,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同频的结果就是,员工的活力被无限激发。
杨路,2012年加入京东物流,2021年参加公司年度体检时,被检查出患上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21年下半年,经过8次配型后,杨路与父亲的骨髓配型成功,并顺利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但高额的医药费压得他喘不过气。
住院期间,杨路领导告诉他公司有“员工救助基金”,可以缓解燃眉之急,并帮他进行了申请。很快,52万“救命钱”到账,杨路终于不再需要为治疗费发愁,心情放松了身体恢复得也更快了。
回忆起那123天住院和病魔抗争的经历,杨路感叹:“公司无私提供的52万救助金,不仅救了我的命,也让我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还有公司同事们自发组织给我捐钱,这不仅是钱,更是无尽的力量。”
宋慧丽是一名先天唇腭裂患者,除了父母、至亲好友,其他人很难听懂她的话,也很少有人耐心听她说话。毕业后求职被拒40多次。直到在大学辅导员的推荐下,加入京东成都客服中心“阳光天使”团队。
在这里,宋慧丽感受到了平等与友善,与其他员工同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晋升制度,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好闺蜜”张丽。张丽12岁时因为骨肉瘤导致大腿高位截肢,依靠义肢独立行走,依然很吃力。
工作中,遇到宋慧丽需要回电的情况,张丽会帮她打回访电话,如果张丽有快递或者文件,宋慧丽就会跑腿帮她拿。就这样,她成了她的嘴,她成了她的腿。二人的合拍还体现在她们对工作要求非常高,因为业务过硬,她成为了团队的“五星客服”。
为了能早日与用户直接“对话”、拥有优秀的回电技能,宋慧丽选择接受手术,以及高强度的语音康复训练,“客户的需要和认可,是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为了信任我的人,我要变得更好。”
宋慧丽所说的“信任我的人”,其中就包括给了她归属感和实现了她的“个人价值”的京东,员工感受到了自己的“被需要”,反馈到日常工作中,继而形成了员工与企业的双向成就。
企业与员工共富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学著作《公司的概念》中写道,“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责任”。
透过京东的涨薪和完善的福利制度,我们至少看到了京东履行社会责任的三层含义。
其一,解决了旗下的62万员工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够“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病有所医”,同时还让这62万员工实现了个人价值成就。
其二,“先人后企”让员工安心工作,通过薪酬制度的激励,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的贡献,最终传导到服务的客户身上,消费者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好的体验。
其三,员工收入增多,福利有保障,自然就会敢消费,多消费,亦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量的案例和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发展的红利不应成为少数人的提款机,而是让所有做出贡献的人来分享,尤其是基层员工。在当前的环境下,这应该成为更多企业的共识和行动,也是企业助力全社会共同富裕的责任所在。
京东公开透明的涨薪,一定程度上树立起互联网大厂的薪酬标杆,推动全行业卷产品技术的同时,也要卷福利待遇,其结果是让所有的“打工人”都参与到与公司发展的“共富”。
另一方面,京东通过不断释放出的涨薪计划和完备的福利保障体系,形成了吸引人才的高地,成为更多优秀人才向往的雇主,自己也凭借着完善的薪酬制度,建立起公司长远发展的护城河。
刘强东曾说,“我讨厌去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如果我们是一家平庸的公司,我宁愿把它关掉。”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商业上通常用营收、利润这类冰冷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一家企业的平庸与否,然而京东的“先人后企”却让我们对企业的“不平庸”有了更深一层认识,利润之外,还要看员工过得好不好,企业为社会贡献了多少。
诸多评选和榜单中,京东的“社会责任”“长期投资价值”“产品与服务质量”等指标的排位经常靠前,数次被权威机构评价为“社会责任第一民企”。
借时代浪潮成长起来的京东确实无愧于这一称号,也是企业和员工共富的标杆,京东这份“作业”看起来并不难,但很多人“抄”的并不顺手,其中的原因还得从自身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