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源泉。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只有扎实做好人才工作,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坚实保障。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需要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任务。人才工作不仅仅是招聘和选拔人才,更包括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等各个方面,其核心要义在于一个良好的人才生态系统,让人才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高质量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不容忽视的是,赤峰市在人才高质量发展上还需要克服一些难题。一是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依然不足。相对于先进发达地区,我市产业体系尚不完备、资金支撑能力弱,高技术含量、高成长型企业相对较少,尽管赤峰市已经加足马力吸引高端人才,但效果还不明显。二是自主培养能力依然薄弱。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匮乏,科技人才积累薄、技术研发团队少,本地企业核心管理人员、首席技术专家等人才主要靠外来引进,本土培养成效仍不乐观。三是产学研协同依然不够充分。人才主管部门、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规划,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培养的人才不能完整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市支柱性产业相关的新能源、化工、采矿等方面缺乏领军人才。
量体裁衣“引”才,打造英才集聚“新高地”。多元引才,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核心产业、重点项目、自然资源、区位特色等优势,建设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人才工作局面,研究制定急需紧缺人才清单,通过“文明红山·青春赤峰”“绿色通道”“事业编企业用”等引才计划,加快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靶向引才,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一盘棋”思想下“多点开花”。深入重点规上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开展“职在民企”专场招聘会,为广大人才提供多行业、多领域、多类型的就业机会。组织卫健、教育等部门赴先进地区的知名高校举办人才招聘推介会,精准引进教育、医疗人才。刚柔并济,在深入开展刚性引才的同时,系统构建具备竞争力的柔性引才机制,积极融入国家人才发展格局,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利用地缘优势,与京津冀等地区强化沟通、通力协作,通过项目引才、产业集聚、平台承载、顾问指导等方式,吸引人才参与,实现人才的智力和技能共享。
因材施教“育”才,涵养人才成长“孵化池”。对高层次人才,以破解制约赤峰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瓶颈为目标,坚持“刚柔并济”“产才融合”,集聚一批国内外一流科技、产业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配套培养人才团队。依托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以及市本级“玉龙英才”项目,激发本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专业技能人才,实施技能人才培育计划,通过评定“名师”“名医”“名工匠”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逐步形成布局科学、功能全面、特色突出的“技能人才矩阵”。对乡土人才,充分利用乡土人才培训基地,深入实施“1+N”乡土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定政策、抓培训、强服务,形成培训资金优先投入、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服务优先保障的工作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对青年人才,通过引产入教、引产入校等方式,推动本地高校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育与企业所需精准对接。对创新型人才,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为育才载体,通过建立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等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等育才平台,形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基地、科创企业等聚才育才的多级联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
创优环境“留”才,培优近悦远来“生态圈”。做好政策护航,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用活用好《赤峰市推进人才强市的若干措施》,健全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机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强化联络联系,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服务保障,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服务体系,既要关切人才生活所困,又要关心人才工作所需,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盯紧“关键小事”,为人才提供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做好项目申报,把项目申报作为人才工作重要抓手,提供精准服务指导,深度发掘和培养各类人才项目,通过“人才+项目+平台”模式,更好地促进产学研成果落地转化,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资源连通、联动,将人才牢牢拴在产业链上,让产业链变成人才集聚链。做好氛围营造,深入挖掘专家人才、乡土人才、技能人才等典型事迹,积极利用赤峰玉龙先锋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宣传档次,营造引才聚才、惜才爱才、尊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因势利导“用才”,搭建人才发展“新平台”。打造“人才飞地”,建设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探索“工作生活在北京,服务贡献在赤峰”的柔性引才模式,吸引北京的人才、产业和资金优势向赤峰流动。创新打造以北京赤峰人才服务中心为主体,上海、西安等8家外埠人才工作站相配合的“人才飞地”,按照“研发在外地、转化在赤峰”的发展理念,促进“五链”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园区平台,建设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园区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实现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按照自治区人才发展布局,围绕全市八大产业集群18个产业链现有资源,与通辽市开展全域深度协作,打造蒙东人才科创园,推动人才、服务、产业协同发展。布局创新创业“雁阵集群”,按照“聚集产业、孵化企业、赋能人才、融合发展”的思路,布局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农牧业科技产业园、工业创新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平台为主体的创新创业“雁阵集群”,吸引一批人才资源、科技资源、项目资源向赤峰聚集。
(市委组织部 人才科、宁城县组织部、红山区组织部、松山区组织部、元宝山区组织部)
赤峰市党员教育中心
cfylxfwx@163.com
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