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通过EB-1A申请美国绿卡,审稿是必要也是最容易获得的支持证据。但过程并不轻松,甚至有些申请人被卡住。
美国Healsan医路移民的申请人Qi博士,是在读博士研究生,在准备EB-1A材料的半年内完成了172篇SCI论文的审稿。
所以我们特别请Qi博士分享了他自己审稿的心得,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其他申请人有所启发。
(更多申请绿卡攻略,点击👆免费获取)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正常情况下是很难接到审稿邀请。因为正常情况下审稿要求都是发给通讯作者的,或者学术有影响力的人,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还是比较难的。咨询Healsan Consulting(HS)医路移民的时候,HS说到申请EB1A审稿数很重要,需要30篇论文审稿;同时我也在网上看到许多帖子中有说到需要60个审稿,但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很有压力。因为从本科做科研开始就有陆陆续续的审稿记录,8年下来虽然不多,但大概也有30多个了。但准备材料才发现我原单位的邮箱我在离校后就已经被注销,也就是我之前的所有审稿记录都没了,当时我就慌了,一下子回到0了,迫于这个压力,我就想着:得快速增加审稿数、越多越好。所幸的是,HS的Jessica给我发来了一个文件包,里面有非常详细而有效的如何获得审稿、如何完成审稿的资料。这些资料让我如鱼得水,迅速进入状态并完成了大量审稿。大部分杂志在发送审稿邀请的时候都会给审稿人两个选择,接受审稿还是拒绝审稿,如果拒绝审稿的话一般都会要求说拒绝的理由和推荐几个其他合适的审稿人给杂志。这个时候就是发动身边亲朋好友的时候了。我发动了我的爱人、妹妹、同学、以及一位跟我关系非常要好的老师来帮忙。他们只要收到审稿邀请但自己不想审、就推荐我为审稿人,推荐的话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及背景写几句话再附上CV。尽管我爱人、妹妹、及同学本身收到的审稿也不多,但三个人加起来给我贡献了十个作用的审稿。最大审稿贡献还是我这位老师。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他每天都会收到两三个审稿邀请;特别熟悉的他会自己完成,但不熟悉的大都会拒绝并推荐我。当然,并不是这种推荐就肯定会带来审稿邀请,而是大约是五分之一的成功概率。因为这位老师的受邀审稿量大,所以给予了我极大帮助。另外,因为我审稿认真且及时审回,所以我审过稿的杂志还会持续地给我发审稿邀请,这应该算是被带上道了。下图是springer nature的反馈系统,基本所有杂志都有,类似这种,没有的也会让拒绝后邮件回复。 很多杂志由于找不到审稿人会需要审稿志愿者,注册账号然后去选择符合自己专业背景的文章申请志愿审稿,这样的杂志也挺多的,可以关注那些发文量大的杂志比如PeerJ,MDPI旗下的杂志。但也不是你申请就会同意,大约十分之一同意的概率,所以可以多试试。以下是MDPI和PeerJ的志愿审稿文章目录。 这个方法给我贡献的审稿数没法确定,因为我本身也会有审稿邀请,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则会个方法发来的邀请。很多杂志社都有这个功能,注册成为审稿人,就是比如Elsevier、Wiley、Dovepress等,我都注册了。国人在Frontiers杂志的影响力挺大的,我们课题组的大老板和小老板们都经常在Frontiers组建专题,在我需要审稿的这段时间,刚好我老板就把我邀请进了其中一个专题做审稿编辑,根据我的专业背景,有适合我的文章杂志就会给我发邀请,因为这个专题就是我的研究方向,所以基本上投过来的文章都是和我适合的。 几乎所有的杂志在你投稿的时候一定都会有一个地方问你是否愿意作为审稿人,根据这个我就把所有有我参与文章并且投稿过的杂志都注册了遍账号并选择作为审稿人。前前后后差不多弄了100多个杂志,我觉得应该是有用的,因为两三个投稿过但没有接受文章的杂志,之前也从没给我发审稿邀请的,在我注册了之后就给我发了很多审稿邀请。我把我曾今投稿过和收到审稿邀请但以前被我无视掉的杂志都发了作为审稿人的自荐信,投稿过的就说我的背景很适合什么的,以前被我无视掉的(就是当时不知道审稿也很重要就对很多审稿邀请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基本刚好都是疫情那段时间我就说疫情的原因什么的然后现在我又重新可以作为审稿人了之类的话。一个我投稿过的杂志我自我推荐后很快就同意了并且很快就给我发了两个审稿邀请。这个方法给我贡献的审稿数也不好确定,这个主要是长期效果。根据HS的建议,我更新了自己的Google Scholar, ORCID, ResearchGate等个人学术网页,也维护了自己的Publons、Scopus, SuSy等学术平台资料,以提高知名度和被发现的机会。这几个平台我基本从本科开始学术就注册了,只是没有维护和更新,都是系统自动匹配我的数据和研究结果,虽然没有自己维护的全,但也是有我的学术成果在里面,有总比没有好,我想这也是我本科开始就会陆陆续续收到审稿邀请的一个因素,增加了自己的曝光度和别人获取我信息的方式。我从本科一开始做科研就把这个当成一回事,所有科研相关的东西都是认真对待,所以参与科研的早期就收到了一些小审稿邀请。最开始提到的我在前单位的邮箱被注销了,后来联系了前单位申请后恢复了我的邮箱一段时间,然后得以找回以前的三十多个审稿记录,这些算是长期认真科研的一个结果。希望以上我的经验能给同样申请绿卡需要审稿数的朋友们一些帮助。每一次与Qi博士的交流,我都能感受到他对医学、对科研的热爱。这份热爱也清晰呈现在Qi博士的学术简历中。尽管目前还只是在读博士研究生,但他已经发表了20+SCI论文、并获得700+次引用;这奠定了他可以申请EB-1A的基础。正如Qi博士所言,科研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认真对待的过程。做长期的规划、认真地对待,正是成功人士的关键特质。
本文由美国Healsan Consulting LLC(HS)医路移民项目组提供,仅供教育和交流目的,不作为具体的法律建议。HS从2016年起从事医学生物科研培训和大数据分析,HS医路移民专门从事该领域学者的绿卡申请;在专业撰写和获批率方面具有独有优势。对于有意向从国内直接申请美国绿卡业务的学者,尤其是医生和生物医学研究者,如果您想对自己申请美国绿卡的情况做初步评估或者了解绿卡申请流程,可直接加Daniel,请备注“绿卡”,递交初评表后,我们可安排一次15分钟免费咨询,包括评估和提升策略。网址:www.greencardapp.us;https://healsan.com/直接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免费获得更多申请绿卡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