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融合,提升思维品质。11月27日下午,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西安市思维型教学研究中心、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承办的西安市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物理学科)在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特邀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物理教研员王荣、曲江一中教务处副主任王宝童、政教处副主任董锋、物理教研组组长于静现场评课。来自西安爱知中学、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四位教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思维型教学优质课。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西安市思维型教学实验学校及海南省昌江中学教师线上观摩。
点击观看视频
《综合实践活动:简单电路设计》
西安爱知中学教师石琳以“护士如何知道哪床病人呼叫?”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针对“如何分辨两张病床谁在呼叫?”设计电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出最合理的电路设计方案。石老师展示了自制的病房呼叫系统教具,并现场模拟病房实况,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石老师进一步拓展问题——如何设计卧室电灯电路,以解决不用起床就能关灯的需求?她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单刀双掷开关的使用方法,成功点亮自己的梦想小屋。最后,通过有趣的黑匣子连线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石老师的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了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物理思维和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教师刘璇通过自制“冰火箭”升空的实验引入课程。刘老师依托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固态和气态物质之间的变换路径。课程聚焦于实验,设计方案实现碘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转换,帮助学生建构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揭秘“冰火箭”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解释自然界中丰富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刘老师融合地理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对降霜条件进行实验探究,得出霜和露形成的温度条件,同时引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让学生在物理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体验跨学科融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实验现象到自然现象,学生实现了学以致用,促进了对物态变化知识体系的建构。整堂课环环相扣,情景与问题共生,层层突破重难点问题,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监控中学习新知,在思维碰撞中感受物理的魅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思维、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牛顿第一定律》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教师高晓欢通过趣味实验开启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以探究物体运动的原因为主线,依托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高老师采用了“问题引领,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九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她通过情景剧“隔时空的对话”重现历史上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利用精巧的斜面实验直观展示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最后,高老师通过大量生活实例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运用物理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从而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党永洪与高晓欢老师同课异构。党老师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提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他设计的斜面小车实验,步骤严谨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精准揭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党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完美呈现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轻松跨越理解障碍。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质疑,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完成了对物理观念的更新与重塑,为学生物理思维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点评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物理教研员王荣对老师们的思维型课堂进行了点评。王老师认为,老师们都能以实验串联课堂环节,以思维启发带动课程推进,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特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应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综合实践的四个维度: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确保教学设计满足这些要求。同时,教师应设计具有进阶性的问题串和任务驱动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王老师指出,跨学科实践的教学设计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讲授物理定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现背后的思想方法,强调实验与推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点评专家与部分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