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向大家介绍过金废帝完颜亮的经典诗词,文采不凡、气魄尤其壮哉。其实,金朝君王的文学水平也能体现出当时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除了完颜亮,金朝还有不少出众的文人,如吴激、蔡松年、段成己、元好问等等。这些金朝文人的作品不乏有名作,甚至还有数首词被选入“宋金十大名曲”之列。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一位金末词人,准确地说,是一位金末的割据军阀。他一家两代人在金、南宋、蒙古三方之间周旋,反复叛变,左右逢源,最终不敌大势兵败身死。此人生平仅有一首词传世,颇有驱扫中原之志,且来欣赏金末山东王李璮的这首《水龙吟》:
水龙吟
金·李璮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闲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标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词人李璮是金末山东军阀。金末统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李璮之父李全是金末山东红袄军(农民起义军)首领,聚众反抗金朝统治。其时金朝面临内忧外患,只能任由红袄军割据。后来蒙古攻金,逐一扫平金境内的割据势力,李全投靠南宋,抵抗蒙古,后又叛宋,欲渡江攻取南宋京师,结果兵败身死。
李全死后,李璮继承了其父所留,在山东拥兵自重,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王。金亡后,他一边接受蒙古敕封,一边起兵进犯南宋,攻略多个州府。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夺权,李璮趁机反叛蒙古,将攻略的州府献给南宋,宋廷封他为齐郡王。然而蒙古掉头围困,李璮在北方处境孤立,南宋援兵又裹足不前,李璮兵尽粮绝被俘,于军前被处死。
纵观李璮父子两代人,先反金抗蒙、投靠南宋,又叛宋降蒙,后再次降宋叛蒙,反复无常,左右逢源,着实不是英雄所为。但设身处地考虑,割据于山东之地,在北方又孤立无援,要有所作为也唯有如此。不论是反金、抗蒙还是攻宋,李璮还是颇有些扫平中原的志向的,从他这首仅存的孤词中就可窥见一二。
此词上阕开头从登高远望所见写起:“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中原沦陷,鸠占鹊巢,山河残破,民生凋敝,这边是金末元初的“中原气象”。紧接着“投笔书怀”表达胸中所思:“不如易腔改调”。如此江山,当改朝换代才有希望重整山河民生,恢复昔日繁华。
下阕表达词人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无限同情,一句“凭谁驱扫”承接“不如易腔改调”之意,迸发出驱扫中原、重整山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吟至此处,词人激情迸发,不禁“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并为此立志驱扫中原,使燕赵之地“太平稳稳百年”!
放之两宋辽金的词海中,李璮此词只能算泛泛之作,用语粗豪,且艺术性不佳,可贵的是词中充盈的那股亢爽豪壮之气,很能鼓舞人心。据传,李璮叛蒙降宋,被蒙古大军重重围困,此词便是写于受围之日,这驱扫中原的壮志终究只能随着李璮兵败身死而烟消云散。而李璮父子一生割据山东,反复降叛,究竟是功是过,成败是非,唯有留待后人评说。
↓↓↓更多唐风宋韵,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