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就那么回事

文摘   2024-10-21 04:47   新加坡  

                                              导言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表彰他们在揭示包容性制度掠夺性制度对国家繁荣的影响方面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显示,包容性制度通过保障广泛的经济、社会参与,激励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而掠夺性制度则通过权力集中和资源垄断,削弱了国家的繁荣潜力,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本文提出了国家繁荣的SIO九特性,并通过逻辑推导严格证明包容性制度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必要条件。本文还将结合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如何变革,才能推动国家繁荣。



一、国家繁荣的SIO九特性


国家繁荣可通过创造性幸福性自由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包含三个特性,形成九个关键特性:

  1. 创造性特性

  • 理念发明:推动思想、技术和文化创新。

  • 现实创新: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制度和技术进步。

  • 自我创业:通过创业实现个人或企业的自我价值,并推动经济增长。

  • 幸福性特性

    • 内心满足:基于社会公平和生活质量的心理满足感。

    • 身体快乐:通过医疗、福利和基础设施保障健康与生活舒适。

    • 精神喜乐:通过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获得的情感满足。

  • 自由性特性

    • 自在:社会、经济和政治自由选择权。

    • 自然:不被他人干扰具体生活:自己如此。

    • 自我:个体在自由追求中实现自我潜力和价值。

    这些特性的充分实现依赖于制度的支持,本文将进一步论证,只有包容性制度能够全面实现这些特性,而掠夺性制度抑制这些特性的成长



    二、包容性制度与掠夺性制度的对比


    包容性制度掠夺性制度在推动国家繁荣方面的作用有显著不同。阿西莫格鲁等人的研究揭示,包容性制度能够保障广泛的经济参与和创新激励,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包容性制度

    包容性制度通过保障产权、开放市场和自由竞争,创造了平等的经济参与机会。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建立在包容性制度之上的,政治与经济改革保证了产权和自由市场的平稳运行,推动了工业和技术创新。英美等国通过促进广泛的社会参与,成功建立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


    2. 掠夺性制度

    相比之下,掠夺性制度通过资源垄断和权力集中限制了创新与广泛的经济参与。南美殖民时期,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掠夺性制度导致了社会不平等,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例如,委内瑞拉等国因依赖掠夺性制度,资源集中于少数精英,造成社会分化和经济停滞


    三、国家繁荣九特性与包容性制度关系的逻辑推导

    1. 创造性特性

    • 理念发明

    • 静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下,产权保护和思想自由构成了制度的基石。这种制度确保个人和企业的创新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鼓励他们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例如,美国的专利法体系为发明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创新。这种静态的制度环境为创新者提供了安全感,减少了创新风险。

    • 相反,在掠夺性制度下,产权保护薄弱,思想自由受到限制。以苏联为例,尽管在工业化初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缺乏对个人创新的法律保护,政府对思想言论进行严格控制,导致创新者的积极性受挫。

    • 动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不仅提供了静态的法律保障,还通过动态的市场机制激励创新者。美国的硅谷就是这种动态机制的体现,风险投资、创业孵化器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活跃的创新生态系统。市场对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变化,推动着持续的创新活动。

    • 在掠夺性制度中,动态的市场机制被削弱。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资源配置缺乏灵活性,市场需求无法及时反映到生产和创新中,导致创新活力逐渐减弱。

    • 场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创新场域。国际人才、资本和技术在硅谷汇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创新环境。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促进了理念的发明和突破。

    • 相反,掠夺性制度下的场态封闭。苏联限制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导致知识和技术难以更新,创新者缺乏获取全球最新信息的渠道,场态的封闭性进一步限制了理念发明。


    • 现实创新

    • 静态分析:

    • 在包容性制度中,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使创新理念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德国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明确的商业规范,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得到保障,确保了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 掠夺性制度缺乏这样的法律支持。以津巴布韦为例,政治不稳定和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创新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投资者信心不足,阻碍了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 动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动态结合。德国的企业不断根据市场反馈改进产品和技术,政府的支持政策也随之调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循环,推动了工业实力的提升。

    • 而在掠夺性制度下,动态调整机制缺失。津巴布韦的经济政策频繁变化,缺乏长期规划,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缓慢,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 场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下,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技术合作,扩展了创新的场态。德国通过欧盟框架,与其他国家共享技术和资源,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增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 掠夺性制度则导致场态的局限。津巴布韦在国际上被孤立,缺乏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国内的创新资源被少数精英控制,场态的封闭性限制了现实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 自我创业

    • 静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为个人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美国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创业者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权益,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降低了创业的风险和成本。

    • 在集权经济体制下,如朝鲜,法律和政策限制了个人创业的可能性。经济资源由政府垄断,个人缺乏资金、信息和机会,创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

    • 动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培育了活跃的创业生态系统。美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成熟,资本流动性强,创业者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市场竞争激烈,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成长,催生了谷歌、亚马逊等全球知名企业。

    • 反之,朝鲜的经济缺乏活力,市场机制被削弱,创业环境僵化。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得不到发挥,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 场态分析:

    • 在包容性制度下,创业者处于一个开放、多元的场态。美国吸引了全球的创业人才,形成了丰富的创业文化和网络,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创新的产生和传播。

    • 集权体制限制了场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朝鲜的创业者缺乏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无法获取新的知识、技术和资本,场态的封闭使得自我创业的土壤贫瘠。


      总结:通过从静态(制度基础)、动态(机制运行)和场态(环境氛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证明了包容性制度如何促进了理念发明、现实创新和自我创业,而掠夺性制度则在各个层面限制了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发展。


    2. 幸福性特性




    • 第一:内心满足

    • 静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下,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为公民提供了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满足。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和丹麦)以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而著称,这些制度包括全民医疗、免费教育和慷慨的失业救济金。这样的静态制度安排确保了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增强了公民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信心。

    • 相反,掠夺性制度往往将资源集中于少数精英手中,导致社会不公。阿根廷在独裁时期,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大部分社会成员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保障,心理满足感极低,对社会缺乏认同感。

    • 动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通过动态调整福利政策来满足公民的需求。北欧国家的政府积极回应社会变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经济转型等挑战。这种动态机制提高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公民的满意度。

    • 掠夺性制度缺乏这样的灵活性。阿根廷独裁时期,政府对社会需求反应迟钝,政策僵化,无法有效应对经济波动和社会问题,加剧了公民的焦虑和不满。

    • 场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信任的社会场态。北欧国家的公民普遍享有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社会治安良好,人们彼此信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内心满足感更强。

    • 掠夺性制度下,社会场态紧张且充满不信任。阿根廷独裁时期,社会分化严重,公民之间缺乏信任,社会矛盾突出,内心满足感和幸福感普遍较低。


    • 第二:身体快乐

    • 静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下,政府确保医疗和基本生活条件的普及。例如,加拿大实行全民医疗保健体系,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无论其收入水平如何。这种静态的制度保障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幸福感。

    • 相反,掠夺性制度导致大部分人无法获得应有的公共服务。南非在种族隔离时期,白人政府控制着主要资源,黑人群体被剥夺了基本的医疗和生活条件,很多人生活在贫困和疾病的阴影下,身体快乐无从谈起。

    • 动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通过动态的政策调整,不断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加拿大政府积极投资医疗科技,推动健康教育,及时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 掠夺性制度缺乏这样的动态调整能力。南非种族隔离时期,政府对黑人社区的医疗和生活状况漠不关心,缺乏投入和改善,导致疾病蔓延和生活条件恶化。

    • 场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创造了一个促进身体健康的社会场态。加拿大的社区设施完善,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免费或低价开放,鼓励公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升身体素质。

    • 掠夺性制度下,社会场态不利于身体健康。南非种族隔离时期,黑人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清洁的水源和卫生设施,环境污染严重,公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 第三:精神喜乐

    • 静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下,政府支持文化多样性和艺术自由,增强了社会的精神幸福感。法国以其丰富的文化政策著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发展,为公民提供了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

    • 相反,掠夺性制度限制了文化自由和思想表达。苏联在文化控制时期,政府严格审查和限制艺术创作,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被禁止,公民的精神生活受到压制,精神喜乐难以实现。

    • 动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法国鼓励新兴艺术形式,支持年轻艺术家和创作者,文化政策灵活多样,满足了公民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

    • 掠夺性制度阻碍了文化发展。苏联的文化政策僵化,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艺术创作受到束缚,导致文化领域缺乏活力,公民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 场态分析:

    • 包容性制度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场态。法国的街头艺术、音乐节和博物馆等丰富了公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 掠夺性制度下,文化场态沉闷压抑。苏联时期,艺术和思想被严格控制,公共空间缺乏多样性和创造性,公民的精神世界受到限制,整体社会氛围消极。


      总结:我们通过从静态(制度和政策基础)、动态(政策的调整和响应能力)和场态(社会环境和氛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包容性制度如何在内心满足、身体快乐和精神喜乐方面促进公民的幸福感。而掠夺性制度在各个层面限制了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个人的自由发展,导致社会成员难以获得全面的幸福感。



    3. 自由性特性


    自在

    静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下,法律保障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和行动自由。美国宪法对言论、宗教和行动自由的保障,创造了广泛的社会自由空间。公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选择信仰、参与社会活动,而不必担心政府或他人的干涉。

    相反,掠夺性制度限制了公民的自由。在古巴等国家,政府对言论和行动进行严格控制,公民的自由空间被大大压缩。个人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言论和行动受到严密监控,缺乏基本的自在感。

    动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不仅提供了法律保障,还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个人自由的范围。美国的司法体系和民间组织积极推动自由权利的扩张,如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倡导性别平等等,使得公民的自在程度不断提高。

    掠夺性制度缺乏这种动态性。政府可能根据自身利益进一步限制公民自由,出台更多的管控措施,公民的自在程度可能进一步降低,无法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

    场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创造了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场态。公民可以自由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思想文化丰富多彩,社会活力强,个人的自在感得到充分体现。

    掠夺性制度下,社会场态封闭单一,公民的活动范围受限,文化表达受到压制,社会活力不足,个人的自在感受到严重压抑。



    自然

    静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下,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受他人或政府的过多干涉,即所谓的“自己如此”。政府尊重公民的私人领域,不会强制干涉个人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进行健康养生等。比如,在许多西方国家,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孩子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政府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支持。

    相反,掠夺性制度对个人生活的干涉较多。政府可能制定严格的政策,规定公民必须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进行健康管理等。个人的生活方式被限制,无法“自己如此”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日常生活受到过多的指令和干涉。

    动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允许个人根据自身需求和社会变化,灵活调整生活方式。政策和法律也会随之调整,支持个人的自主选择权。比如,在健康养生方面,公民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服务、保健方式和生活习惯,政府提供多种选择而非强制规定。

    掠夺性制度则缺乏这种动态适应性。政府的指令性政策可能固定不变,个人难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时代变化调整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被固化,缺乏自主性。

    场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下,社会场态鼓励多样性和个性化。人们可以自由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社区和社会组织支持个人的自主选择,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创新。

    掠夺性制度的场态则强调统一性和服从性。个人的选择被限制,多样性受到压制,社会文化趋于单一,个人难以“自然”地展现自我,社会活力受到影响。



    自我

    静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下,社会保障了社会流动性,个人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英国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政策,使得个人可以凭借才能和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为个人的自我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反,掠夺性制度限制了社会流动性。朝鲜和缅甸等国家,社会阶层固化,资源被少数人垄断,个人难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使得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个人的奋斗难以得到回报。

    动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鼓励个人发展和创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和职业不断出现,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参与创新活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创业支持等,助力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掠夺性制度缺乏这种动态性。个人的发展受到体制的限制,即使具备才能和意愿,也难以突破既有的社会框架,实现自我提升。政策的僵化和缺乏支持,使得个人的发展路径受阻。

    场态分析:

    包容性制度下,社会场态支持个人的自我实现。各种文化、学术和创业活动丰富多彩,社会鼓励个人追求梦想和目标。成功的多样性案例激励着更多人努力奋斗,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掠夺性制度的场态则抑制个人的发展。缺乏支持个人成长的环境,社会氛围保守,创新和突破受到质疑和打压。个人的自我实现被视为对现有秩序的挑战,难以得到认可和支持。



    总结:通过从静态(制度和法律保障)、动态(政策和社会机制的灵活性)和场态(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包容性制度如何在自在自然自我三个方面促进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而掠夺性制度在各个层面限制了个人的自主性和发展机会,导致社会活力和个人幸福感的降低。



    四、应用:英美与中国的发展比较

    1. 创造性维度

    静态分析:

    • 英美: 英国和美国通过完善的产权保护和自由市场准入制度,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健全的知识产权法保障了创新者的权益,鼓励个人和企业投入资源进行研发。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正是得益于美国的自由经济制度和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新理念和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 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以国家主导的创新体系。政府在科技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规划指导,推动了技术应用和制造业的创新。虽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方面仍在完善,但中国在高铁、5G通信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

    动态分析:

    • 英美: 在动态机制上,英美的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竞争和持续创新。企业通过市场反馈不断调整产品和技术,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为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的监管相对宽松,允许新兴产业和技术自由发展,如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领域,促进了技术的快速迭代。

    • 中国: 中国的创新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推动,政策和规划在技术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制定了多项科技发展战略,如“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导资源投入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市场化的创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民营企业和创业公司的作用日益凸显。

    场态分析:

    • 英美: 英美的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多元,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创业者共同构成了活跃的创新场域。国际人才的流入和跨国合作加强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形成了良性的创新氛围。

    • 中国: 中国的创新场态正在迅速发展,科技园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政府主导的创新平台和大型科技项目为创新提供了舞台,但在国际合作和人才吸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创新文化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活动中。



    2. 幸福性维度

    静态分析:

    • 英美: 英国和美国通过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在医疗和社会保障领域,英国的全民医疗服务(NHS)提供了广泛的医疗保障,美国也有社会保障机制支持弱势群体。法律和政策的稳定性为公民的幸福感提供了基础。

    • 中国: 中国通过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幅提升了大部分公民的生活水平。政府推进了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然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福利不均衡问题仍需解决,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动态分析:

    • 英美: 英美政府通过动态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经济波动等挑战。例如,英国不断改革福利制度,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美国也在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调整,试图扩大覆盖面,提高效率。

    • 中国: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医疗、教育和养老的投入。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幸福感。

    场态分析:

    • 英美: 社会福利的完善使得英美的社会场态相对稳定,公民享有较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社区服务和公益组织活跃,社会氛围和谐,公民之间的信任度较高。

    • 中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社会场态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社区建设、文化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增强了社会凝聚力。然而,地区差异和社会保障不均衡仍影响着整体的幸福感,需持续关注和改进。



    3. 自由性维度

    静态分析:

    • 英美: 英美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行动自由。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权利,司法体系独立公正,为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法律基础,提升了个体的自由度和自我实现空间。

    • 中国: 在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由度有所提升,公民在创业、就业和消费方面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正在推进。然而,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公民的自由度仍有一定限制,法律对于言论和集会的规定较为严格。

    动态分析:

    • 英美: 英美社会注重个人自由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扩大公民的自由空间。例如,对少数群体权利的认可和保护,推动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 中国: 中国正在推进依法治国和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公民表达意见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在自由度的扩大和保障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场态分析:

    • 英美: 自由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思想的活跃性。公民可以自由参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社会氛围开放,创新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

    • 中国: 经济发展的活力带动了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年轻一代更加多元化。然而,受限于政策和制度,部分领域的自由度仍有限,社会场态在开放性上有待提升,进一步激发公民的创造力和参与度。



    总结:通过从静态(制度和法律基础)、动态(政策调整和发展趋势)和场态(社会环境和氛围)三个层面对英美与中国的发展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

    • 创造性维度:英美依靠自由市场和产权保护,形成了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了理念发明和技术创新。中国在政府主导下取得了技术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但市场化创新机制仍在完善,需要进一步激发民间创新活力。

    • 幸福性维度:英美的社会福利体系相对健全,公民的幸福感较高。中国通过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水平,但社会保障的均衡性需要加强,特别是在城乡和区域之间,需持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 自由性维度:英美公民享有较高的个人自由,法律保障充分。中国在经济自由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政治和文化自由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公民的全面自由。


    这一比较显示,包容性制度在促进创新、提升幸福感和保障自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需要继续完善制度,推动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公民的自由和幸福感,实现全面发展。



    结论

    通过静态、动态和场态三个视角国家繁荣的SIO九特性的系统性分析,本文证明了包容性制度是推动国家繁荣的核心基础。这种制度通过法律和市场机制的保障,确保了创造性、幸福性和自由性的实现,并通过动态调整和国际合作机制,保证了长期繁荣的持续性。而掠夺性制度由于其权力集中和资源垄断,必然会抑制国家繁荣的各项特性,并阻碍社会进步


    为了确保国家繁荣,中国应在经济、政治、法律制度等多个层面上深化包容性制度改革,促进创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国民的创造力、幸福感和自由度的全面提升。这种制度变革不仅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还将提升其在全球的竞争力与国际合作能力。


    通过比较英美与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包容性制度在推动创新、提升生活质量和保障自由方面的显著成效。中国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但在市场化创新体系、社会保障公平性以及自由表达空间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通过进一步推进包容性制度,中国有望实现更加全面的国家繁荣。


    -----------------------------------------------------------

    有兴趣了解SIO经济学的可以入群讨论王博士的经济学论文

    中国为何需要高GDP增长率?

    股市,轮回的绞肉机

    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中国经济的困境和解药

    中国经济的虚幻和泡沫

    股市:吞吃人的地狱

    中国工业化其实才刚刚开始

    中国经济:债务性虚假繁荣

    中国经济缺乏原创的死结:集体性

    --------------------------------------------

    创造力321
    王德生博士321智慧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