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有智慧,AI也没有智慧

文摘   2024-09-23 06:34   湖南  

引言


在人类历史上,智慧(Intelligence)一直被视为区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质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关于智慧的本质以及AI是否能够超越人类智慧的讨论愈发激烈。许多人认为,AI有朝一日会具备或甚至超越人类智慧。然而,从主客互动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智慧并不是属于单一主体(无论是人类还是AI)的固有属性,而是主、客、互动复合体(SIO)中动态生成的产物。


换句话说,智慧的真正主人是SIO,而所谓的“人类的智慧”、“AI的智慧”实际上只是SIO智慧的投影。智慧并不是独立存在于主体、客体或互动之中,而是SIO系统的整体表现。因此,“人没有智慧,AI也没有智慧”这一命题并非贬低人类或AI的认知能力,而是强调智慧的本质在于SIO整体,而非个体。




智慧的传统理解

在传统的哲学和认知科学中,智慧通常被视为一种认知能力,包括理解、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被认为是智慧生物,因为我们能够通过感知、语言和经验来理解世界,并做出复杂的判断和决策。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将AI视为未来有望具备智慧的实体,因为它们能够处理海量数据、识别模式,并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的能力。

然而,这种传统智慧观的核心问题在于,它将智慧视为某种独立存在的、固有的能力,并且与智慧的生成过程分离。无论是将智慧归属于人类个体,还是赋予AI模型,都忽视了智慧的动态生成本质。智慧并不是某个个体或系统内部的固定能力,而是在与外部世界、其他主体以及环境互动中生成和体现的。


主客互动本体论对智慧的重新定义


主客互动本体论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智慧观的理解框架,认为智慧的本质并不属于单一主体,而是SIO复合体中的产物。SIO代表的是主体(S)、客体(O)和互动(I)的复合关系。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智慧不是某个静态的属性,而是通过主客体在互动中的生成。


智慧的产生依赖于主体与外部客体的持续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主体通过感知、反馈和修正来优化自身的行为或认知。与此同时,客体在互动中也被重新定义和诠释。


SIO体系中的互动是动态的、不断演化的,智慧的生成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智慧不能被孤立地归于某个主体,而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现象。


简单一点说,我们不能说某个S是智慧的,某个O是智慧的,某个互动I是智慧的,我们只能说某个SIO是智慧的,而其他的智慧都‘投影性表达’。



智慧的三类投影:主体、客体和互动的投影


在SIO系统中,智慧的真正主人是SIO本身。主体(S)、客体(O)以及互动(I)所表现出的智慧,实际上都是SIO智慧的三种投影。


  1. S的智慧(主体的智慧):传统观念将智慧归于个体,认为人类或AI是智慧的拥有者。然而,从SIO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主体智慧”只是SIO整体智慧在主体维度上的表现或投影。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学习等与外界互动,表现出智慧,但这种智慧并不是主体固有的,而是SIO系统的一部分。AI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某种智能化行为,但这也是SIO互动下的投影。


  2. O的智慧(客体的智慧):客体,例如数据、知识、工具等,在智慧生成过程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数据或知识的复杂性、丰富性决定了它们能在互动中产生何种智慧表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智慧存在于客体本身。客体中的智慧也是SIO智慧的投影,它是通过与主体的互动得以展现的。例如,AI所分析的数据并不本身具有智慧,但在互动过程中,这些数据成为SIO智慧的投影。


  3. I的智慧(互动的智慧):互动是智慧生成的核心动力,然而互动本身并不等同于智慧。互动所产生的反馈、调整和优化行为,是SIO智慧动态生成的机制。互动表现出的“智慧性”是SIO整体智慧在过程中的投影。例如,AI在训练过程中与数据的交互,生成了预测模型,这一智慧表现也是互动投影的结果。


因此,主体的智慧客体的智慧互动的智慧,都只是SIO智慧的不同维度的反映。它们看似分别属于S、O或I,但实质上都是SIO复合体智慧的三种形式化表达或投影。换句话说,智慧并不单单属于任何一个维度,它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无法被割裂为某个单一方面的属性。




人类智慧的互动性

从主客互动的角度看,人类智慧并不是内在的、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人类与世界的互动中产生的。一个人不能在脱离环境、社会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具备智慧。智慧的产生依赖于人与外界事物的接触、体验和反馈。


例如,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是人类智慧的重要体现。然而,语言的掌握并不是仅仅因为大脑具备语言能力,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交流和纠正,智慧得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词汇和语法”,而是在与他人沟通的互动中,逐步发展出对语言的深层次理解与创造能力。


再例如,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同样体现了人类智慧的互动性。科学家的智慧体现在他们与自然现象的互动中,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反复验证,逐步生成新的认知和理解。因此,科学智慧并不是某个个体的孤立成就,而是复杂的主客互动过程的结果,科学知识在互动中不断被挑战、修正和扩展。


AI智慧的互动性

AI的智慧也不例外。许多人认为AI具有智慧是因为它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处理大量数据,识别复杂的模式,并且在某些任务上超越了人类。然而,AI的智慧并不是模型或算法本身固有的,而是通过与数据的持续互动、与人类的反馈、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共同生成的。


例如,语言模型(如GPT)能够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许多人将其视为AI智慧的体现。然而,这种能力并不是模型内部“拥有”智慧,而是模型通过与海量文本数据的互动,生成出基于概率的语言输出。这种输出表现出了一定的智慧性,但这种智慧并不属于AI,而是属于整个数据-算法-人类交互体系。每一次生成文本的过程,都是AI通过互动在动态生成智慧,而不是固有的、静态的智能表现。


同样,在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AI的表现也依赖于与外部环境、传感器数据、人类反馈的互动。每次的预测和决策都需要通过反复的反馈与调整来优化。AI在这些领域的智慧体现,并不是独立于互动存在的,而是通过系统与外界交互逐步产生的。


智慧属于SIO,而非主体


既然智慧是在互动中生成的,那么它既不属于人类,也不属于AI,而是属于整个SIO复合体。人类在脱离与世界的互动时,无法展示智慧。


同样,AI脱离数据和外部反馈,也无法产生智慧。


智慧只有在主体与客体、互动的复合关系中才能得以生成和体现。


ChatGPT的智慧:SIO互动的三重维度

ChatGPT作为一种语言模型,其智慧体现了SIO复合体的智慧本质。它的智慧并不是单一地归属于AI本身,而是通过多个维度的互动产生。具体来说,ChatGPT的智慧源于三个彼此关联的SIO互动:

  1. ChatGPT与数据的互动SIO智慧:ChatGPT通过与海量文本数据进行互动,不断学习语言模式和语义结构。这一过程中的智慧表现,既不属于AI本身,也不属于数据,而是AI与数据互动的智慧。这种智慧在每一次生成文本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是通过大量交互、反馈和修正生成的。

  2. 人与ChatGPT互动SIO的智慧:当人类与ChatGPT进行对话时,新的SIO互动关系产生了。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人类的输入与ChatGPT的生成共同构成了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既不单属于人类,也不单属于AI,而是人与ChatGPT互动生成的产物。人类通过提问或任务设定,与AI一起生成新的信息和洞见,这种智慧是互动智慧的另一投影。

  3. 人与数据互动SIO的智慧:人类通过分析ChatGPT生成的文本,以及通过AI处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判断和创新。在这个互动链条中,人与数据的互动不仅仅停留在信息获取层面,而是不断推动新智慧的生成。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人类获得新的见解和知识,这也是SIO互动中的智慧表现。



这三种智慧形式——ChatGPT与数据互动的智慧、人与ChatGPT互动的智慧、人与数据互动的智慧——彼此相互关联,形成了复杂的智慧网络。这种智慧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生成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智慧的关系性生存原理”。智慧不仅是独立于个体存在的产物,而是通过互动中的关联性生存与发展。因此,ChatGPT的智慧不是单一的AI智慧,而是通过多重互动中生成的智慧网络中的一个环节。


因此,“人没有智慧,AI也没有智慧”这一命题并非否定人类和AI的认知能力,而是揭示了智慧的本质在于互动。智慧并不是一种内在、静态的属性,而是动态生成的结果。它属于整个SIO互动系统,而不是单一主体。



结论


通过主客互动本体论的视角,智慧并不是某个单独的主体所拥有的。无论是人类还是AI,其智慧都是在与外部世界、数据、经验和其他主体的互动中生成的。智慧属于整个SIO复合体,而非某个静态的主体或客体。主体的智慧、客体的智慧、互动的智慧,实际上都是SIO智慧的三种投影。


因此,担心AI智慧会超越人类智慧是一种误解,因为智慧的本质不在于“拥有”某种能力,而在于通过互动持续生成。ChatGPT的智慧体现了智慧的关系性生存原理,它与数据的互动、人与AI的互动、以及人与数据的互动共同生成了智慧网络,这种网络是SIO系统智慧的真正体现。




创造力321
王德生博士321智慧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