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变形计》里有个爱玩游戏的男孩郑子豪吗?
节目中,做律师的爸爸看不惯,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地给他灌输各种大道理:
“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不对的?”
“你这样打游戏是会上瘾的,就像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
“你要搞你的学习,你只有学习搞好了,你才能搞一搞娱乐的东西。”
而郑子豪一声不吭,就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对爸爸的大道理置若罔闻,反而越发沉迷游戏。
这让人不由想起乌鸦的故事:
和鸽子住在一个小森林里,有一天,乌鸦向朋友鸽子告别,说要搬走了。
鸽子问它:“你为什么要搬走呢?”
乌鸦回答道:“其实我也不想搬走,但这里的人对我太不友善了,他们嫌我的叫声太难听,我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鸽子沉思良久,对乌鸦说了这么一番话:
“朋友,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那么无论你飞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欢迎的。”
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定律。
父母之爱,为计深远,但不少父母却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用各种大道理去规范孩子。
结果孩子越来越难管,甚至不尊重你,无视你,叛逆得令人发指,父母委屈要命,孩子为什么不懂自己的苦心。
《正面管教》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错了方法。”
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很难很累,孩子也不尊重你的想法,那就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
读一读“乌鸦定律”的3个真相,从自身开始改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闭上“乌鸦嘴”,少说教
一般人最讨厌乌鸦的点,就是乌鸦太过聒噪,惹人烦。
其实很多父母在孩子眼中,也是这样。
网上一位博主@曾公子就曾吐槽:
很多家长絮絮叨叨话没少说,但就跟唐僧一样除了招孩子烦也没别的作用。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因为一件事要反反复复说很多遍。
小到吃饭,必须要喊两遍“记得洗手”,每天出门前,必须要提醒一句“记得带齐作业本”。
大到文理分科,总是反复诉说学理的重要性,选学校也是,各种强调自己的观点。
话说一百遍成不了真理,但真理说了一百遍就会成为废话。
为人父母肯定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孩子心里,父母的唠叨啰嗦,是对他们的不放心,是对他们的掌控欲,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这样只会损耗掉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所以,当孩子不尊重你、无视你时,不要生气,少一点唠叨、指责,多一点尊重和共情,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一位班主任讲述了一个学生的案例。
这位学生无需她的特别关照或监督,各科学习中始终保持优秀、自律。
此外,对于课外爱好,这位学生也展现出比同龄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学习意愿。
后来,班主任向这位学生的妈妈请教育儿经验,这位妈妈说: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在家时很少催促孩子学习,既不指导也不干涉。
我认为,作为父母,能够适时地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其实,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听不进去。
当你闭上嘴、不镇压、不说教,安静地守护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就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就是孩子最依恋的对象,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常备“乌鸦心”,用爱感化孩子
俗话说得好:“乌鸦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
也就是说,当父母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孩子自然会心怀感恩。
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他儿子在步入高中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天天逃课去网吧、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度被学校劝退。
那段时间,他每天对儿子不是严厉责备,就是动手打骂。
父子俩天天针尖对麦芒,关系紧张。
他在深刻反思之后,决定改变自己与儿子的相处方式。
儿子考砸了,他不再抱怨,而是和颜悦色地说:
“孩子,考得不少啊,老爸现在才知道一个高中生多不容易。说实话,要让爸爸去考,还考不了这么多分呢。”
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花去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他也没有上来就指责,反而平和地安慰儿子:
“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儿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
然后,他还主动帮儿子修好了自行车。
在他和风细雨的关爱下,儿子不再和他针锋相对,还努力上进,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父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智慧的父母,不是一味地拿出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否定孩子,也不会对孩子明显的说教,而是注重潜移默化的爱和引导。
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理解,少唠叨,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当情感的壁垒被打破了,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内心才会柔软下来,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亲子关系才能迎刃而解。
“乌鸦喝水”,换个角度看孩子
乌鸦的声音是缺点,这让它以及周围的人都痛苦,
但是乌鸦也有自己的优点,看过“乌鸦喝水”的人都知道,乌鸦能够叼着石头,丢进瓶子里,让瓶子里的水满上来,这就是一种智慧。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一味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而是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
小男孩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并用胶水粘了起来,被妈妈发现了,撒谎说是猫跑进来打碎的。
妈妈沉思片刻,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说:
“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肯定孩子说:
“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
孩子羞愧地低下头,以后再也没有撒过谎。
作为家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错误,总想着打败孩子,而是换个角度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比如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他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孩子经常说谎,可能是因为父母太严厉了,他害怕被惩罚;
孩子摆烂不爱学习,可能是因为目前的学习太难了,他学不进去……
努力发现孩子行为中积极的一面,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正向引导,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用优点带动缺点的改变。
只有这样,那些潜藏在孩子体内的信心、热情、灵感、勇气等美好力量才有可能被唤醒,孩子也才有可能主动做出改变,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很认同一个观点:
父母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读懂“乌鸦定律”,不强行说教孩子,不压制孩子改变,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才有机会融化孩子心里的冰与寒,成为那个真正“赢得”孩子的人。
本图文素材仅供免费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一起学习,学做满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