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
某天你带着孩子逛超市,一个不注意,孩子就偷拿了东西往自己嘴里塞。
这时,店员气冲冲走过来对着孩子大骂,并要求你必须高价赔偿,你会怎么做?
周末的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陈欣带着6岁的儿子航航去超市采购日用品。超市内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航航目不暇接,他像只欢快的小鸟,在陈欣身边飞来飞去。陈欣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嘱咐航航:“航航,要听话哦,不能随便拿东西吃。”航航乖巧地点点头。走到水果区时,一股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航航的目光立刻被那一盒盒红彤彤、娇艳欲滴的草莓吸引住了。就在陈欣转身拿购物袋的瞬间,航航的小手迫不及待地伸向了草莓盒。他小心翼翼地挖出一颗,放进了嘴里。“喂!你这个小孩,怎么随便拿东西吃?家长是怎么教育的?”店员的声音尖锐而刺耳。航航被这突如其来的责骂吓得一哆嗦,手里的草莓也掉落在地。陈欣闻声看向航航。看到儿子惊恐的眼神和店员愤怒的表情,她心中顿时明白了一切。她连忙蹲下身,温柔地抚摸着航航的头,安慰道:“航航别怕,妈妈在这里。”然后,她转向店员,诚恳地说:“对不起,是我没看好孩子,给您添麻烦了。请问这颗草莓多少钱?我赔给您。”
店员见状,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坚持道:“这是我们超市的新品种草莓,90元一斤呢!你看这孩子,都把我们草莓弄脏了。”陈欣听了,心里虽然有些不悦,但还是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赔就是了。请您告诉我具体该赔多少钱。”用“90元一斤”的价格赔偿整盒草莓(远超正常售价),李佳据理力争,因为自己的孩子有错在先,所以自己会承担相应责任,但也只会按正常价格赔偿。
最终争执多番,俩人才就赔偿达成一致。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类似的“意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发生。
父母的处理方法,是孩子的直接学习对象。
父母此刻如何做,往小了看,只是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往大了看,对亲子关系和孩子的三观形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不管多丢脸,我都会和你站在一边
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对错误,一起解决问题,唯独不要把孩子推到对立面,让他们孤独的被羞耻感吞没。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曾聊起过一件她和儿子身上发生过的趣事:沈奕斐对儿子开玩笑说:“咱俩都去,那就是两个人受批评;我一个人去,就是一个人受批评。所以还是妈妈自己去吧。”儿子对她说:“妈,你真有担当。虽然我不能保证老师以后都再也不找你,但我至少给你能保证以后会好好上课。”她说:“对于一些错误和问题,孩子是有能力去自己总结的。父母不要做审判者,而是该去做情感支持者。”儿童大多有着天然的自卑情节,父母的言语羞辱和奚落,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怯懦。但只要不涉及原则,就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孩子不同的支持:比如对于6岁前的孩子,不仅要讲道理,还要趁早立好规矩;对于6-12岁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他们已经可以考虑到问题背后的多种观点,所以当他们犯错时,要讨论错误背后的本质和原因;而对于12岁以后青春期的孩子,只要不是危害他人,或者对他自己产生严重损害行为的错误,都应尽可能地和孩子以平等的姿态去聊,而不是用严厉的态度去管。一个从小就有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很少会在青春期会犯过大、过多的原则性错误。
最好的规矩,其实是把每一个小的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最终让孩子自己去给自己建立规矩和原则。
说白了,帮孩子立好规矩,最终是教会他们和世界的相处方式。孩子的规矩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被慢慢培养和影响形成的。一位妈妈向咨询师求助,说自己11岁的儿子偷拿她的钱买游戏币。其次,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为什么会偷钱背后的原因?最后,想要解决“偷钱”这个问题,就需要使用具体的解决方法。比如循序渐进地给孩子零用钱;明确告知孩子这个行为是不妥的;把这件事当做给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机会。不贴标签——明确动机——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允许孩子犯错,关注解决问题,孩子才能真正得到成长。他却说:“到底是我变了还是你变了?你在说我变得不够好时,有没有想过,其实是因为你变得没有像以前那样对我有耐心了。”确实,我自己也曾反思过,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看着那张不如幼儿时期可爱的脸,我好像对她的要求和标准也更高了些。有时候总觉得我们说了一遍,孩子就应该立马改正并做好。孩子身上没有开关,不是我们说了一句道理,他们就立马能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去做到。相反,在漫长的养育过程中,我们可能要一遍遍慢慢教,孩子才能一点点学会。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曾分享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能把沟通做到5:1会更好。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父母说的都是好话,孩子就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从而不会发生改变。而适当提出批评意见,就不会让孩子在长久的好话中形成“父母很虚伪”“不会再相信父母”这样的意识。这种沟通方式其实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适用。总之,不伤害孩子,又立好规矩,有时候也得使用点“技巧”。《圆桌派》中的主持人窦文涛,有次聊到一个自己的感受: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外,大部分孩子出现的错误,都是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只要我们这些当父母的,不着急、慢慢来,把养育当作一场体验,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孩子就会自然成长为他最好的样子。最后想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绝对放养中变优秀的。本图文素材仅供免费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一起学习,学做满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