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打好全年经济工作的“收官战”

时事   2024-11-06 09:12   北京  

新用户点击“国际商报”即可关注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程度进一步上升:外部环境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增多;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交织,调整的阵痛正在释放。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在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附近。从第三季度情况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0.9%,环比增速已连续9个季度正增长。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出现好转,释放出经济进一步回暖的信号。

——从数据的细微变化看势头,筑底企稳态势正在显现。


无论是多场高级别会议研判提出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还是经营主体更趋谨慎、普通百姓捂紧钱包的微观感受,均反映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更多地集中在需求侧。


这一情况正在发生细微的变化。从供需两端来看,9月份的主要指标中很多分项数据出现边际改善。从生产来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8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这是在工业增速下滑4个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从需求来看,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同1—8月份持平,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连续多个月下滑以后首次止跌回稳。同时,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8月份提升1.1个百分点。需求侧的缓慢恢复及其牵引的供给侧的止跌回升,正在为经济筑底企稳注入宝贵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7和3.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是工业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聚集领域,二者的复苏不仅支撑了经济大盘的企稳,更体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动能的培育。对于国家层面提出的“先立后破”而言,新质生产力的“立”,不仅为短期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中长期的“破”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对冲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企稳信号后,中国经济得到了不少“信任票”。过去数周,瑞银、高盛、野村、荷兰国际集团等机构纷纷上调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从政策出台看决心信心,经济增长后劲正在凝聚。


为加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近段时间以来,宏观政策力度明显加码,节奏进一步加快。从9月24日开始,五场重磅新闻发布会接连召开,包括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在内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拳果断打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更加注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仅在当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推动9月多项经济数据边际改善,还向外界传递了中国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心,有力推动了社会预期持续改善。


镜头进一步拉近,聚焦商务领域,一系列政策亦在发力显效当中。


促消费“换”出动能。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0.4%,扭转了连续6个月下降的态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5%,增速比8月加快17.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国商务系统把促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让节能、环保、智能的高质量家电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提升了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更为畅通供需循环提供了宝贵的需求支撑,进而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稳外贸大展连台。进场排队、洽谈排队、吃饭排队……身处第136届广交会展馆人头攒动的洪流中,流连于折射着新质生产力华彩的展品间,淹没在各种忙碌热烈的洽谈声中,见证着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订单接连敲定,最能让人深切体会中国企业的努力及中国外贸的潜力。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以“四大平台”功能为鲜明特色的第七届进博会11月5日启幕,预计780个分团到会采购,为历届最多,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一系列创纪录的数字不仅点燃了各界对进博会的期待,更凸显出中外企业界合作“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坚定。


高水平开放拾级而上。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试点地区开展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其中30条措施如今得以复制推广,开展迭代试验或固化制度成果,体现出中国矢志不移开放的决心与言出必行的执行力。制度型开放是各国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和协调,强调各国制度体系的融合性和兼容性,这些都是在增进共同利益,增加“共同语言”,向世界释放出中国秉持开放、促进共赢的信号。


无须讳言,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各方必须坚持干字当头、狠抓落实,加快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时光不负奋斗者,中国一定能够打好全年经济工作的“收官战”!




文字/刘明

编辑/刘明 顾鸿儒

审核/张钰梅

请点亮在看!

国际商报
眼界,即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