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城市,也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市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常住人口约252万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岁月里,周恩来、刘英、粟裕、叶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丽水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缔造形成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浙西南革命精神。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丽水既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市,更是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今更已成为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1.7%,生态环境质量长期领跑浙江、领先全国。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到丽水调研指导,盛赞“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叮嘱丽水生态优势不能丢,坚决守住“金饭碗”,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针对当时丽水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实际,习近平同志勉励丽水“发挥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浙江精神,不甘落后、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争先创优,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深刻指出丽水只有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才能赶上全省发展水平,系统深入指导丽水创新发展思路,下决心转变增长方式,跨越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明确将“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
丽水坚定不移探索开拓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道路。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摘掉了“欠发达地区”的帽子,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跻身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前列,城乡居民收入稳居第一,交出了一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多赢”答卷。迈向新征程,丽水力行“丽水之干”,正在开辟革命老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境界,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以改革关键之招打开发展跨越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丽水的改革发轫于山、灵动于水、勃兴于山水间。
“自家的山林成为国储林后,就相当于‘入股’了,今后每年能拿到近7000元的收益!”2023年9月,丽水市庆元县左溪村村民胡苏州将自家200亩责任山签约,正式成为国储林的“股东”,持续40年享受收益。庆元“国储林+国乡合作”新机制,是在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经验基础上的“革绿出新”共富探索,即采取“国企出资金,林场出技术,林农出土地”的合作模式,采用“山权不变,林权共有,收益按比例分成(林农40%,林场60%)”的分成方式,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林权流转中转站,收储后统一委托给国有林场经营,开展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碳汇交易、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特色经营,精准解决合同到期采伐难、延续难、延包难,有效破解兑现收益周期长、见效慢、下山脱贫后“谁来搞林业”等问题,进一步拓宽林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庆元“国储林+国乡合作”项目一期计划完成16万亩,已获得5家国有银行集体授信9.6亿元,预计村集体和林农可收益17.2亿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惠及全县10万名林农,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增加劳务收入2000万元。
丽水市云和县通过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智慧治水等方式,在出境Ⅱ类以上水质占比保持100%的情况下,实现Ⅰ类水质天数占比由2017年的54%提高到2023年的80.1%,2023年获得省级绿色奖补3亿元,被授予全省首批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清源杯”。“清源”的背后,是丽水连续10年的“五水共治”持续巩固,连续三轮迭代升级的省级绿色发展奖补机制、瓯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既确保“一江清水”送出丽水,又实现保护生态者得利、环保受益者付费。
在丽水,莲都区“古堰画乡”已经成为一个知名景点。景点所在度假区的核心区由堰头村、大港头村组成。度假区由莲都区旅投公司负责保护、管理、运营工作。为破解该公司信用评级资产不足难题,莲都区梯次建立景区生态产品价值与财政奖补相挂钩机制、试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营业收入相挂钩机制,将流动的“绿水青山”资产注入财务报表。经“中铭国际”评估认定,度假区生态环保收益权入账价值为39976万元,占该公司总资产的4.3%,成功助力该公司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为度假区进一步“价值转化、向美而生”提供支撑。
在丽水这片改革热土上,上述只是众多改革中的几个案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及扶贫开发、农村金融改革、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全国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林区共同富裕市试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国家气象公园试点等“国字号”改革试点,正扎根于丽水,开辟崭新通途。截至2023年底,丽水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位列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前10,连续两年夺取浙江“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金鼎,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实现县域全覆盖,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全省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河长制等多项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践表明,改革是护绿固本、点绿成金的“金钥匙”,革绿出新、跨越传统的“先手棋”。
集聚发展破解“穷在山上、弱在散上、困在路上”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经济,走人口内聚外迁、自我积累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发展制造业要讲究集聚优势,讲究功能定位。要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依托城市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穷在山上、弱在散上、困在路上,这是多年来丽水“摆脱贫困”的最大“拦路虎”。作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占比高达75.7%的丽水,该如何摆脱,又何以跨越?破解的答案就在集聚。
云和县围绕“挖穷根、挪穷窝、保生态、促致富”持续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产业要素向县城、中心镇集聚,帮助山区群众实现“带权进城、安家落户”,极大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实现聚民、富民、便民。围绕聚民,云和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政府提供限价商品房安置、普通商品房安置、有土安置、廉租房安置、货币安置等多种安置模式供群众自主选择,确保搬迁农户搬得称心如意。全县已累计建成农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点)53个,累计安置易地搬迁农户1.2万户4.06万人。围绕富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木制玩具产业,培育木制玩具企业1100余家,可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已成为下山转移群众主要的就业产业。围绕便民,建立农民流入地、流出地共同服务进城农民的“街乡共治”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人口聚集带来的融入难、管理难、致富难等问题,实现进城群众社保、医保等40多项社会事务以及经济事务在社区的一地办理,实现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同享军人优待抚恤补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3类社会救助政策。截至2023年底,全县60%的农民下山转移、78%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93.4%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96%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城镇化率达到74.5%,“小县大城”模式已成为全国山区集聚发展典型。
2012年前,传统的“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发展模式蔓延到了丽水市缙云县,存在工业空间布局分散、发展低效、定位不协调等现象,因污染、噪声等扰民问题不时引发矛盾。2012年,缙云县抓住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机遇,依托市县共建机制,按照“台地工业、坡地城镇”思路,设立浙江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丽缙园),并用两年时间圆满完成1万亩土地征收、平整。从2014年起,缙云县落实开展“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的“两无”整治,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向省级园区集中、资源要素向省级园区倾斜,全面提高资源要素集约配置效率,实现生产力“由散到聚、以聚促变”。历经12年,丽缙园创成全省26县首个高端装备制造类特色小镇,成为全市首家省级高新区。截至2023年底,丽缙园共集聚企业550余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50亿元,以占地不到县域面积的0.5%,集聚1.6万人,贡献全县约1/ 5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产值和制造业税收,成为“个头小、能量大”的山区平台发展典型。
新时代以来,丽水先后实施下山脱贫、大搬快治、大搬快聚富民安居等工程,累计实现27.69万人走出大山、融入城镇,城镇化率由52.5%提高到64.6%。丽水一方面通过吸引城镇新增人口向二三产业集聚,另一方面高起点推动平台往集聚集约、绿色高端方向发展,形成以11个省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开区为主战场的工业发展平台,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有效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截至2023年底,丽水城乡居民收入跻身全国前40位、位居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第一,城乡收入倍差由2012年的2.97下降至2023年的1.90。实践表明,集聚是破解山区发展布局“不优”的关键之举;只有提升集聚规模效应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区域整体性跨越。
依靠创新和开放培育特色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欠发达地区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创新思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接轨发达地区和国内外大市场,加快培育特色经济”,“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强调“自主创新必须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丽水究竟凭什么优势,来实现借梯登高、跨越发展?破解的答案就在生态环境。
好的生态环境,是培育集成电路材料等生态敏感型产业的主动选择。“生产硅单晶外延层的超净车间,对环境要求极高,每立方英尺空间内,直径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灰尘粒子不超过1000颗,丽水优质的空气质量完全符合要求。”晶睿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张峰说,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这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珏芯微电子是首批从上海引进丽水经开区的半导体企业之一,短短数年间,实现了全链条核心技术100%完全自主可控,顺利通过国家专业部门的严格测试和权威认证。同时,该公司一项目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实现“丽水芯”在全国唯一颠覆性技术专业领域“零的突破”,成功入选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2019年以来,丽水立足生态优势,抢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窗口”机遇,主动拥抱上海等发达地区,陆续引进珏芯微电子、中欣晶圆、江丰电子、晶睿电子、广芯微、中科半导体等重点企业乃至头部公司,落地重大项目38个,总投资超660亿元,形成集芯片“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于一身的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链,集聚大批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产生发展“雁阵效应”,跻身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2023年12家已上规半导体企业产值同比增速高达99.1%。
正是立足于生态优势,丽水构建起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生态工业链条,以及品质农业、文旅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等富民产业链条,以更加主动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发达地区协同合作,有效嫁接发达地区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资金链,通过生态“绿芯”吸引铸就发达地区科技创新“镜像空间”、各类群体“旅居之地”,走出一条“山海互济、山区也有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坦途。
依托山海协作、革命老区结对合作机制,丽水市青田县以宁波“保税飞仓”实现“丽水山耕”农产品品牌“越洋海外”,景宁畲族自治县以“飞柜经济”实现让“海”鲜进山、“山”珍入海,遂昌县引入象山“红美人”柑橘种植进而托起甜蜜产业共富梦,莲都区引入宁波资本共建“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云和县与杭州商旅集团合作推动“云和梯田”景区晋升5A级。对接长三角,景宁畲族自治县与上海静安区以景宁惠明茶为情缘,将景宁惠明茶成功打入上海,并吸引上海百寺公益基金会,共同投资11亿元建设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项目,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约有40万名上海游客到丽水赏山景、品山耕、住山居。
截至2023年底,丽水依托山海协作机制,实现与省内7市24个经济强县、5个开发区结对,落子布局10大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依托革命老区结对合作机制、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与宁波、上海结对合作县域全覆盖。累计落地建设实体化研究院7家,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前沿城市建设人才科创飞地13个,加快形成最美生态与最强科技、最优人才良性互动局面。实践表明,开放创新需充分运用好优势方法论,找到并攻克长三角“绿芯”与发达地区前沿发展、人群所需的最佳结合点,引导更多高端要素循环汇聚到丽水,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构建“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亲清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全国各地均在比拼营商环境竞争力的背景下,该如何脱颖而出?丽水的答案就在“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亲清政商关系中。
世界500强德国肖特集团,10年间3次重仓投资,总投资额达16亿元,并将医药系统亚洲总部落户缙云县。肖特集团的战略选择,源于在众多城市比选中,缙云以优越的生态环境满足了其近乎苛刻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缙云实行“店小二”式暖心服务,推行政策制定企业全方位参与、涉企政策全流程服务、惠企政策落实科学评价“三项机制”,仅用两天两夜就将100多个问题全部回复,限时承诺接通天然气等各事项。疫情期间,创新出台“带疫解封”方案,陆续保障近30批次200余名德国专家安全顺利抵缙,保证项目建成投产。缙云的营商环境,正如肖特药包高管胡鸣跃所说:“很多人好奇这些项目为什么一次又一次选在缙云,如果说选择中国是因为市场,选择缙云最重要的是因为这里的服务黏住了我们。”中欣晶圆董事长贺贤汉,将总投资40亿元的半导体项目落地丽水经开区,从“丽水速度”看出“丽水态度”“丽水温度”,进而当起了招商代言人,“接二连三”推介引进富乐德半导体等项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证明,投资丽水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丽水把生态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最大竞争力,奉行“企业家夸,才是真的夸”理念,靠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清上加亲、亲中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涌现出“网上中介超市”、涉企投资“多合一”集成改革、涉侨回乡投资落户便利化改革等系列亮点,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实践表明,营商环境与绿水青山一样,均是重要生产力,把两者协同起来,有助于加快跨越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回望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跨越的底色是绿色、基础是集聚、阶梯是创新开放、雨露是营商环境,实质上走的是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丽水宝贵思想财富和科学行动指南,不仅指引丽水实现了巨变,更将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指引像丽水一样的全国广大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兰文飞 周爱飞 周鸣鸣 李倩】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浙江省丽水市委党校】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常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