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丨彰显“亲劲、韧劲、拼劲”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纪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教育   2024-10-20 16:00   北京  

编者按:

了解碑文背后丰富的革命历史内涵,弘扬先烈身上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理论网特别制作了“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本期为您播出:彰显“亲劲、韧劲、拼劲”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纪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本节目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出品,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点击下方收听音频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主要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碑体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体下部正面浮雕为“解放兰考”,两侧面浮雕为“焦裕禄查三害”“焦裕禄访贫问苦”,背面为碑文。

碑文如下:

兰考,地处豫东平原,黄河之滨。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主革命时期,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为兰考的解放事业,英勇不屈、前赴后继,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九六二年,焦裕禄来到兰考,为根治风沙、盐碱、内涝,带领群众,迎难而上,拼搏苦干。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


中共兰考县委员会

兰考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三年五月

背景介绍

碑文内容精炼,概述了兰考这片红色土地的解放历史和焦裕禄在兰考的先进事迹,讴歌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出生于1922年,山东博山县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裕禄先后到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尉氏县委书记处工作。1962年12月,有着丰富领导经验的焦裕禄被党组织选派到兰考任县委书记。

到兰考后,焦裕禄发现一些干部面对风沙、盐碱、内涝灾害出现了畏难情绪。为进一步鼓舞士气、摸清灾情,焦裕禄带领干部组成“三害”调查队,查风口、探流沙、涉洪水,靠一双铁脚板,实地走访调研了兰考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大队,行程5000余里。为更好摸清洪涝情况,焦裕禄经常在大雨时察看水势、制作流向图,在实地调研、反复试验的基础上,以焦裕禄为班长的兰考县委作出了治理“三害”的科学决策,带领群众走上了科学治灾、团结治灾、艰苦奋斗、生产自救的道路。

正当兰考的风沙、治水、改地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焦裕禄因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不幸病逝。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同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焦裕禄为革命烈士,兰考县将焦裕禄遗体迁葬在县城北黄河故堤的沙丘上。1967年,兰考县在此修建了烈士墓。

习近平总书记视焦裕禄为人生榜样,多次到开封兰考视察工作,并对焦裕禄精神作出了一系列概括和评价,强调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弘扬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为我们在新时代研究、宣传、弘扬焦裕禄精神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昭示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焦裕禄视人民群众为父母,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有力地回答了共产党人“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作为县委书记,他心里惦念着兰考3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吃穿用度。他对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去帮助群众。他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很好地融洽了干群关系。他的精神像一面光辉的旗帜,向世人昭示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对标焦裕禄对群众的亲劲,要坚定人民立场,树立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牢记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抓工作的那股韧劲,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三害”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为什么一直没有治好,是因为很多干部被灾荒压垮了,没有焦裕禄这种“既然看准了,应该狠抓,抓住死不丢”的韧劲。焦裕禄曾说:“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正是这种敢于直面困难的斗争态度,鼓舞了兰考干部与灾害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实践告诉我们,前进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面对“硬骨头”和“拦路石”,要秉承焦裕禄的那股韧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对已认定的事坚定不移,对已定下的事持之以恒,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以大无畏的革命意志和实际行动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焦裕禄的一生经历了工农商学兵多个角色,面对兰考最苦、最穷、最难的现实,他主动出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战胜灾荒。他常教育党员干部要有革命胆略,要有“穷棒子”和“硬骨头”精神,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常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他注重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和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始终把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作为自觉要求,把用心想事、干净干事作为工作标准,带动影响了整个县委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学习焦裕禄的那股拼劲,就要深怀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为座右铭,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奉献当本分看,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让人生在担当、拼搏、奋进中发光出彩。

斯人逝去,初心永存。焦裕禄精神像一座丰碑,铭刻着那段难忘的斗争岁月;焦裕禄精神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前进方向;焦裕禄精神更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让党员干部懂得如何做人、做官、做事,如何立德、立功、立业,做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专家点评

本期点评专家:

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董亚娜

焦裕禄,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烽火连天的岁月,他的生命轨迹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他亲历了国家从苦难走向新生的全过程,这些经历铸就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面对“三害”肆虐,他没有选择逃避或妥协,而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他的故事,是共产党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是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焦裕禄精神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更加熠熠生辉,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首先,焦裕禄对人民的那股“亲劲”,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动践行。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这股亲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其次,焦裕禄抓工作中的“韧劲”,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正如焦裕禄面对兰考“三害”时所展现的那样,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它教导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最后,焦裕禄干事业的“拼劲”,正是新时代创新精神和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前,我们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多重任务,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扬这种勇于探索、敢于胜利的拼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焦裕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宝贵的精神坐标系。它不仅属于兰考,更属于全中国,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总策划:许宝健

  总导演:何忠国

  监   制:李   莹

  导   演:王   雪

  编   审:李步前

  朗   读:许雅婷

             张   玮

  点   评:董亚娜

理论网
《理论网》是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的互联网平台。《理论网》办网目标是根植实践沃土,推进理论创新;加强舆论引领,服务工作大局。努力成为鲜明的思想旗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