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冰
这是昨天帖子《偷你没商量》的补记
骑游北非三国(3)-看不完的金字塔
1月21日,昨晚领队安排:
以后导航主要由梦游负责。明天下午去红金字塔、曲折金字塔,住宿在大约11公里的和平之家酒店。明早7:00之前所有行李收拾好,放二楼胡杨林房间,请带着车锁和贵重物品,明早7:00其他房间钥匙交给潇冰,由潇冰负责交给前台,记得交钥匙时拍照。
7点收拾好行李,都存放在二楼苗木房间,准备骑车去吉萨金字塔,这是埃及行的重头戏。驻地离景区东门仅410米,一厢情愿想骑自行车进景区。一会前方探路的领队野狼折返回来,告诉大家放好自行车,徒步前往。自行车不让进景区。
在缤纷上预定的,阿拉阿斯卡金字塔大酒店,酒店(民宿)里住宿舒适,楼顶餐吧可看见胡夫金字塔夜景灯光。酒店(民宿)就在一小巷子里,巷子里车水马龙脏兮兮,垃圾随处可见,塑料袋几乎无处不有。我就是插队五年,所在的农村也没见如此脏乱。
马上就要看见狮身人面像了,期盼遮掩了一切不适,很快到达吉萨金字塔景区东门。月牙和东丽排队买门票,700埃及磅只能刷卡。我们则在土著人的忽悠下摆出各种姿势拍手抓金字塔的照片。攻略上小红书上各种游记上,都提到的不要土著人的帮助,关键时刻我们却掉链子了,一拍完照,果然要小费,我没带埃及磅,风飞飞给我10元埃及磅,顺手交给主动帮拍照的土著人,同行的男骑友都被索要掉100磅(折合人民币约15元)。
从大门进入,过安检,我的背包里放有的骑行队旗帜,被开包检查拿出来了,看比划的手势,知道不让拿旗拍照,就是旗帜也不让带进去。进入大门,我们没走右边的大路,(旅行团的大巴都走这),领队的路书写得很详细,还配有图,不走大路,走左边的无路,往金字塔方向,先去拍狮身人面像的侧面。
我们来到早,前面已经有两组人在拍照,我们只能等他们拍完,才能上到不大的石头上拍合影。
穿过石头建筑,一个小通道直达狮身人面像的右侧。
这里要排队拍照了,刚轮到我们拍照,都没照几张,旅行团来了。多亏住得近,来得早那么一点点,要不想自由拍张照片,那都是奢望。
狮身人面像的正式名称是斯芬克斯(Sphinx),这是其最广为人知的名字。此外,它也被称为狮身人面像或人面狮身像。这座雕像位于埃及吉萨的高原上,紧邻哈夫拉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工匠雕刻而成。
原路返回可到狮身人面像的正面,我们患了一个小错,不想走回头路,直接往正对的卡夫拉(Khafre)金字塔走去(等出来时路过狮身人面像,天地间好像有尘粒遮挡,狮身人面像灰蒙蒙的不清晰了)卡夫拉:胡夫的儿子,建造了卡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是胡夫金字塔左边的第一座金字塔,略小于胡夫金字塔。我们没有停留,横向再往左,先去看门卡乌拉金字塔。
这里没有游客,门卡乌拉金字塔的左边还有几个矮小残败的金字塔,我们在家也只看了胡夫金字塔的介绍,略知皮毛,这残败的小金字塔什么来由一概不知。大连骑友广地,在AI上搜索出的结束,给我留言,涨知识了。
历史记录和考古证据表明,门卡乌拉是胡夫的孙子。家族关系如下:
1. 胡夫(Khufu):建造胡夫金字塔。
2. 卡夫拉(Khafre):胡夫的儿子,建造卡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3. 门卡乌拉(Menkaure):卡夫拉的儿子,建造门卡乌拉金字塔。
胡夫的儿子~海夫拉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建造的金字塔。在它初建成时,即公元前约26世纪中叶。哈夫拉金字塔前设有祭庙,庙前长长的堤道通向另一座河谷的神庙和狮身人面像。
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e Pyramid)
• 建造者:第四王朝的门卡乌拉法老,他是胡夫的孙子、卡夫拉的儿子或继任者。
• 位置:位于胡夫金字塔的西南方向,是吉萨金字塔群中最小的一座。
• 尺寸:• 高度:原始高度约为65米(213英尺),如今由于侵蚀和石材被移走,剩下约62米(203英尺)• 底边长:约108米(354英尺)。• 建造材料• 基础部分使用花岗岩。• 上部主要使用石灰岩。
• 金字塔外部覆盖的红色花岗岩表层大多被拆除,只剩下一部分。
是否为胡夫的孙子?
门卡乌拉金字塔的特点
• 它虽然是吉萨金字塔群中最小的一座,但因使用花岗岩等高成本材料,显示了门卡乌拉法老对质量的重视
•胡夫金字塔群中第三座较小的金字塔确实属于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法老。虽然体积较小,但门卡乌拉金字塔以其精致的建造和细节而闻名,是吉萨高原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卡乌拉(Menkaure):卡夫拉的儿子,建造门卡乌拉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群中第三座较小的金字塔通常被认为是胡夫的孙子,即**门卡乌拉法老(Menkaure)**的金字塔。
这里已经没有游客,我们换了裙子,登上几层大石块,开始嘚瑟。
在胡夫金字塔(Khufu Pyramid,或稱為吉薩大金字塔)左邊的小型殘破金字塔,通常是指與胡夫金字塔相關的**「附屬金字塔」**(Subsidiary Pyramids),這些小金字塔有著以下歷史背景和來歷:
1. 王后金字塔(Queen’s Pyramids)
在胡夫金字塔的東南側,存在三座較小的金字塔殘跡,這些被認為是為胡夫法老的妻子或王后建造的墳墓。這三座金字塔被標記為 G1-a、G1-b 和 G1-c:
• G1-a:可能是為胡夫的主要王后赫特菲瑞斯(Hetepheres)建造,但她最終的墓地並不在這裡。
• G1-b 和 G1-c:用於其他皇室成員,具體身份尚未確定。
2. 儀式用途或象徵性建築
部分學者認為這些附屬金字塔可能具有宗教或象徵性的意義,用來表達與太陽崇拜相關的信仰體系,並非所有附屬金字塔都實際用於埋葬。
3. 殘破狀態的原因
這些小型金字塔多數已損毀,原因包括:
• 歷史上的盜墓和石材再利用:許多金字塔的外層石材被後代取走,用於建造其他建築。
• 時間和自然侵蝕:幾千年的風吹日曬,導致結構損壞。
胡夫金字塔左邊的這些小型殘破金字塔,多是王后或皇室成員的墳墓,但其中部分可能也具有象徵意義,與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埋葬文化密切相關。
看完小的金字塔,回头去看吉萨金字塔的重头戏--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阿拉伯语:هرم خوفو;英语:Pyramid of Khufu),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上五层石块,就是进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寝,另买门票进入。
金字塔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象征,是人类邀远历史的见证。关于金字塔,看了许多资料,还是不可想象,还是有太多的未知。据说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它的神奇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
等我们返回狮身人面像的正面,空气中弥漫着尘埃,狮身人面像灰蒙蒙的,像蒙上了面纱。
今天带的旗在进金字塔时,过安检被拿出来,不让带进景区,回来出景区大门拿旗时,被索要小费。装听不懂,没给,两个不让带进去的头盔的男士,就没这么幸运了,不给100磅小费,不给你头盔。
阿拉阿斯卡金字塔大酒店的LOOG
拍照记住了,千万避开付现金的坑。
11点40,我们离开吉萨金字塔,前往第二天的驻地和平之家,这家民宿,在弯曲金字塔与开罗之间。
沿着一条水渠14公里到达和平之家。这家民宿环境优雅,对面就是两座金字塔的大门,可惜没有歪坏,要上到二层的小花园才有信号。每人10美金的宿费,性价比不高。
休息一会,14点30出发,去寻找小众的弯曲金字塔,红金字塔,黑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文明的杰出象征,弯曲金字塔、红金字塔、黑金字塔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故事。
弯曲金字塔(Bent Pyramid)
弯曲金字塔位于埃及达赫舒尔(Dahshur)地区,由第四王朝的法老斯尼夫鲁(Sneferu)建造。其独特之处在于金字塔在建造过程中改变了倾斜角度:下半部分的倾角约为52度,上半部分则变为43.5度,形成了弯曲的外观。这种设计变化可能是因为在建造过程中,原始的陡峭角度被认为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因此在建造到一半时调整了角度。弯曲金字塔是现存少数仍保留有光滑石灰岩外壳的金字塔之一,展示了古埃及建筑的精湛技艺。
红金字塔(Red Pyramid)
红金字塔同样位于达赫舒尔地区,也是法老斯尼夫鲁的杰作。它被称为“红金字塔”是因为其建筑材料——红色的石灰岩。这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真金字塔”,即四个三角形面完美汇聚于顶点的结构。红金字塔的倾斜角度约为43度,显示了在弯曲金字塔建造经验的基础上,古埃及人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
黑金字塔(Black Pyramid)
黑金字塔位于达赫舒尔地区,由第十二王朝的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at III)建造。由于其外观呈现出黑色,因此被称为“黑金字塔”。这座金字塔主要由泥砖建造,外覆石灰岩,但由于地基不稳和建筑材料的问题,金字塔在古代就已部分坍塌。尽管如此,黑金字塔仍然是研究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建筑风格的重要遗址。
回程梦游的车漏气了。都是补胎的老手,还是男同胞有优势。自行车集中放在一起,我们几个人围着看车。苗木的车就脱把拿手机拍梦游修车,一小孩推着她的车就跑,看见苗木追来,才把车扔在路上。
野狼说,强龙斗不过小毛孩。从红,黑金字塔回来,我一人看三辆自行车,一小孩在前面拽飞飞的车,我放开了扶着月牙车的手,回头月牙的工具包打开了,最贵的一套德国修车工具没了,你还分不清是谁干的,个个长得一个样,坑坑的眼窝高高的鼻梁。
住宿 和平之家 1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