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墨
宗萨仁波切说:“你可以要求自己对别人好,但不能期待别人对你好,你怎么对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会怎么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如同行舟之人,不断地与他人交汇、碰撞。
其间,有一种处世的智慧,那便是:施善不图报,烦恼便自消。若不能看透这一点,烦恼的阴霾便会悄然笼罩心灵。
还记得电影《芳华》中的场景,文工团里,刘峰是那个“活雷锋”,他总是默默地对每个人好。
他帮战友打饭,帮女兵修手表,他把上大学的机会也拱手相让。
他的善良如同那文工团里明亮的灯光,照亮着周围的人。
然而,当他遭遇命运的挫折时,那些曾经接受过他善意的人,并没有都给予他同等的关怀与帮助。
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刘峰的遭遇,虽然令人唏嘘,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他对别人的好,是出于本心,却不能要求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然而,在我们居住的洒满阳光的庭院里,当繁花盛开,香气弥漫,我们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对他人投以温暖的微笑,伸出援助的双手。
这是我们内心的选择,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闪耀,就像星星在夜空中自行发光,不求回报。
但是,当我们将这份善意播撒出去之后,往往会在心中暗自期待,期待着对方能以相同的热忱回应我们。
无论结果怎样,我们要明白,人心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我们不能强求别人的行为符合我们的期待。
也许,我们赠予他人的是娇艳的玫瑰,而换回的可能只是一缕微风,轻轻拂过,未留下任何痕迹。
这时,如果我们执着于对等的回报,心中便会滋生出烦恼的杂草。
就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加德纳带着儿子四处奔波,生活的困苦没有让他放弃对他人的善意。
他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还能给予他人帮助。
但他并没有期待那些接受他帮助的人会在他困难时给予他多大的回报。
他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他和儿子在地铁站的厕所过夜,外面有人猛烈敲门,他捂住儿子的耳朵,流下了无助的泪水。
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因为自己对别人的好而抱怨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他,他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
故而,当我们看透这一点,不再将自己对他人的好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挂钩,就如同解开了心灵的枷锁。
当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豁达、宽容,就不会再因为别人的冷漠而黯然神伤,也不再因为得不到期待中的回应而愤懑不平。
从而,让自己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依然可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他人,去传递温暖,但这份善良将不再背负沉重的期待。
如此,那些不必要的烦恼便会如轻烟般散去,留下的是一颗宁静、自在的心,在生活的道路上轻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