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城
世间万事万物,终归都抵不过一词:化繁为简。
复杂的行为会导致我们步履艰难,应当在糟粕固化的旧思想中走出,寻找一条广阔的新道路。
正如刘震云所说:“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人都要往前看,不能倒着走。”
一个人越是想要好,就越不能放纵自己的某些行为,要“抠”一点。
在社交上抠一点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参加完某个聚会后,回到家躺在沙发上,有很多要做的事,身体却没了力气,有想说话,却累得张不开嘴。
有这样的状态,说明我们的能量已经在社交中过度消耗。
帕特里克·金曾提出“社交电池”的概念:
每个人的社交容量都是有限的,不管是在他人面前做出一个表情,还是讲一段话,都会消耗掉自身的能量。
这种情况我也深有体会,当我进入一家新公司,想要快速地融入他们时,我就会努力地参与同事们的每一个话题。
可情况总是很窘迫,因为年龄段不同,所以理解不了他们所说的体会,做出的反应自然也就僵硬、迎合;因为爱好不同,所以无法接应不懂的知识点,场面无形中变得尴尬。
这几乎让我的办公社交进入了死胡同,令我身心俱疲,但我也逐渐意识到,这是一场“乱点鸳鸯谱”的社交 。
其实,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社交“抠”一点,不那么积极地表现自己,能聊得来的人,自然会产生共同话题。
那样远比圈子不同,硬要强融好得多。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是一个在社交上很“抠”的人。
小时候伙伴玩耍嬉戏,他在屋里看书。
上大学时,别的舍友忙着恋爱交友,他却在自习室通宵。
工作后,同事聚餐娱乐,他伏案写作。
而正是这份孤独与专注,才有了《明朝那些事儿》,才有了名动天下的当年明月。
他不是在拒绝社交,他只是顺应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迎合他人,不受环境干扰。
我们未必会是和当年明月一样离群索居的人,但我们要拒绝无效社交,在社交上“抠”一点,不会影响什么,反而我们能很好地做自己。
在言语上抠一点
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很多人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就是犯了口舌上的忌讳,我们要学会在言语上多收敛一些。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可少年时的聪慧并未被延续,他学不会闭嘴,就招来惨祸。
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后,儿子曹丕沉迷于袁熙的妻子甄氏,曹操将甄氏赐予曹丕。
孔融十分不满,立即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也将妲己赐给周公。”
曹操不解,问孔融这段典故出自哪里?
孔融讥讽回答:“照你们现在做的事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曹操虽怒却未处置他,可后来,孔融依旧死性不改直言上谏,讽刺曹操。
曹操忍无可忍,给他编造了不忠不孝的罪名,将孔融满门抄斩。
多嘴多舌已是忌讳,在那样的境况下,强出头不是勇敢,是招惹灾祸。
言多必失,我们在开口前需三思,这样才能远离灾祸,保全自己。
少言更是为了专注自己,不与人争论,才是彻底地肯定自己,无论是逞口舌之快、还是急于辩驳,都不如沉默,因为我们改变不了他人的想法。
意大利著名画家贝罗尼在日内瓦湖边写生时,路过三位游客,他们都停下来对贝罗尼的画指指点点:
“这里的树画歪了,那块地方的颜色不对。”
贝罗尼没有反驳,只是浅浅微笑。
朋友问他为何任由游客胡乱点评,贝罗尼笑着说:“我更愿意将时间花在提升绘画技艺上。”
俗话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即使我们每句话都得当、有理有据,还是不如沉默,因为我们向外索求的时候,就会在不经意间忘记自我。
贝罗尼解释也好、恼怒也罢,这都仅是一个外行人的评价,究竟该如何应对,那就是在言语上沉默。
讲话“抠”一点,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见地,恰巧是因为看见本质、究其本源,所以我们学会了闭嘴。
在金钱上抠一点
三毛曾经说过:“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在《贫穷的本质》这一书中有位印度穷人帕克,常年吃不饱饭,导致他身体极其虚弱,干不了活,所以他也赚不到钱。
但有人去帕克家时却发现,他一点儿也不穷,家里的娱乐用品几乎应有尽有,电视机、DVD机、移动电话,还有咖啡、糖和茶叶。
去的人不解,问:“为什么你不先填饱肚子,而是买这些无用的?”
帕克说:“我总要给自己找点乐子。”
然而在贫民窟,帕克可不是个例,有很多面黄肌瘦的穷人都会挤在音响店购买光盘。
有人提醒他们应该先吃饱饭,再满足享乐,可是没有一个穷人听得进去,仍然只买些娱乐用品。
盲目的消费,忘却温饱的基础,看似很荒谬,不过现实这样做的也大有人在。
其实我们都应该学会“抠”一点,在赚钱的同时学会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
自媒体作者@天湖小舟曾分享自己的经历。
妻子过生日时,他买了几件衣服作为礼物,妻子却兴致不高,和他说:“逛街可以,衣服就别买了,都老夫老妻了,给孩子省点学费。”
还有一次周末,他和妻子逛街,正好路过花店,他提议买束花,妻子又拒绝了,接着说:“真想买礼物,就买个小蒸锅吧,家里的该换了。”
两人直奔超市,小蒸锅虽只花了一百多块钱,妻子脸上却带有满意的笑容。
天湖小舟说,和妻子结婚的前几年,我们花钱大手大脚,也不知柴米油盐贵,如今打了多年交道,学会了精打细算,才发现很多消费是没有必要的。
是啊,很多人都喜欢享受花钱那一瞬间的快感,可是拿东西回家之后又不免后悔。
所以能够赚钱,也要会省钱,在金钱上“抠”一点没什么,我们都要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情绪上抠一点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
获得真正的自由方法是要学会自我控制,一旦情绪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失去自由,所以那些精神自由,保持独立思考的人也正是擅长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平衡好自己的情绪,才不至于要收拾失控后留下的烂摊子。
作家梁爽曾说过一个故事,上大学时,朋友的母亲意外去世,朋友因此伤痛,无法振作起来重新生活。
在一次检查中,朋友检测出纤维瘤,医生说可能是长时间情绪低落导致。
所幸肿瘤是良性的,朋友在男友精心照顾下,身体逐渐康复。
后来,男友带朋友见家长,可朋友十分紧张,用攒下来的钱买价格高昂的保养品当伴手礼,原本以为能讨对方父母欢心,却在很久后听到男友的母亲责备自己花钱大手大脚。
朋友便开始寝食难安,认为未来婆婆厌弃自己。
被外面的人影响情绪,失魂落魄的纠结于此,真的应该反思自己为何要这么在意。
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终归只是在折磨自己。
朋友丁丁是位广告设计师,某次项目改稿了十几个版本,对方还是不满意,丁丁直接就怒了,想站起来发火。
同事把他拽出会议室,充满怨气的丁丁去卫生间洗脸,一捧冷水浇下,他冷静下来,如果把这个项目搞砸,公司和自己都会遭受巨大损失。
于是他深呼一口气,面带笑意回到了会议室,对客户的刁难没有了脾气,只是认真听取,给出建议,最终方案顺利通过。
廖一梅曾说:“回避、躲闪、辗转腾挪都毫无作用,既然该来的总要来,迎着刀锋而上恐怕是最好的选择,起码节约时间。”
不为麻烦的事消耗情绪,该面对的总要面对,我们在情绪上“抠”一点,就能在行动上快一点。
一个人越过越顺的迹象,就是“抠”一点,抠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处理事情“抠”一点,不仅可以修养心性,也为以后的日子留有保障。
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中写道:
“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了一件事,逐渐对自己做的事有了把握。”
我们应当从生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当我们完成的事情越多时,就越能明白将生活过得“抠”一点的乐趣所在!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把生活过得“抠”一点,人生越来越顺遂。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作者简介:亦城,富书作者,富小书的人,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重磅推出新书《屏蔽力》,责编:青允,排版:斜阳叶,校对:闻溪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小书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