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十五届珠海航展开幕式日益临近,一些参展装备开始陆续抵达珠海金湾机场,其中就包括首次亮相的红旗-19防空导弹以及苏-57隐身战机,不过广大军迷更为关注的是首次公开亮相的空军版歼-35A隐身战机。令人惊喜的是,在大家的殷切期待下我国官方很快就公布了一张歼-35A全身照,这让珠海航展的受关注度大幅提升。
从官方发布的照片来看,歼-35A涂有低可视化涂装,全身深灰色,机舱下方的军徽清晰可见,显然这架歼-35A已经正式列装解放军空军。另外从整体气动布局以及外观来看,歼-35A采用了常规设计布局,机身线条非常流畅,体态优美,机翼与机身平滑过渡,没有什么突兀感,个人感觉比现役的歼-20战机更加漂亮。从整体视觉效果来看,歼-35A隐身能力会非常突出,对此军事专家傅前哨认为歼-35A隐身性能排世界第一。那么歼-35A隐身能力真的能排在世界第一位吗?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隐身战机有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歼-35A,俄罗斯的苏-57,韩国的KF-21以及土耳其的KAAN,其中韩国和土耳其的隐身战机都处于试飞阶段,尚未服役,其他几款战机均是在役隐身战机,因此我们先将KF-21以及KAAN战机排除在列(其实从隐身能力来看,这两款战机较F-22还存在较大差距),仅对比前几款战机的隐身性能。
隐身战机的隐身主要是对于雷达隐身,为了实现高度的隐身效果,隐身战机会采用平行设计来减少雷达波的散射,其机翼前后缘、各操纵舵面、进气道唇口、各舱门、口盖缝隙等都相互平行,以确保其雷达反射波的能量能集中在有限个若干峰值上,减少了雷达反射波沿原路反射的可能性。一般而言,隐身战机的前向以及侧向隐身能力对整体的隐身效果影响很大,这两项隐身性能高低会直接决定一款隐身战机性能的优劣。
前向隐身能力,歼-35A处于第一梯队
由于歼-35A是一款中型机,前视截面面积要比歼-20、F-22以及苏-57这类的重型机小一些,雷达散射面积自然也会偏小。另外,歼-35A、歼-20以及F-35战机均采用了DSI进气道,进气道与机体融为一体,并没有传统的隔板,前向隐身性能更为优异,而F-22战机则采用了传统的加特莱进气道,进气道与机身存在十几厘米的空隙,这条缝隙在飞行期间,会随着战机进行加速运动之后,与正面而来的雷达波产生共振,产生较强的雷达回波,因此在前向隐身性能上,歼-35A无疑要比F-22更具优势。
另外,与同样采用DSI进气道的歼-20战机相比,歼-35A没有装备可动鸭翼,且雷达反射横截面更小,因此歼-35A前向隐身能力也要比歼-20更优异。与F-35战机相比,歼-35A在体型以及气动布局上基本一致,因此这两款战机的前向隐身能力会处于第一梯队,没有明显差别。
侧向隐身能力,歼-35A稳居世界第一
从侧面隐身效果来看,歼-35A同样做的非常完美,机身修长光滑,且V型尾翼面积较小,而F-35战机侧向则非常臃肿,机腹还有一处非常大的突起,这会对F-35的侧向隐身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F-35之所以会如此“肥胖”,主要是为了能够装下那台直径高达1.13米的F-135发动机,机身不得不进行“增肥”,这不但导致该机失去了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隐身性能以及机动性能也受到较大影响。
再来看一下F-22以及歼-20这两款战机,F-22V型垂尾面积比歼-35A的垂尾面积大很大,且机身更大,侧向雷达反射面积更大,而歼-20战机拥有腹鳍以及机身更大,侧向隐身效果也不如歼-35A。因此可以大致推断,歼-35A的整体隐身效果要比现有的隐身战机更优,隐身能力处于世界第一位。
歼-35A的定位是与歼-20搭配使用,执行制空以及对地攻击任务,而解放军空军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二支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部队。另外,歼-35A作为第五代战机,会逐步替代现役的歼-7、歼-10A/B战机,未来也会替代歼-10C战机,因此歼-35A的最终装备数量可能不低于5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