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中常见的误解

文摘   2025-01-02 07:04   北京  

all in camera QQ 2 833282006 ww.dahuachengxiang.com   微信群请先加 zxzombie

教学视频《matlab深度学习成像算法基础》线宝教育《图像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成像系统图像质量调试》《成像算法基础(python cmos sensor42

https://shop322456667.taobao.com/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逐渐取代了胶卷相机在消费者市场中的地位,使得胶卷相机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尽管胶卷相机的身影已经远去,它们留下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概念却得以传承,并在数码相机中继续发挥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参数在新旧技术之间的转换过程中,其实际含义和应用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时,数码相机也带来了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在胶卷相机时代是不存在的。


本文旨在探讨数码相机中一些典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包括那些从胶卷相机继承并发生变化的参数,还有那些数码相机特有的技术难题。例如,数码相机的ISO、像素数量、动态范围、色彩等参数,虽然在胶卷相机时代就有所涉及,但在数字化时代,它们的定义和测量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数码相机还面临着如噪点控制、图像压缩、传感器热噪声等新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摄影师和相机制造商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从而在实际拍摄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不仅有助于摄影师提升作品质量,也促进了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数码相机将继续在影像捕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也将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1 ISO是什么?相机能支持的最大ISO越大越好吗?

在摄影领域,ISO是一个衡量感光材料对光线敏感度的国际标准。对于胶卷相机而言,ISO值直接关联到胶卷上的化学物质捕捉光子的能力,即感光速度。高ISO值的胶卷意味着更强的感光能力,能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捕捉到更多的光子。ISO速度决定了相机的灵敏度,这是通过ISO定义的,即10除以平均焦平面照度(H),其中H是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在胶卷时代提升ISO需要在化学物质上进行技术提升,也意味着价格的提升.

然而,在数码相机中,ISO的概念虽然被保留,但其实际含义和应用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数码相机的ISO除了基础的来自传感器的灵敏度外,还包括了AgainDgain.同样的场景下数码相机ISO的增加实际上减少了到达传感器的光子数量,反而增加了光子散粒噪声。这与一些人认为的ISO增加会增加捕捉光子灵敏度(因为胶片时代的概念)相反,实际上ISO增加会降低捕捉到的光子。这使得相同亮度下更高的ISO和传统胶卷的ISO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相机能支持更高的ISO并不一定能保证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因为高ISO值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噪声水平,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数码相机支持更大的ISO不一定能得到更好的画质

此外,数码相机上的ISO还与噪声和动态范围密切相关。动态范围是指可变化信号(例如声音或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也可以用以10为底的对数或以2为底的对数表示。在数码相机中,ISO值的提高可能会导致动态范围的降低,因为随着ISO的增加,相机的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度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图像的噪声,尤其是在高光部分,高ISO值可能会导致高光细节的丢失。不过随着数码相机的图像处理技术的提升,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照片是在高ISO设置下拍摄出来的.综上所述,数码相机中的ISO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感光度指标,它还涉及到图像质量、噪声控制和动态范围等多个方面。数码相机时代,摄影师更需要根据具体的拍摄环境和需求,合理选择ISO值,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2 颗粒,噪声是越小越好吗? SNR呢?

首先胶片中一般不说噪声而叫颗粒(Film grain)是指在胶片照片中可见的微小颗粒,它们是胶片上的银盐晶体对光反应的结果。随着胶片感光度的提高,这些颗粒也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在转印过程中会重复发生.虽然我们可以将胶片颗粒与数码相机中的噪点相提并论,但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因为它们的成因和特性各异。

数码相机中的噪点,也称为图像噪声,是在光线通过CCD或CMOS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过程中产生的粗糙部分,这些噪声像素是不应该出现在图像中的,主要由电子干扰引起。图像噪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噪声:由系统外部干扰引起,例如电气设备、天体放电现象等电磁干扰。

  2. 内部噪声:来源复杂,包括:

          • 光和电的基本性质引起的噪声,如散粒噪声、热噪声和光量子噪声。

          • 电器的机械运动产生的噪声,例如接头抖动引起的电流变化。

          • 器材材料本身引起的噪声,如胶片和磁带表面的颗粒性。

          • 系统内部设备电路引起的噪声,例如电源引入的交流噪声。

  1. 传感器噪声:包括CMOS或CCD传感器在图像采集过程中引入的噪声。

  2. 量化噪声:在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过程中产生,尤其是在高对比度图像中。

  3. 传输噪声:图像通过噪声通道传输时产生,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存储在噪声存储介质上。影响图像噪声的因素还包括像素大小、传感器技术和制造、ISO速度设置以及曝光时间。比如刚提到的ISO.ISO速度越高,噪声越大;长时间曝光往往比短时间曝光更有噪声,互惠原则对噪声的作用并不完美。ISO标准提供了图像噪声测量的方法和定义,例如ISO 15739和ISO 12233,它们分别定义了输入信号饱和水平与至少具有1的信噪比的最小输入信号水平的比率,以及提供了分辨率测试的方法,间接影响噪声的表现。



提到噪声就要SNR. 图像信噪比(SNR)是衡量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视频信号的大小与噪声信号大小的比值。信噪比越高,图像画面越干净,看起来越舒适;信噪比低,则画面可能满是雪花,严重影响图像质量。然而,存在三个常见的误解:

(1)是人们常认为阴影区域的图像噪声比高光区域更高,实际上阴影区域的信噪比更低,因为捕获的光子较少,以及暗区提亮导致噪声相对更为明显;


(2)是SNR并非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确实是SNR越高图像效果越好.但是有时高SNR可能意味着对比度的损失或大量细节的丢失,这也是很多时候为了凑齐指标发生的事情

比如下面最右边这张图SNR虽然高但是细节已经没有了,当然这也和大家如何评估SNR的测试方法有很大关系


(3)噪声也并非越干净越好,质感的噪声是一直以来的追去

胶片颗粒(Film grain)在摄影胶片曝光和显影的物理过程中产生,为视频内容增添了自然的外观。数字传感器没有这样的过程,因此没有胶片颗粒,这可能导致数字视频看起来过于完美、清晰,缺乏质感。为了改善视觉体验,内容创作者经常在分发内容之前重新添加胶片噪声,以增加视频的质感和温暖,有时还能产生一种怀旧感,这一点尤其被电影行业所接受。这方面甚至有标准的算法进行噪声的增加.


3动态范围和HDR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是指一个系统能够捕捉或记录从最暗到最亮的范围,它是衡量感光元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人眼能够感知的亮度范围极为广泛,而相机则受限于其感光元件的能力。在胶片摄影中,这一能力被称为“宽容度”,而在数码相机中,则被称为“动态范围”。胶片因其高宽容度而闻名,即使曝光偏差两三档,也能在后期调整中挽回。对于现代数码相机而言,通过RAW格式处理曝光,其宽容度也同样出色。

动态范围可以用分贝(dB)表示,计算公式为:动态范围(dB)=20×log⁡10(最大亮度/最小亮度)动态范围(dB)=20×log10(最小亮度最大亮度)。在图像传感器中,动态范围定义为最大不饱和光电流与最小可检测光电流的比值。对于具有固定井容量的传感器而言,这个值限定了最高的信号水平,而最低的可检测信号则由传感器的读取噪声决定。



因此数码相机发展了HDR技术.HDR成像(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是一种用于扩展标准数字成像或摄影技术所能捕捉的动态范围的技术。HDR技术通过捕捉并再现比传统图像更广的亮度范围,使得画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细节。

HDR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时域多帧HDR技术,如BME-HDR和zHDR(Zig-zag HDR),以及QHDR(QB-HDR)、行交织HDR(Line Interleaving HDR)和双增益(Dual Gain)等。在实际测量HDR动态范围时,需要关注亮度的调整范围和保持细节的能力。动态范围的测量标准定义为图像在具有良好信噪比(SNR)和良好图像对比度的曝光范围内的部分。而且当前,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正在发展各种新的HDR技术,例如多帧合成、分级HDR、DCG、Lofic等新技术。尽管这些技术的使用场景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的目标是提升图像的动态范围,以捕捉更接近人眼所见的丰富细节和色彩。

HDR成像技术的一个关键优势是能够在亮部和暗部细节上呈现更广泛亮度范围的图像,这在摄影中可以帮助摄影师捕捉更多的光影细节,从而得到更真实、更丰富的图像效果。但是这个和存储显示都有很大关系.以目前的技术而言,真正到显示都要使用tonemapping技术.但是现在的tonemapping技术并不能通用导致HDR的推广一直不是很顺利.改天会在公众号详细介绍.

而且HDR的渲染一直以来有很大的争议.不好的tonemapping或者色彩渲染可能有很多问题.比如下图的左边很多人会觉得很有视觉冲击力而其它人会觉得有“灭世”之感


一般情况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哪个更好呢?

摄影师 比尔·劳森(Bill Lawson)测试了一下胶片和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的区别.在同样的场景,同样的画面,分别使用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从 -10 档曝光到 +10 档曝光,拍摄了 21 张照片作为比较。同样的感光度,同样的光圈,同样的快门,得到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比尔·劳森使用Nikon D750相机在ISO100下拍摄,而胶片则使用Kodak T-Max 100,胶片相机相机为Nikon N90(F90),镜头均为Nikon 135mm f/2的f/4.8。为了使照片曝光不足,劳森使用了ND400滤镜,使照片变暗9档。这次实验结果仅代表特定环境下胶片和D750得分对比的可能,因为不同光线环境和后期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实验也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即当照片过曝时,胶片照片仍能保持画面表现,而数码照片则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死白,直至整个画面过曝。下面是总结的结果.

数码相机可以接受的曝光范围

胶片可以接受的曝光范围

不过,不同的胶片,不同的数码相机,不同的拍摄环境,甚至于不同的后期处理都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但是这种结果至少也说明了一种大概范围的可能性。

解析力是否越大越好和底大一级压死人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胶片的解析力是无限的,但实际上,胶片的成像依赖于银盐晶体颗粒,这些颗粒的尺寸通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胶片的解析力并非无限细致。在成像过程中,银盐晶体颗粒还会形成团簇排列的二级结构,这进一步降低了胶片的有效分辨率。现代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像素尺寸已经与胶片相当,因此在理论上,胶片在分辨率上的优势已不再明显。

在实际应用中,胶片成像后还需经过显影、定影和印放等步骤,这些过程会进一步影响有效分辨率和信噪比。据经验估计,普通135胶片的有效分辨率大约相当于300-500万像素的数码照片;即便是使用最细颗粒的低感光胶片、顶级镜头和最精密的暗房流程,也只能达到相当于1000万像素,甚至接近2000万像素的水平。而现代主流的135全画幅数码相机像素数已经超越了这个水平,高像素的135数码相机甚至已经达到了半亿像素的水平。因此,单就分辨率而言,同尺寸胶片已无明显优势。

在成像结果上,大尺寸传感器确实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体积、重量和成本的增加。为了适应更大的传感器尺寸,相机和镜头的体积会成倍增长,复杂的光学设计也会使得镜头重量和成本大幅提升。

关于传感器像素数量与成像效果的关系,除了传感器的大小,单个像素的大小也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理论上,每个感光单元对应一个像素,像素越多,能够感知到的物体细节就越多,图像也就越清晰。然而,在相同的传感器大小下,像素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这可能会导致曝光不足和噪声增加。

像素大小主要由相机传感器中的像素点数量和总面积决定,这些像素点也称为最小感光单位。在影像未经过不正确或有损压缩,且相机镜头合适的前提下,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所显示的影像就越接近真实物体。因此,当像素数相同时,大尺寸传感器确实具有优势,但在相同传感器大小的情况下,像素数和像素面积的重要性需要平衡考虑。这意味着,为了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我们需要在像素数量和单个像素面积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过少的像素可能会印象图像的最大解析力,而过小的像素面积大小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噪声.而解析力还要和镜头的光学进行匹配.这也是手机为啥从


5 色彩并非越准确越好,但是色彩还是要追求准确性的.

色彩渲染(Color Rendering)是摄影和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涉及到如何准确地再现场景中的色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准确的色彩渲染并不总是等同于视觉上最吸引人的渲染。在当今社会,相机被应用于多种不同的领域,消费者行业往往追求色彩的冲击力和视觉震撼,而在机器视觉领域,则更注重色彩的精确性。显然,不同产品的需求和出发点各有侧重。

在胶片时代,不同型号的胶卷有着独特的色彩,不同人群钟情于某几款胶卷,因为偏好它记录世界的颜色。

胶片比数码颜色更加丰富吗?答案是:是的。但不完全是。胶片属于模拟信号,没有精度属性。这也是胶片色彩和数码相比的优势所在。但是不是说胶片的精度就是无限的呢?当然不是。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不同型号的胶片,使用相同的扫描流程,相同的分辨率。明显感觉有些胶片色彩更单薄,而有些色彩过渡更细腻看起来更厚重。胶片虽然理论上色彩精度是无限的,所以可以有更丰富的色彩,但是受限于自身信噪比,密度和冲洗和扫描工艺

色彩精度在机器视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保图像中的颜色能够忠实地反映现实世界的色彩,这通常需要通过色彩校准来实现,以保证相机系统能够一致地捕捉颜色。

色彩渲染(Color Rendering)是摄影和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涉及到如何准确地再现场景中的色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准确的色彩渲染并不总是等同于视觉上最吸引人的渲染。在当今社会,相机被应用于多种不同的领域,消费者行业往往追求色彩的冲击力和视觉震撼,而在机器视觉领域,则更注重色彩的精确性。显然,不同产品的需求和出发点各有侧重。

HDR成像技术通过提供更宽广的动态范围,不仅在亮度级别上,也在颜色信息上,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和再现高对比度场景中的色彩,从而增强色彩的真实性和视觉冲击力。然而,在HDR图像的呈现过程中,色彩往往会出现更大的偏差,例如过度的饱和度和色彩偏移。

在图像处理中,色调映射是HDR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涉及将HDR图像的数据映射到标准动态范围图像上。这个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以保留HDR图像中的色彩细节和对比度,同时确保图像在不同显示设备上的颜色一致性。

色彩渲染不仅仅关乎技术层面,还涉及到人的视觉感知。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不同,这影响了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因此,色彩渲染技术需要考虑这些心理物理因素,以确保图像在不同观看条件下的颜色准确性。

色彩空间是描述颜色范围的模型,而色彩管理则是确保在整个图像捕获、处理和显示过程中保持颜色一致性的过程。色彩渲染需要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色彩空间,以确保颜色的准确表达。

显示器在色彩渲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不同的显示器技术(如LCD、OLED)和校准水平会影响色彩的再现。因此,为了实现准确的色彩渲染,需要对显示器进行适当的校准。

在图像处理和摄影中,色彩的运用需要考虑到这些复杂的主观因素。摄影师和设计师必须在创作过程中平衡技术精确性和艺术表达,以创造出既符合色彩科学又能触动人心的作品。他们需要了解色彩理论,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具备敏锐的直觉,以感知色彩在特定情境下可能产生的心理效应。

色彩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涉及到色彩的准确捕捉和再现,还包括了对色彩心理效应的理解。色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图像在不同的设备和环境下能够保持一致的观感,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观众对色彩的个性化反应。

总之,色彩的运用是一个既科学又艺术的过程,它要求创作者在技术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色彩的主观性要求我们在追求色彩准确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色彩对观众情感和心理的影响,从而创造出既真实又具有吸引力的视觉作品。


大话成像
希望通过这个公众号传播我们所掌握的有关成像技术软件、硬件、算法等方面的知识,分享我们在成像领域,尤其是手机成像领域所拥有的一些知识和开发经验。以期集合众智互有裨补,让在这个领域工作的朋友能够彼此交流共同提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