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心理健康】带你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文摘   2024-11-25 17:48   安徽  




带您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结束了以游戏为主的生活方式,开始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同时身体逐渐发育,心理功能不断发展,思想道德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个阶段不仅是孩子为文化课打基础的阶段,更是在为青少年及成人心理健康奠定基础,由于发展较快,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因此了解小学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特别重要。




1

认知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随教学深入会提高很快,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逐渐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高,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注意力的发展
初入学的小学生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有效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记忆力的发展
从幼儿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地位,是小学记忆发展的一个特点。一般而言,这个主导地位的显者表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随着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渐居重要地位。由于理解意义与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关键年龄,大约在三四年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丰富,他们在识记事物时常常表现为形象记忆。随着教学的影响、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抽象记忆发展的逐步超过形象记忆。


思维的发展
小学阶段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思维摆脱了自我中心,达到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成就。另外,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知以及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有所发展。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孩子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


语言的发展
在语言方面,小学生对口头语言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写语言发展时期。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小学生不仅在母语的掌握上获得了长足进步,而且还有能力同时进行外语学习。

2

情绪发展

小学生入学后学习变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这种生活条件和教育要求的变化,使小学生的情绪、情感有了一定的发展。

     情绪、情感内容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小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人了更广阔的天地,求知欲使他们兴奋、疑惑、惊奇,使他们的理智得到发展;同时也在学习中接受道德感和美感的陶冶。

     情绪、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情感深刻性的发展,表现为情感受事物的直接影响到受事物的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逐渐与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人生观,世界观等联系起来。

     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很明显,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情感由于具体情境不同而变化,喜、怒、哀、乐很容易从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大约在三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热情开始分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减少了盲目性。大约到中高年级才逐步出现稳定的情感状态。高年级的小学生,情绪不再是短期、爆发性的了,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行为的稳定的情感反应。如受到老师的批评,不愉快的情绪可能维持一段时间。

3

行为发展


从单纯依靠外部的督促和约束逐步发展为发自内心要求的行为


小学生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的自觉性、独立性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他们不善于自觉调整行为,多是由家长、教师和学校集体提出行为目的和任务,并由成人监督执行的。随着儿童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中年级(一般指四年级)以上的儿童逐渐学会自觉地、独立地确立行动的动机及目的并支配自己的行动,但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常常离不开成人的启发、帮助和检查执行,并表现出受暗示性或独断性。如儿童开始要靠爸妈的督促来搞个人卫生和按时完成作业,依靠老师的监督来认真听课。以后随着认识的提高,自己基本不用家长的监督就能自觉讲卫生,按时完成作业,自觉上好自习课和参加课外活动。

     从简单的行为逐步发展为复杂的行为
儿童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培养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放学排队回家等行为习惯。到三四年级形成了自习的习惯,能遵守交通规则,爱劳动和爱护公共财产;到高年级,一些更复杂的行为习惯也逐渐养成,如爱集体、爱科学,敢于揭露不道德的行为等。

     行为意志的果断性逐渐发展
小学生行为意志的果断性还比较低,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善于根据理智的考虑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易冒失和优柔寡断。从四年级开始,学生明显表现出行为的果断性。

     行为自制力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

自制力指自觉、自觉灵活支配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低年级自制力平稳发展。中年级迅速发展,高年级再度处于平稳。但总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低年级的学生好的行为和不良行为常常相间出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自己行为的自制力逐渐提高,有的发展成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遵守纪律的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发展成不写作业、上课说话等不守规矩的问题行为。



4

性格特点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对学习的态度,低年级的儿童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到高年级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儿童对自我言行统一性要求增强,这种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并逐步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但仍有不少儿童的态度尚不够稳定统一,还不能形成明确的性格特征。小学儿童性格发展的总趋势是:①性格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②二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相对稳定性;③四年级到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出发展的迅速增长性。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 源:网络

合肥市兴华苑小学教育集团
欢迎您关注合肥市兴华苑小学教育集团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