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学习资料
2024-2025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温馨提示:
1. 全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篇章 一 】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22分)
1.以笔书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zhēn( )言 kè( )守
(2)请结合上文语境,将正确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厚实和顺 B.容载万物 C.刚毅坚卓
甲: 乙: 丙: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古今多少事,往往不缺有志之士,让我们一起共勉。(8分)
(1)“月”动着古代文人的情思。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皓月千里, ”来描绘那倒映在湖中的月影,静谧优美,惹人沉醉。
(2)在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 。”来勉励自己,以坚定信心。
(3)初三的学子奋斗正青春,我们会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一样,“ , ”有正确的忧乐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4)各界的声音无法阻挡双减的步伐,暂时出现的各种质疑,也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说“ , ”。
3.在古诗词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如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运用双关手法来抒情的。(4分)
4.好汉们聚义梁山为开启新征程拼搏奋进。下面是小南绘制的《水浒传》的思维导图。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图中的横线上补写相应内容。(4分)
【篇章二】时代变迁,猝不及防
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白发
巩高峰
⑴对于干到什么时候回老家这个问题,老君早就有了答案,干到头发白了就回去。
⑵头发白是什么时候?老君的答案显然是个概指。虽然在城市里老君只是个拉平板车收破烂的,但还上家里的那些债自然不用熬到白头发。恰恰相反,老君很快就完成了目标。于是很快老君就把计划推远了一点,把家里的三间土墙瓦顶的房子翻盖成红砖到顶,这个计划同样没让老君费太多时间。
⑶老君头一次认真考虑起老家和城市的区别。老家,就是过去;城市,就是未来。老家过今天就是明天,一天一天闭着眼往前过。城市不是这样的,城市里你只要订一个计划,日赶夜赶,总能到达目的地,甚至,很多时候是提前到达,超额完成。
⑷城市有什么不好的呢?出门就有路,上路就有车,有车去哪都快,转瞬即达。老君觉得,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计划,这种惬意老君本是等自己白了头发才准备享受的,现在老君左一次右一次摸自己的头发,茫然回不过味儿来。
⑸既然这样,老君就可以拾掇起自己的爱好了。
⑹老君最爱记路。打小就这样,老君对去过的地方过目不忘。开始老君只记自己去过的地方。南到广州北到新疆,最后绕了几个圈定在北京,所到之地,老君了然于胸。火车所经过的站那是最基础的了,老君还能把每一站的顺序和停几分钟记得一清二楚。他比那些一块钱一本的列车时刻表强多了,那些纸上的东西,更新多慢。
⑺现在,记列车时刻和站点已经引不起老君的兴趣了,老君开始记城市的各条街道,各立交桥的出口,各路公交车的线站。
⑻于是,吆喝着收破烂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反倒成了老君的副业,老君显然对给人指路更感兴趣。当然,对于老君的实力,知道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时候老君需要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才能过一把指点城市交通要道的瘾,但是大部分时间老君会被白眼和提防阻挡在热心的前面。老君也不悻悻而去,他有的是耐心,收破烂不也是信马由缰安步当车嘛,他摆事实不讲道理,直到迷途的人终于柳暗花明,方才对手下一辆平板车手头一个正确方向的老君刮目相看。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这区那区这环那环,老君可比很多出租车司机强多了,至于交警更不在话下,因为交警往往都是负责片儿的。
⑼媳妇儿对老君的数落越来越多,也是,儿子念高中了,没人盯着他补课没人督促他学习更没人跟着他陪读,要是他考不上正经的大学,难道让他跟老君一样收破烂?尽管老君对收破烂这一行当的将来未置可否,似乎对儿子高中毕业收破烂并不持反对的态度,但是能考上大学,正正经经地留在城市的中心当然更好,而不是老君这样早晨从五环进城傍晚从三环出城,他那架平板车可进不了三环了。
⑽媳妇儿来身边了,儿子在县城,家里的新房空着,但老君仍然愿意在记忆里给老家的消息留个位置,撤区并乡改为镇了,村村通公路了,农村搞旅游了,很多村子顺便把名字改了,老君都一一记着呢。
⑾好在儿子还算争气,总算考上个大学,虽然连省重点的边儿都摸不着,不过是个三本,但总算和收破烂背道而驰啦。
⑿老君一高兴,媳妇儿的唠叨反倒更多,三本可不是字面意思的第三等本科,实质名称应该是自费生,也就是老家那里说的高价生。念一个高价三本,老君的吊儿郎当自然显得不合时宜。
⒀老君早已取消了义务交通指挥员的角色,重新给自己订了崭新的计划,最起码,得把儿子的学供完吧?儿子能自己养活自己了,到时无论头发白不白,都不干啦,回老家,住新屋、享清福去。
⒁过年了,老君老两口准备回家。媳妇儿先给老君剃头,然后洗个大澡。
⒂媳妇儿边挥剪刀边叨咕,要提前去车站看看,哪几趟车到老家那儿能停。老君嗤地笑了,自己就是活地图加活时刻表,去火车站干啥呢?
⒃媳妇儿推了一把老君,说,现在的车很多到新河就不停了,不看行吗。话没说完,媳妇儿忽然大惊小怪咦咦地嚷,原来老君有白头发了。媳妇儿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老君,真的有白头发了,是不是要回老家了?
⒄老君对白头发只字不提,只疑惑地问,新河?这是啥地方,我们顺河下的呀。媳妇儿鄙夷地瞥了老君一眼,顺河去年就改叫新河了呀,亏你还是个活地图!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5.梳理①-④段,补全“思维导图一”中①②两处空缺。(2分)
6.小说中老君的指路态度与路人的反应形成对照(参考“思维导图二”)。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君的处境。(3分)
7.“思维导图二”中“老君与媳妇”部分,对你理解老君自我的矛盾有什么帮助?结合小说内容,加以阐述。(3分)
8.老君自称是“活地图”,却不知道老家已改名。根据这一矛盾的结尾,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4分)
非文学作品阅读(13分)
“ChatGPT①写诗”引发了争议,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机器人写诗,是文学的灾难还是福音?
创作诗歌不难,难的是情感表达。写诗本身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形式要素,还要倾注感情、价值与想象力。诗作里见思绪、见人品、见性情、见胸怀。写诗需要倾注感情,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这一点是人工智能很难达到的。
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程羽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读一首诗时,会体会诗句背后的隐喻。但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能是模仿人组合字句,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他还补充道:“诗歌主要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人工智能写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类型文学,永远代替不了李白杜甫。”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世界是技术上的突破无法取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因为人工智能会海量学习,它对于数据的模仿是人无法比拟的。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创造,个性化是人类创造的生命。如果人类的创作不再发自内心,只是没有“人”的生命体验的一种技术性的东西,那么毁掉我们艺术生命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我们自己。
(节选自《当Al走入艺术的深巷,谁才是造物主》,有删改)
材料二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还可以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
材料三
网友龙二圈的ChatGPT写诗试验
龙二圈:请你尝试写一首关于孤独自由的塑料袋的诗。稍加入一点想象,比如塑料袋自言自语或看到了什么。
ChatGPT:好的,已经完成,如下: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自言自语地漫游天涯, 时而倾听风的吟唱, 时而与云朵对话。 它穿梭于城市间, 感受人们的繁华与喧嚣, 经过青山绿水, 目睹大地的壮阔与美丽。 曾有人拾起它, 也曾有人漠视它, 但它的心灵依旧自由, | 不为物欲所缚缩。 它从未停下脚步, 随风飘荡, 寻找自由的旅途, 独自面对黑夜与白昼, 仍然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曾经看到那么多, 也许在未来它还会, 看到更多令人惊叹的美妙。 | ||
对象 | 一改 | 二改 | 三改 |
龙二圈 | 尝试把文字再缩减一些。 | 试试替换进一些低频率的同义词。 | 如果是萨特,会怎么写? |
ChatGpt | 自由的塑料袋,漫游天涯, 倾听风云, 目睹大地。 曾被捡起, 曾被遗忘, 但心灵自由, 随风流浪。 黑夜白昼 阳光风雨, 孤独自由, 无人可及。 | 独行者,塑料袋漫游,天南地北 寻觅,永恒不变 被拾起, 被忽略, 自由徜徉, 黑暗、晨曦 阳光、暴风雨 孤身。飞舞。 | 如果是萨特,他可能会从一种更为悲观的角度来看待塑料袋,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物品,代表着现代社会中的虚无和无意义。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诗歌版本:(接下页) 无形之物, 白天黑夜漫无边际地游荡 它没有生命,没有自由, 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同无情的现实, 将我们束缚在这个世界上, 塑料袋, 你是自由的, 却比我们更加孤独。 |
【注释】①ChatGPT:目前最火的AI创作工具,能模仿人类的大脑的运作方式,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问题。
9.阅读上述材料,概括ChatGPT创作诗的原理。(2分)
10.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A.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能力排斥,不只是因为主观情感上的难以接受。
B.文学创造是一项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最后一个领域。
C.面对人类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趋势,我们应珍惜、维护自己独有的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
D.人工智能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艺术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学习和创作。
11.程羽黑表示机器人写诗“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材料三中,ChatGPT第三次修改的作品能否反驳此言论?结合诗作内容,加以分析。(3分)
12.几天前,小竺利用ChatGPT完成诗歌作业后,在朋友圈自鸣得意。结合以上材料,给他留言劝阻。(5分)
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字数12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篇章三】唐宋文人精神风骨
在研学活动中,九年级组语文老师为了更好地让大家感受古人精神风骨,整理编辑了以下关于唐、宋时期的古人资料,请认真阅读后,完成相关思考题。(19分)
材料一:唐诗之韩柳比读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飚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③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刘禹锡、陈谏等人同时被贬到荒凉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担任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②乱飚(zhǎn):吹动;薜荔: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13.你认为乙诗中与标题的“寄”相呼应的诗句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4.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论道:“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请结合诗歌内容,理解俞陛云对两首诗的评价。(4分)
材料二:细品宋代散文佳作
武昌九曲亭记①
(宋)苏辙
子瞻②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③,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寨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寨(qiān)裳:提起衣服。
【疏通字词】
1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4分)
方法 | 加点字 | 参考 | 解释 |
课内迁移法 | 杂陈于前 | 杂然而前陈 | (1) |
辄睥睨终日 | 饮少辄醉 | (1) | |
词类活用法 | 子瞻杖策载酒 | 名之者谁 | (3) |
成语联想法 | 及其既厌 | 学而不厌 | (4) |
【品鉴特色】
若依标题“武昌九曲亭记”,此文应着重记述和描写九曲亭的建亭经过以及风光,然而,作者却一反常规,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写人。请根据这一特点完成以下题目。
16.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品读苏轼的形象。 (4分)
A.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B.至其翩然独往,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关联比读】
17.结合材料一、二,联系课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将贬谪文人的心境,仿照示例进行归类,并阐述理由。(5分)
示例:柳宗元与韩愈归于一类,韩愈的诗歌虽然多了一份“忠愤”,但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相似的,都有着浓重的被贬的悲凉与愤懑,充斥着凄苦与愁思。
【篇章四】古今英雄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只有偶像没有英雄的时代。你怎么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对“英雄”的定义是什么?
请你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参考下面的作文构思思维导图,看看你的思维能发散到哪里,善于写哪类文体。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