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东区长安路沿线有一个旧物市场,起初这里是附近动迁居民处理家中旧物自发形成的街边地摊,后因人气渐旺,逐步向东延伸至沈河区凌云街周边,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每逢周末,天刚放亮,便陆续有人在此聚集。高峰时,街路沿线的摊位能达到200余个,商贩和顾客多为中老年人,叫卖声此起彼伏。随之而来的是噪音扰民、交通阻塞、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属地执法部门每次都下大力气整治,但好景不长,流动商贩又会返回来继续经营,长此以往,便成了困扰该地域的“顽疾”。
沈河区政协委员、成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富洪涛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东陵街道辖区的基层治理工作。在地区活动组社区协商工作座谈中,富洪涛了解到了旧物市场的现实情况,认为依靠传统突击式、运动式执法手段无法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为彻底改变旧物市场“脏乱差”的现象,提升地区形象,富洪涛主动作为,与东陵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地区活动组组长一道,开启了“蹲坑调研”。周末天刚放亮,他们就到旧货市场“蹲守”,和现场的执法人员、摊主、大叔大妈们唠家常。一来二去,他了解到,商贩们都觉得这个市场的存在是合理的,但附近居民坚持应立即将市场取缔。如何在商贩和居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富洪涛提出了“疏堵结合”的工作新思路——因旧物市场摊主仅在周末出摊,每周可工作时间有限,且摊主与消费群体多为中老年人,为兼顾买卖双方的现实需求,建议取缔现有路边占道经营的同时,在附近另选一处合适的场地,对摊贩进行劝导分流,最大化减少因“一刀切”取缔市场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在街道党工委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现场勘察选址和多方论证,确定在长安路和凌云街之间,沈水东路以西,辉山明渠东侧的一块闲置集体土地上建立疏导区,为旧物市场分流商贩提供固定经营场所。在新场所选址建设中,富洪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起疏导区运营的责任,从土地清理平整到摊位划定,从制定管理制度到安装大门、岗亭和监控设施,他都坚持亲力亲为,先后投入70余万元,在最短时间内,让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市场拔地而起。
新市场建起来了,下一步就是疏导商贩,富洪涛同街道工作人员一道,通过面对面劝导、发放告知书、音响广播等多种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进行宣传引导。充分考虑到摊贩群体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成本,目前,新市场采取了对迁移过来的原摊主免收管理费的优惠措施,成功争取到更多摊主和群众的支持,推动大多数原旧物市场摊主逐步转移至新址经营。
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在旧物市场商贩和居民群众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新的旧货市场每到周末顾客络绎不绝,看起来比原来更热闹了几分。“路面透亮了,早上不闹了,开车走道都好过了!”居民群众交口称赞。富洪涛表示,还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勇担社会责任,为沈河区振兴发展建诤言、献良策,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风采。
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供稿
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