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高远,无问西东——荐读《南渡北归》

政务   文化   2024-10-16 15:55   辽宁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是作家岳南写的《南渡北归》。这是一部全景式描述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史诗巨著。该书分《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曲。整部作品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涉及人物包括蔡元培,胡适,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傅斯年,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冯友兰等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数十人。


《南渡》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写起,真实描述了抗战爆发后,中国知识分子随着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南渡西迁,最终在昆明、蒙自(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等地,艰难办学,建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历程。


《北归》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和不同的人生遭际。整个故事背景为抗战中后期到1948年末,书中对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离别》讲述了一群知识分子在流亡西南多年后,终于踏上了回归久违故土的征途。然而,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加之彼此间政见的分歧,他们不得不面临又一次的心痛离别,只能遥遥相望,各自天涯。


读《南渡北归》,我看到了大师们有血、有肉、有趣的灵魂和大无畏的家国情怀。


一群有血、有肉、有趣的灵魂。战争是残忍的,但灵魂是圣洁而高贵的。在战火纷飞,生活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西南联大的师生“饮水为食”“曲肱作枕”,在茅草校舍中讲论科学与国粹,尽管环境极其艰苦,但他们心中始终有光。


八年间,西南联大师生在泥墙教室里啃大饼、喝白水,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却用实际行动编织着超凡的理想,谱写了一曲旷世之作。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那惊世骇俗的真挚情感成了千古绝唱。“离开荷塘依旧浪漫”的朱自清当时是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主任,他教学严谨,风趣幽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者,同时也是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却始终坚守“要学思风骨不改”“宁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信念。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平日里除了给学生们授课外,还会在闲暇时到街上卖大碗茶。梅贻琦是清华大学任职最长的校长,也是清华大学最牛的校长,他提出“教授治校”理念,强调“大学的核心是大师非大楼也”。在他的领导下,西南联大在非常时期依然学术繁荣,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遗产。


家国情怀与气节风骨。闻一多是西南联大文学院教授,早期学过篆刻,为维持生计,他兼职篆刻赚生活费,但即便这样,他的一身傲骨也没因生活艰辛而削减半分,对一些达官贵人的无理要求,他从来都是婉拒的。从诗人到斗士,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闻一多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并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47岁。西南联大时期,校长梅贻琦鼓励学生们在民族危难之时,奔赴抗战前线。甚至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夫人每天要走45分钟的路程去售卖糕点维持生计。


据统计,西南联大从创办到结束整整8年,这8年间,学校共有毕业生3882名,其中,834名学生参加了抗战并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


但求高远,无问西东。在西南联大时期,胡适、钱钟书、朱光潜、朱培源、傅斯年、陈省身等大师级人物亲自任教。当时的学校校舍是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因为太穷,六易其稿,最后的宿舍是由茅草堆砌而成的。清华的闻一多和北大的罗庸都是《楚辞》方面的专家,因各持己见,经常同台激辩,与大家分享对《楚辞》的理解,一场接一场,可谓精彩纷呈。因为条件简陋,那时,数学家华罗庚是住在牛棚里的,就便如此,他依然凭一己之力攻克了10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在此期间,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凭借《殷墟书契考释》的发表,将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高山仰止,大师精神永存。教学相长,所谓大师必是大家。“两弹元勋”邓稼先,1945年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时只有26岁,被称为“娃娃博士”,隐姓埋名28载,参与设计中国的氢弹和原子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西南联大开办8年,培养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00多位大师和170多位两院院士。应该说,成绩是傲人的。


阅读经典,以史为鉴,大师虽去,精神永存。让我们继承大师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辽中区政协供稿 

作者张新波系沈阳市政协委员

辽中区政协主席

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家在沈阳|我家的六个公园

我爱我城

家在沈阳|跟刘胜歌委员一起打卡中国工业博物馆



家在沈阳|我家的六个公园

我爱我城

家在沈阳|跟刘胜歌委员一起打卡中国工业博物馆

沈阳政协
政协沈阳市委员会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