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OVE
✦ 书香政协 ✦
SHENYANG
今天,我要分享的这本书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的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该书共十六讲,从中华民族整体视角出发,紧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线,再现了各民族融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书中通过列举众多历史事例,勾勒出各民族在岁月的长河中并肩前行的身影,令人动容。历史上,有莎车王父子忠诚护卫西域、奢香夫人巩固边防、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佳话;近代以后,各族人民共御外辱、共赴国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千湘女上天山,三千孤儿入内蒙,各族人民共同抗洪、抗震、抗疫……这些都是对“四个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真实写照。
书中众多故事中,锡伯族万里戍边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清廷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刚被收复的伊犁地区历经数十年战乱,地荒牧凋,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边防空虚。彼时沙俄步步东扩,时时觊觎。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驻扎伊犁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南),统辖全疆军政事务。1764年,清廷从盛京各处调遣年富力强的锡伯族士兵1000名,防御、骁骑校20名,连同眷属3275名,西迁伊犁。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锡伯人彪悍忠义,善骑射,能打仗。严酷的自然地理、寒冷的气候条件、多次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百年戎马生涯的锻炼,培养了锡伯人豪爽强悍、兼容并蓄、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心态。锡伯族军民赶着牛车、驼队,带上行装,一路上风餐露宿,其间数次断粮,靠野菜果腹。乾隆帝原本给了3年的行军期限,他们却只用了1年3个月,就抵达伊犁霍城一带。抵达次年(1766),他们被安排到察布查尔地区组建锡伯营。作为集军事、行政、生产于一体的组织,锡伯营在当地挖渠垦荒、扩大生产,同时数次参加平叛斗争,为促进边疆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新疆安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的祖母就是锡伯族人,所以,读到这里,顿觉与有荣焉。我不知道那万里戍边的队伍里,自己是否与某位士兵或者某位家眷有亲缘关系。2021年,当我第一次踏上察布查尔的土地,我感到如此熟悉,无论气候、农作物还是民风,与辽宁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从沈阳到察布查尔,相隔万里,即便在交通条件如此便利的今天,也需要不间断地驾车48小时才能抵达。260年前,那支4000多人的队伍,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在察布查尔安家后,挖渠垦荒、抗击侵略、平定叛乱,保卫祖国。260年来,西迁的锡伯族与当地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新疆的统一与建设,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奋斗、相互交融的必然结果。从古代的民族交流与融合,到近代共同抵御外侮,再到现代携手建设祖国,各民族始终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突然想起元代女诗人管道昇在《我侬词》中的那句“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诗人虽描写的是爱情,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情感何其相似,何尝不是这种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呢!
作为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这本书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伟大祖国深沉的热爱与无限敬仰,也让我更加感受到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立足本职,积极搭建各民族政协委员交流合作的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各民族委员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友谊,引导委员们在政协大舞台上共同为民族团结发声发力,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政协渠道反映各民族群众的诉求和愿望,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合上书的那一刻,耳边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供稿
作者孟春华系沈阳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办公室主任
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往
期
推
荐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