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到保山寻一抹咖香
所见,所行,所思
01 初到小院
2023年3月7号,满怀着期待的心情,我独自坐上了从昆明开往保山的列车。随着列车的缓缓前进,逐渐揭开了我心中那层披在潞江坝的神秘面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在上研究生课程时就听老师讲过关于这个地方的特殊地理位置。潞江坝位于怒江大峡谷,是终年无霜的亚热带干热河谷坝区。从车上落脚到街上的那一瞬间,给人的感觉就是:好晒,好热!第一次去的我不识路,还是驻扎在这的小院赵同学来接的我。
我们一路上边聊边走,在经历十多分钟到脚程后,终于到达了咖啡科技小院。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小院的那一刻,是与我的想象存在差别的,但心中又莫名的觉得这才是正常的。毕竟是住在村子里,所以小院的建筑与当地的建筑是相融合的。放下行李,我就开始收拾之后我要住的房间了,同时也了解到小院的所有基础设施。这里的生活设施虽简单,但却应了那一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02 与校外导师的初相见
在到达小院的第一晚,赵同学就带我去和校外导师—胡老师以及其他在这工作的老师见了一面。我们是在咖啡种植地里面见面的,所以胡老师在看到我之后,就热情的带我们去看了之后要做实验的咖啡田,并大致讲了一下自己的实验。了解结束后。老师们就驾车带我去吃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木瓜鸡;在餐桌上,胡老师一直在照顾我,缓解我内心的局促,还和我们说:在这边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他。
在吃完饭送我们回去后,胡老师还特意到旁边居住的杨老师家打招呼,让杨老师照看着我们一点,毕竟我们居住的地方比较靠近边境,而且对村子里的人和事都不了解。老师的这一举动让我倍感温暖。
03 在小院的一年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我就已经来小院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我不仅学习了许多关于咖啡种植管理、咖啡制造以及冲泡咖啡等的相关知识,还参与了一次关于咖啡的研讨会,三次咖啡杯测比赛,走访了好几个当地有名的的咖啡庄园,听这些前辈们讲述关于咖啡的一切,让我受益颇多。
在开始管理咖啡苗木时,我是迷茫的,不知如何下手,虽说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些帮助我们了解咖啡种植管理过程中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但总的来说,与现实还是有差别的。这时,老师手把手的教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印象深刻。就比如咖啡苗木的修剪;在五月份左右,我们就发现有部分咖啡花芽生长缓慢,迟迟不开花,我们找不到原因,也不知如何改善。
这时,我们的校内导师—何老师就请来了当地一位在咖啡种植管理上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来为我们答疑解惑。他在倾听了我们的疑惑,观察了咖啡生长情况后,很快就找到了咖啡花芽生长缓慢的原因—那就是咖啡植株长出了大量的二级分枝,植株透气性差,接收的阳光少,营养消耗过多导致的。
在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午饭过后就去街上买了三、四把枝剪,用来修枝。当我们再一次回到咖啡种植地里的时候,这位老师就教我们如何判断咖啡树上哪些二级分枝可以不要,而哪些二级分枝可以保留增产等等,这些实际知识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学习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该躬身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碰撞、相融合,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结语
在走访咖啡庄园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咖啡农业发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技术型人才短缺,许多青年人不愿继续从事农业工作,挤破脑袋的想到大城市去打拼,改善生活;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在云南许多种植户仍采用费时费力的方法来进行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工序。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改变的,所以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觉得我们这一代青年应该早日练就过硬本领,肩负起我们这一辈接班人应承担的责任,为我国农业发展添砖加瓦。目前,我深知自己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学习的人,自身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也能为我的家乡建设贡献一份薄弱的力量。
END
图文编辑:宣传-故事组 王敏
供稿:咖啡科技小院 刘芝娇
供图:咖啡科技小院 何飞飞 刘芝娇
责任编辑:王敏
- 科技小院宣传网络 -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微博
小红书
哔哩哔哩